江苏省普通高中星级评估
等级鉴定
江苏省普通高中星级评估是对江苏省普通高中实施的办学质量等级鉴定。2003年,江苏省教育厅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积极培植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高中教育均衡发展,决定在全省范围内不再验收江苏省重点中学,实施普通高中星级评估。
历史沿革
2003年,江苏省教育厅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积极培植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高中教育均衡发展,决定在全省范围内不再验收江苏省重点中学,实施普通高中星级评估。
指标体系
一星级指标体系
Ⅰ办学条件
1.独立设置的高中或完全中学;高中规模不少于18个班;每班学生不超过54人。
2.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学生宿舍)不少于7m2;各类用房修缮完好。
3.有足够的教室。教室用房标准,有一定数量的电教设备;课桌椅齐全、完好。
4.有语音、美术、音乐等专用教室,室内有必备的教具与设施。
5.有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电脑数量不少于1台/15人。
6.有实验室,按照教学大纲开出全部实验,学生分组实验2—3人一组。
7.有图书馆、阅览室,生均藏书量不低于 30册,报刊杂志种类不少于100种。
8.有卫生室,配备常用器械和药品;有篮球场和田径场,篮球场不少于2片;有基本的体育运动设备和器材。
9.有安全卫生的开水房和食堂,寄宿制学校有学生宿舍,单间学生宿舍居住人数不超过8人。
10.有独立的校园,校园整洁,有绿化用地。
Ⅱ队伍建设
11.领导班子健全、团结,有开拓进取精神;校长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成员均符合规定的任职条件,师生员工反映良好。
12.中层干部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踏实肯干,师生员工反映良好。
13.能按编制配备专职教师及教辅人员;教师均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学历达标率在65%以上,具有中、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达40%以上。
14.有充实、提高教师队伍的规划与措施,实施效果较好。
Ⅲ管理水平
15.办学思路清晰,有比较可行的发展规划,近期规划实施较好。
16.管理机构设置合理,职责比较明确,工作运转正常。
17.初步建立规章制度,探索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管理模式,学校教学、后勤、财务、人事等工作运转有序。
18.重视运用科学管理的手段、方法,弘扬学校正气,收到较好效果。
Ⅳ素质教育
19.德育工作有机构、有队伍、有制度、有基地;根据德育工作规定,开展各项活动。
20.认真执行国家及地方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努力挖掘课程资源,有满足学生基本选择的选修课程。
21.教师传授知识正确,并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半数以上教师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多数教师的教学为学生认可。
22.围绕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研究,近三年有多项校级、县(区、市)级课题;有一定数量的教科研论文发表。
Ⅴ办学绩效
23.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有一批文艺骨干、体育骨干和小制作小发明的积极分子;综合考试合格率在85%以上;每年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升入高校学习。
24.学校发展健康,教师队伍基本稳定。
25.近三年内学校生源稳定。
二星级指标体系
Ⅰ办学条件
1.独立设置的高中或完全中学;高中规模不少于24个班;每班学生不超过54人。
2.生均校园面积不少于20m2;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学生宿舍)不少于10m2;各类用房修缮管理好。
3.教室充足,有“三机一幕”或更先进的设施设备;课桌椅齐全、完好。
4.有语音、音乐、美术等专用教室,室内有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具与设施。
5.有闭路电视广播系统;初步形成校园局域网,达“校校通”工程第一层次要求;供学生使用的电脑数量不少于1台/12人。
6.有实验室,能按教学大纲要求开出全部实验,学生分组实验2人一组。
7.有图书馆、阅览室;生均藏书量及期刊种类达三级馆要求,年生均购书不少于1册;有较丰富、齐全的音像资料;阅览室座位达学生数的1/15。
8.有卫生室,并配备常用医疗器械及药品;有200米(农村300米)以上的跑道,有3—4片篮球场,体育运动设备设施能满足要求。
9.食堂整洁、卫生;学生宿舍生均建筑面积不少于4m2;办公用房比较宽敞、美观。
10.校园整洁,绿化用地较多,已形成一定的功能区划布局。
Ⅱ队伍建设
11.校长熟悉教育,有较强的管理能力;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团结协作,积极肯干,师生员工反映良好。
12.能按编制配备专职教师及教辅人员;教师均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学历达标率在75%以上,具中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达40%以上。
13.骨干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半数以上教师有高中循环教学的经历,大多数学科有县(市)级的骨干教师和教科研成员。
14.重视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组织学习观摩,并积极引进骨干教师;近年教师整体素质与水平提升明显。
Ⅲ管理水平
15.在认真总结经验,正确分析内外条件的基础上,经一定程序,初步确定办学目标,并制订较可行的发展规划;近期规划实施较好。
16.管理机构职责明确,工作协调,效率较高。
