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省道公路网规划
2012年11月05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文件
《江苏省省道公路网规划》是2012年11月05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文件。
简介
江苏省省道公路网规划
(2011-2020年)
省道公路网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保障。2003年以来,在《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交通厅江苏省省道网调整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03〕5号,以下简称《调整方案》)指导下,经过近10年努力,我省省道公路网在规模总量和服务能力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到2010年年底,全省国、省道公路总里程达到12989公里,其中,国道4825公里(国家高速2783公里,普通国道2042公里),省道8164公里(高速省道1263公里,普通省道6901公里),《调整方案》的规划线路基本建成。目前,我省国道、省道公路网已承担了全省公路总行驶量一半以上。《调整方案》的实施,极大缓解了我省公路运输压力,有效提高了路网服务和安全保障水平,加强了区域联系,改善了投资环境,有力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未来一段时期,我省将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创新驱动,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因此,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引导和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已成为当前的迫切任务。在全省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以及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有必要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需要出发,科学谋划省道公路网的合理布局,指导干线公路网科学发展,充分适应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
规划的迫切性
(一)是适应江苏省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需要。
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2015年,江苏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再经过5年努力,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样的发展方式和速度势必带动全社会人员、物资流动总量的升级。作为支撑经济发展、承担社会运输需求的中坚力量,由国道、省道公路组成的干线公路网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其网络容量和服务水平。
随着长江三角洲一体化战略的全面推进,我省与周边省、市经济产业联系将更加紧密,需要进一步加强省际间交通服务与支撑保障能力。随着我省产业发展“四沿”战略的全面推进,尤其是在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未来全省产业布局中的“四沿”格局将进一步强化,沿运输通道的产业分工更加精细、产业协作更加紧密,从而将诱增大量通道性交通需求。目前,部分公路运输通道已呈现明显的交通紧张状况,未来将难以满足产业升级所诱增的交通需求。
目前,我省拥有各类国家级及省级开发区139个。未来一段时期内,我省实施的创新驱动战略将进一步引导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创新实施的主要阵地,以各类经济开发区、高新产业基地及物流园区为主体的新型经济集聚点将不断涌现。公路运输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最为方便、灵活、快捷和高效。而我省国道、省道公路尚未能充分连接或覆盖上述经济集聚点,尤其是近年来新设立的部分国家级或者省级开发区。因此,迫切需要改变现状,以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对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服务保障作用。
(二)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是其主要特征之一。根据预测,江苏城镇人口比重至2020年将超过65%。全省城乡空间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大中城市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城市规模等级稳步提升,中小城市数量将显著增加,中小城镇迅速壮大,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全面加速发展时期。
伴随城市化发展,公路运输特征将会发生明显变化。一方面,市域内部和城际间的中短途出行频率不断提高,居民旅游、休闲、探亲访友等弹性出行需求快速增加。另一方面,公路“集镇化”现象也会日益加剧,过境交通与城镇内部交通相互干扰,公路通行效率和城乡居民出行都会受到影响。
按照交通运输部要求,构建以高速路为主体的收费公路体系和以普通路为主体的非收费公路体系将成为我国公路交通未来发展的方向。普通公路是为公众出行提供基础性普遍服务的非收费公路,是我国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提供服务最普遍、公益性最强的交通基础设施,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条件。在我省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尤其应以适度超前的理念引导城市化快速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国道、省道公路网络,特别是服务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公路网络,提高公路网络的整体覆盖率和服务水平,实现公益性基础服务,进一步改善民生。