17.有比较明确的校风、教风、学风,并努力贯彻在各项工作中。
18.管理比较全面,规章制度逐步系统化,执行情况较好;积极探索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管理模式,改革有成效;基本形成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
Ⅳ素质教育
19.德育工作机构、队伍、制度、基地落实,多渠道开展工作;教育活动内容比较丰富。
20.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必修课程,探索开好综合实践课程;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开拓校本课程,学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部分科目、模块受学生欢迎。
21.教师重视并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积累较多经验;大部分教师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对多数教师的教学反映良好。
22.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有教科研的机构、规划;多形式开展研究,探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一批正式发表的教科研论文;有一定数量的体现教改方向的校、县、市级课题或实验项目,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Ⅴ办学绩效
23.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积极参加各项文体、公益活动,有一批文艺骨干、体育骨干,小制作小发明积极分子等,部分学生在学科竞赛、艺术体育比赛中获奖;综合考试合格率90%以上;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升入本科院校学习。
24.学校实力逐步增强,教师队伍比较稳定;学生、家长及社会对学校评价逐步提高。
25.每年能完成招生计划,生源稳定。
三星级指标体系
Ⅰ办学条件
1.独立设置的高中,或高中班级占一半以上的农村完全中学;高中规模不少于30个班,每班学生不超过54人。
2.生均校园面积不少于23m2,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学生宿舍)不少于13m2。
3.有闭路电视和广播系统;有覆盖主要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场所的校园网,达“校校通”工程第二层次要求;供学生使用的电脑数量不少于1台/10人。
4.教室有“三机一幕”或更先进的设备;有足够的理、化、生实验室,能按课程标准开出全部实验,学生分组实验2人一组;音乐室、美术室、语音室等各类专用教室的教具设施齐全。
5.图书馆、阅览室开架借阅;生均藏书量及期刊种类达二级馆要求,年生均购书不少于1册;有较丰富齐全的、与现行教材配套的音像资料;阅览室座位不少于学生数的1/12。
6.生均学生宿舍建筑面积不少于⒋5m2,卫生设施齐全方便;食堂整洁卫生,厨房面积达标,设施良好,饭厅座位一般不少于学生人数的70%。
7.有300米以上(农村400米)跑道的田径运动场和4片以上篮球场,体育设施齐全,器材充足;有卫生室和齐全的常用医疗器械及药品。
8.校园布局合理,环境整洁,有足够的绿化用地和景点,建筑美观大方。
Ⅱ队伍建设
9.校长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对教育工作和学校管理有研究,能吸收先进的办学思想,运用于学校工作,具改革创新精神;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熟悉教育,工作负责,师生员工评议良好。
10.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在85%以上,具有中、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占50%以上;图书馆、医务室、实验室均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
Ⅱ队伍建设
11.有一批功底扎实的骨干教师。有半数以上的教师兼教一门以上的选修课程;60%以上的教师具有高中循环教学经历;大多数学科有县(市)级学科带头人;有一批县(市)级骨干教师;部分科目的师资较强,在县市范围内享有声誉,能对外开设示范课、观摩课,具开发课程的能力;对大多数教师教学,学生比较满意。
12.基本建立校本培训制度。有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培养规划,有中心突出、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有积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保障措施;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6%以上;培训效果好,经培训大多数教师适应课程改革要求。
Ⅲ管理水平
13.办学目标明确,发展规划论证充分,切实可行;近期规划实施较好。
14.各部门职责明确,工作主动,运转顺畅;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规范健全,校务公开,监督周全,常规管理到位。
15.积极开展人事、分配、后勤等方面的管理改革,进展情况良好;初步建立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管理模式,运行正常。
16.重视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宣传发动到位,建设措施得力,积累丰富经验,取得明显效果。
17.各项教育资源利用率较高,计算机成为管理的重要手段。
Ⅳ素质教育
18.认真贯彻各项德育工作规定,德育工作机构、队伍、制度健全,基地落实,基本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积极开展教育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针对性,效果较好。
19.有积极的课程发展规划和基本的课程开发、更新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积极开拓校本课程,学生选择比较充分;努力提高课程质量,有一批受学生欢迎的高质量课程。