(三)是完善和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需要。
未来一段时期,是我省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期间,将重点优化交通结构,加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城乡交通之间和城际交通之间衔接协调,突出综合交通大通道、大枢纽建设和江北铁路网建设,率先基本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畅通、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将带来全省总体运输结构的变化,公路长途、大宗客货运输都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分担转移,而公路与各类综合运输枢纽间的中短途集散需求将不断增加。因此,需要以综合运输的大视角,重新审视公路运输的功能和作用。作为公路网中坚层次的国道、省道公路网,应突出网络覆盖面的优势,着重填补其他运输方式服务的空白薄弱区域,连接各类重要的综合运输节点,强化多运输方式衔接配合,实现优势互补,加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
根据规划,我省高速公路网络在“十二五”期间将基本建成,能够与铁路等其他运输方式共同满足重要通道的运输需求。但是,目前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间的衔接还不够顺畅,近50%的互通立交缺乏高等级公路衔接或连接道路养护管理不善,需加以完善并充分发挥公路网的整体运输效能。此外,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我省国道、省道公路规模依然不足。目前,我省国道、省道公路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3.2%和5.4%,而日本为5.2%和10.7%,美国为5.4%和5.9%,台湾地区为2.3%和11.7%,我省国道、省道公路里程偏低,尤其是普通省道公路里程规模偏少。2010年,我省国道、省道公路网总里程为12989公里,以8.6%的公路里程承担了50.9%的公路总行驶量,出行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因此,我省公路网络结构仍需持续完善,省道公路网比重亟待提高。
2010年,我省民用汽车保有量为567.7万辆,“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9.7%,未来10年,汽车保有量仍将稳步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到1472.5万辆,是2010年的2.6倍。汽车时代的加速来临,使未来公路网承载能力面临巨大挑战。规划省道公路网,统筹考虑我省干线公路的长远布局、合理结构和建设问题,是解决公路网络容量不足的有效途径。
(四)是加强干线公路管养的需要。
成品油税费改革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公路交通发展的经费来源渠道。这项改革,要求统筹安排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对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养护、行业管理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支持普通公路发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政策促进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1〕22号)明确指出,研究建立以公共财政为基础、各级政府责任清晰、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投融资长效机制。
经过多年实践,我省在国道、省道公路养护和管理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经验,管养水平相对较高,道路状况和服务水平相对较好,但由于规模偏小,整个公路网的总体服务能力有限。近年来,全省各地相继建成了一批等级较高、里程较长,且实际已经承担省道功能的地方公路,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较大作用。但是,这部分道路行政等级较低,管养水平不高。因此,从提高路网整体效能和维护好存量资源的角度考虑,通过编制面向全局和长远的省道公路网规划,可以统筹谋划我省省道公路网的未来发展规模和科学布局,将承担省道功能的地方道路纳入省道公路网,是保障我省省道公路网高标准管理养护的基础,也是建立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投融资长效机制的基础,更是加强江苏公路交通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综上所述,做好我省省道公路网规划,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适应新时期的交通运输发展,适应加强干线公路养护管理需要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江苏公路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大意义。
交通需求预测
(一)客货流分布特点。
从总体上看,全省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将带来公路交通省内出行流量的迅速增长,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将进一步促进江苏与周边省、市的交流,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将导致公路长途过境流量的比重逐步减小。到2020年,公路交通的内部流量、出入境流量和过境流量的比例将由2010年的59:36:5变化为63:34:3。
未来苏中、苏北与苏南的联系将更加紧密,省内纵向通道客货交通量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过江交通压力进一步增加。沪宁、沿海、沿江、东陇海是全省客货流的主要通道,其中,沪宁通道仍将是全省最为繁忙的公路运输通道,主要承担高频率、快速化城际旅客运输和高附加值、高时效性的货物运输;沿海与沿江通道的客货流量增长速度将会最为迅速;东陇海通道将成为江苏沿海地区向全国中西部地区辐射的主要公路运输通道。
(二)交通量增长态势。