20.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大力倡导先进的教育思想,推行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充分运用已有的信息技术条件,创设教育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涌现一批先进教师和典型经验。
21.重视评价制度的改革。围绕教师、学生、课程等评价,开展研究,积极实施,工作有总结。
22.基本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工作有机构有规划,有积极的措施激励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究;研究活动丰富多样,定期举办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应用和推广教学研究成果;教师参与面广,每年半数以上教师有研究成果,30%以上教师的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有体现教改方向的市级及以上课题或实验项目。
Ⅴ办学绩效
23.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综合考试和高考成绩高于一般;文体、公益活动参与面广,出现一批学有专长的骨干,部分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艺术体育比赛等活动中成绩良好。
24.重视特色建设,初步形成了某一方面的优势。
25.学生、家长、往届毕业生、教育同行及社会各界对学校反映较好;学校生源稳定,每年能完成招生计划。
四星级指标体系
Ⅰ办学条件
1.独立设置的高中;规模一般在36个班以上,每班学生不超过 50人。
2.校园校舍充分满足当前师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并有一定的发展余地;新建学校一般不少于100亩。
3.各类设备设施齐全,配置先进,对学校个性发展形成支撑;达“校校通”工程第三层次要求;生均教学、办公设备固定资产不低于3000 元。
4.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有独特的设计,有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Ⅱ队伍建设
5.校长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主持过省及以上重大课题的研究或改革项目的实施,在省辖市范围内有较大影响。
6.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好,团结协作,有前瞻的观念,服务的意识,实干的精神,在师生员工中有较高威信。
7.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具中、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占60%以上;图书馆、校医室、实验室工作人员多数具中级以上职称。
8.优秀教师群体已基本形成。大多数教师兼教一门及以上的选修课程;70%以上的教师具有高中循环教学的经历;有一定比例的教师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胜任双语教学;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在省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各主要学科有特级教师、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大部分科目的师资在县市范围内享有声誉,能对外开设示范课、观摩课,具开发课程的能力;对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学生比较满意。
9.教师培训、培养力度大,形式多样。优秀教师传、帮、带形成制度;赴外校挂职锻炼、出国进修渠道畅通;“派出去”、“请进来”活动丰富;个人提高与组织培训结合较好;每年都有专题培训;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的8%以上;培训效益显著。
Ⅲ管理水平
10.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经充分论证,形成了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涵盖全面,重点突出,措施扎实,具先进性,示范性;近期规划实施情况好。
1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健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度规范符合改革的要求,有学校特色,为师生员工普遍认可,执行情况较好;基本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
12.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管理改革,基本建立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管理模式,在省辖市范围发挥了示范作用。
13.经过多年的创建,已形成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广泛认同的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促进了工作,提高了管理水平,收到了良好效果。
14.学校校务公开,管理民主。各部门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师生参与性强,教职工权益、利益得到尊重与保障,形成了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建立与社会沟通合作的机制,主动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规范办学行为。
15.校内校外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图书馆、实验室、信息中心等各类设施充分开放,为师生研究、学习提供指导与服务。
Ⅳ素质教育