未来国道、省道公路网交通量将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2020年,全省国道、省道公路网总行驶量将增长到59528万车?公里/日,平均交通量将增长到18128辆/日,分别是2010年的2.2倍和1.3倍,对国道、省道公路网的总体规模和技术等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路网交通量仍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大阶梯状分布格局,但差距逐渐减小。其中,苏南地区国道、省道公路网平均交通量将由2010年的19425辆/日上升到2020年的23205辆/日,达到4至6车道一级公路的技术标准;苏中地区由10920辆/日上升到16905辆/日,达到4车道一级公路的技术标准;苏北地区由9773辆/日上升到13901辆/日,接近4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区域交通出行的差异性,要求制定差别化的发展政策,实现各区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协调发展。
(三)运输量生成变化特征。
公路运输将进入以“个性化交通”为主要特征的客运和以“批次多、批量少”为主要特征的货运快增长阶段。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汽车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十一五”期间,我省民用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19.7%,未来10年,汽车保有量仍将稳步增长,小汽车出行的比例将不断提高,旅客出行呈现多样化、层次高、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匀的势态。居民出行频率、出行距离都将大大突破现有水平,城际交通、商务出行、通勤交通等将会更为频繁,对出行的舒适性、便捷性和安全性也将会提出更高要求。
公路运输货物的平均价值将明显提高,而平均体积和吨位将逐渐减小,运输需求总量的增长速度将有所减缓,但对于运输服务质量的要求更高,批次多、批量小、价值高、时效性强、分散度高的货运需求将大大增加,中短途集散运输需求的增长明显加快,并逐步成为公路运输需求主体。根据预测,2020年,全社会公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将分别达到47亿人、2633亿人公里、28亿吨和2643亿吨公里,分别是2010年的2.2倍、2.2倍、2.3倍和2.3倍。
思想和规划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两个率先”总体战略为宗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加快公路行业转型发展为主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出行需求,全力支撑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和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持续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规划原则。
1﹒统筹全局。坚决贯彻国家和省确立的战略方针,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服从于全省产业布局和城镇体系规划,服从于国家公路网规划。
2﹒适度超前。坚持“规划引领、适度超前”的发展理念,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现代化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公路交通长远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
3﹒协调发展。确保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苏南与苏中、苏北地区公路交通网络一体化,坚持因地制宜,形成与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省道公路网络。注重与其他运输方式和周边省、市路网的衔接,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整体效益。
4﹒绿色发展。坚持公路网发展与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并重,在资源和环境可承受条件下实现全省公路网的低碳发展、绿色发展。
5﹒注重效率。坚持供给与需求相适应,综合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性,制定差别化的发展目标,合理确定路网布局、建设等级和建设时序,提高路网运营效率。
(三)规划目标。
省道公路网规划目标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运输需求,覆盖全省所有市、县(市、区)、重点中心镇、省级以上开发区和4A级以上景区,连接主要港区、机场、大型铁路货场,实现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至2020年,形成功能明确、结构合理、规模适当、衔接顺畅、管理高效的江苏省省道公路网,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功能层次规模论证
(一)功能层次。
根据公路功能分类理论,结合我省公路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全省国道、省道干线公路分为高速干线、快速干线和一般干线3个层次。高速干线包括国家高速公路和高速公路省道,快速干线为普通国道和以服务相邻市、县(市、区)连接的主要省道,其余省道属于一般干线。
1﹒高速干线。高速干线是全省公路网的主骨架,主要服务于省际间、省内三大都市圈之间和省内主要运输通道内的中长途快速公路交通,连接省会、省辖市、县(县级市)以及重要的沿海沿江港区、机场等节点,提供大容量、高效率的运输服务,并为应对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提供快速交通保障。
2﹒快速干线。快速干线与高速干线共同形成全省公路网的主干线系统,主要服务于省辖市之间、省辖市与相邻县(市)、相邻县(市)之间中短途公路交通,连接省辖市、县(市)、沿海沿江主要港区、机场以及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等节点,与高速干线便捷衔接,提供较高服务水平的快速运输服务,在主要运输通道上与高速干线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工,实现相邻市、县之间的快速连接。