16.德育工作制度化、系列化,针对性强,有特色;重视德育工作在各项工作中的渗透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效果明显。
17.有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切合学校实际的课程发展规划;有比较完善的课程开发、更新的制度与机制;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学生选择空间大;全面执行国家及地方课程,高质量实施各类课程,有一批深受学生欢迎、能为兄弟学校提供示范的优质课程。
18.大力推进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形成高效、富有个性的学习策略。各类探索蔚为风气,绝大多数教师有心得,能示范;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探索网络环境下教学改革,有丰富的成果与经验。
19.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探索评价制度的改革,初步形成了较为可行的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体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20.教科研工作扎实,发动面广。教研组、年级组有自己的规划,各教师有自己的目标;学校每年组织骨干力量,围绕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并有所突破;大多数教师每年有研究成果;有多项由本校教师主持或参与的省级以上课题;有一批高水平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积极进行教改实验,多项实验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在省辖市以上范围推广。
21.积极主办或参与国内外教育交流;通过互派教师、学生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国外学校的联系,扩大学校开放度。
Ⅴ办学绩效
22.学生全面发展,各方面素质较好。综合考试优秀率、合格率高,近三年每年有80%左右的毕业生能够升入本科院校,一批毕业生为全国一流高校录取;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类小发明小创造成果丰硕,较多学生在市及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
23.在先进办学理念指导下,经多年追求、积淀,形成学校特有的传统优势和办学特色,并成为学校声誉的重要标志。
24.学校是所在区域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教科研的基地,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其经验在省辖市区域范围内推广。
25.充分发挥学校优势,服务社区,多渠道为兄弟学校提供支持;学生、家长、往届毕业生、同行及高等学校对学校评价好。
省示范高中评估
为全面提升全省普通高中发展水平,推进高品质高中创建,保障高品质示范高中评估工作顺利实施,根据《省教育厅关于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意见》(苏教基〔2018〕12号),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评估理念
高品质示范高中评估以“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学生中心,强调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规律,以学生为中心配置办学资源,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成果导向,强调以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学校的创建成效为导向,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以学校理念创新、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为重点,全面评价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和办学品质建设成效;持续发展,强调以高品质示范高中评估为抓手,以学校构建自我评价和不断改进提升机制为着力点,推动普通高中办学质量和品质的持续提升。
二、评估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强化标准引领,发挥评估导向作用,引导普通高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优质特色发展,聚焦内涵品质提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发展性原则。以建设理念新、师资强、课程优、管理精、质量高、特色明、声誉好的高品质高中为目标,突出强化办学理念、师资队伍、课程实施、学校治理、育人模式和办学特色等,引导学校改革创新,构建持续提升的质量保障机制,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三)主体性原则。强化学校高品质建设的主体意识,通过外部评估推动学校落实教育质量和办学品质提升的主体责任,引导学校自主规划、自主实施、自主管理,促进学校积极构建自我发展、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持续发展机制,实现学校发展规划目标。
(四)以评促建原则。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优、以评促强”,通过诊断、鉴定、指导、整改,帮助学校准确定位,完善建设规划,深入分析学校发展的优势与挑战,促进学校形成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可行性的整体提升方案,取得同行广为认可的建设成果,建成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的样态,形成可资借鉴和推广的高品质高中建设经验。
三、评估标准
《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评估细则》(见附件)遵照《省教育厅关于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意见》(苏教基〔2018〕12号)明确的建设要求制定,是高品质示范高中评估的依据。《评估细则》设10个一级指标,即立德树人、办学思想、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学校治理、校园生活、人才培养、智慧教育、国际交流和发展生态,设28个二级指标。
四、评估对象
坚持规范办学,近三年无违规办学行为,原则上取得四星级高中资质10年以上、复审合格的普通高中。
五、评估组织
(一)省教育厅负责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和评估工作的规划部署和结果认定,省教育厅基教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指导学校创建工作。
(二)省教育评估院具体实施高品质示范高中的评估工作,负责研制评估标准,组织申报、审核评议、现场答辩、常态监测、随访指导等,建立专家库和组建评估专家组,形成建议结论和评估工作报告。
(三)成立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评估专家委员会,负责审议评估结果,仲裁评估申诉。专家委员会秘书处设在省教育评估院。
(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规划指导本地高品质示范高中的创建与评估工作。各普通高中和被列为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项目的学校,要对照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要求和评估标准,全面加强建设,锐意改革创新,大力提升评建成效。
六、评估程序
(一)学校自评与申报
1.学校在深入学习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要求和本评估实施办法的基础上,制订创建规划,明确整体推进建设的目标、路径,以及2~3方面突破点,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地方政府要在政策、经费等方面支持学校创建,为学校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2.学校对照标准进行全面自评,形成自评报告,同时按要求如实提供相关发展状态数据信息。
3.学校向所在县(市、区)、设区市教育局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创建规划和自评报告。
(二)县市审核与推荐
1. 申报学校的主管教育部门依据省定建设要求和评估标准,全面审核学校申请材料,重点审查申报学校的资质条件、发展状态数据信息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和创建规划的适切性与可行性。
2.各县(市、区)、设区市教育局根据本地高品质示范高中的建设规划和学校发展质态,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择优推荐。
(三)省级监测与评估
1.常态监测。省教育评估院依据评估标准建立高品质示范高中学校建设状态数据平台,动态监测学校建设状态数据信息,及时分析并掌握学校发展质态。
2.材料评审。省教育评估院组织评估专家对各参评学校的申报材料、创建规划进行网上评审和会议评审,确定进入现场答辩学校名单。
3.现场答辩。现场答辩在学校进行。主要程序包括实地考察和答辩。
实地考察。评估专家全面考察学校办学环境、设施设备、课程教学、师生活动等。
答辩。答辩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学校校长报告学校创建规划及2~3方面重点突破的建设内容;地方政府介绍支持学校创建的政策、经费及创设的良好发展环境。二是评估专家围绕创建规划和支持保障等提问,学校及相关方面作出回应。答辩会邀请学生、家长、教师、社区人员代表等列席。
4.准予立项。对现场答辩审核通过的学校准予立项建设,建设期一般为3年。
5专家随访。对立项建设学校,省教育评估院组织专家团队定期、不定期地进校考察指导,重点了解建设成效,指导学校创建工作。
6.综合评价。规划建设周期完成,省教育评估院组织开展同行学校评价与社会认可度、师生满意度调查。评估专家依据常态监测、现场答辩、专家随访、问卷调查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判,形成评估建议结论。
(四)结论审议
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评估专家委员会审议评估建议结论,形成初步结论。评估结论分为“通过”“有条件通过”“不通过”三种。结论为“不通过”的学校取消立项。结论为“有条件通过”的学校可以继续建设一年,一年后评估仍未达标的,取消立项。
(五)认定公布
经专家委员会审议形成的初步结论由省教育厅审定后予以公布。对审定通过的,命名为“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对在某些方面确有鲜明特色的,可认定为“江苏省高品质特色高中”。
(六)意见申诉
学校对评估结论有异议,可在收到评估结论和意见后30个工作日内向评估专家委员会提出申诉,申诉以书面形式提出,详细陈述理由,并提供相关支持材料。逾期未提出异议,视为同意评估结论。
七、评估保障
(一)组织保障。各地党委政府要关心和支持学校的创建工作,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加强统筹协调,帮助学校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引导全社会支持学校发展。省教育评估院要组织做好专家的遴选和培训等工作,切实加强项目学校的创建指导。
(二)经费保障。高品质示范高中评估所需经费从省财政教育评估专项中列支,不向参评学校收取任何费用。
(三)纪律保障。评估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严格执行评估纪律,开展“阳光评估”,广泛接受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省教育厅设置监督平台,接受问题反映和举报。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30 15:5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指标体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