3﹒一般干线。一般干线是高速干线和快速干线的重要补充,主要连接重要乡镇、高速公路互通、4A级以上景区、综合运输枢纽、物流园区和工农业生产基地等节点,与快速干线公路良好衔接,主要提供短途集散运输服务,进一步优化干线公路网络布局。
(二)规模论证。
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和公路网发展的特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综合考虑资源的有限性、现有公路建设资金限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道、省道公路的需求等因素,选取连通度法、国土系数法、生长曲线法、类比法和回归分析法等5种常用方法,对江苏省未来国道、省道公路网的合理规模进行预测。到2020年,江苏省国道、省道公路网的合理规模为2万公里-2.2万公里。
五、布局方案
(一)布局原则。
1﹒重点完善“四沿”战略区域的省道公路网,通道内布设不少于2条干线公路,加强沿海地区横向交通联系,构建临海地区纵向的公路通道,有效支撑和引导沿海开发。
2﹒加强长江三角洲城际间的快速联系,强化与邻省(市)干线公路网的衔接,重点完善省际公路通道,有效服务长江三角洲一体化战略的实施。
3﹒结合区域间的差异性,制定差别化的发展目标,苏南建设高密度、高等级的公路网,苏中适当加密、稳步提升等级,苏北完善通道型公路、适当加密路网。
4﹒与国道网共同覆盖全省市、县(市、区)、重点中心镇、10万人口以上的重要乡镇、省级以上开发区、4A级以上景区,保障市、县快速畅通,县、镇便捷连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5﹒将连接重要高速公路互通的公路纳入省道公路网,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公路网整体效益。
6﹒强化与省内主要港区、机场、大型铁路货场等其他运输方式节点的衔接,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7﹒统筹协调省道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关系,将重要的城市绕城公路纳入省道公路网,绕城公路以内的道路原则上不作为省道。
8﹒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将已经建成且实际承担省道功能的道路纳入省道公路网,对于部分不再具备干线公路功能的现有省道,调整为县、乡道路或城市道路。提升重要交通走廊的运输容量和路网整体运行可靠性,促进省道公路集约发展。
9﹒充分考虑国防战备需要,加强国防战略大通道、战役通道、海防公路和汽渡连接公路交通建设,保证战时交通畅通、军事行动快速,保障国防安全。
(二)布局过程。
本次规划的主要思路和方法为:以规划目标为指向、以布局原则为依据、以逐层展开为主线、以单因素分析为补充,结合经济和城镇布局、交通区位、地形条件、环境条件、路段重要度分析、交通需求分析、城市发展分析等对路线进行优化,综合确定路线方案。
依据上述思路,本次规划以高速公路网规划和现有的普通干线公路网为基础,进行逐层展开布局,具体过程如下:
1﹒选择规划节点。根据布局原则,本次规划选择了三大类节点作为服务对象。
(1)城镇节点:以江苏省行政区划为指导,覆盖范围包括全省各市、县(市、区)、重点中心镇、现状10万人口以上的乡镇,共计216个。
(2)综合交通节点:包括全省范围内主要的机场、港区、铁路场站以及高速公路互通等,共计568个。
(3)经济类节点:包括省级及国家级开发区和4A级及5A级旅游景区,共计240个。
剔除部分位于城市内部的节点和重复的节点,布局规划考虑的节点总数为920个。
2﹒逐层展开路线布局。
(1)现状基础路网。
以2006年批复的《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和2003年批复的《江苏省省道网调整方案》为基础,结合最新的城镇发展规划,对局部道路进行优化调整或删除,形成基础路网。现状基础路网共计923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614公里,普通公路6624公里。
(2)通道型线路。
在规划高速公路网和现状国道、省道公路网的基础上,重点考虑沿江通道、沿海通道、沿沪宁通道、沿东陇海通道以及徐宿淮盐通道、京沪(沂淮江)通道、宁杭通道、盐城-泰州-无锡(常州)通道和宁连通道,进行通道型省道公路的布设,每个通道内布设不少于2条干线公路,同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出省通道,形成以通道型省道公路为主的基本路网。通道型线路共计2574公里。
(3)分区域线路。
以市为单位,依据布局原则,根据各市的具体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城镇发展及建设条件等,综合考虑相邻市、县之间的衔接与协调,以全省91个重点中心镇为重要覆盖节点,对分区域范围内的干线公路进行加密布设,里程共计2557公里。
(4)节点联络线路。
以重要综合交通节点、重要开发区、旅游区节点、特殊地区和大型城市节点为第三层次的重点覆盖节点,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完善省道公路网布局,与通道型省道公路和分区域的省道公路基本路网共同形成本次规划的初步路网方案。
综合交通节点。重点考虑与沿江沿海港区、内河港口、机场以及主要铁路货场衔接的干线公路,形成等级较高、衔接顺畅的公路集疏运体系,实现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综合交通节点连接线共计177公里。
高速公路互通。对建成和在建的所有高速公路互通进行梳理,对功能重要、交通量较大的互通,考虑将其干线公路连接线纳入省道公路网,以改善高速公路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高速公路互通连接线共计706公里。
开发区、旅游景区。考虑将与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和4A级以上旅游景区连接的重要公路纳入省道公路网,以实现公路服务经济的基本功能。开发区、景区连接线共计438公里。
湖泊地区。江苏地区水网密集,湖泊众多,为解决湖泊地区出行问题,加速湖泊资源的优化利用,本次规划对具备开发条件的湖泊规划了环湖公路,里程共计198公里。
大型城市节点。适应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需求,优化省道公路网与大型城市节点的衔接,规划了环城公路,里程共计210公里。
3﹒优化路网方案。以省道公路初步路网为基础,综合考虑路段重要度与交通需求、地质和地形条件限制、环境敏感区分布、路网衔接、城市规划等情况,对初步方案进行局部路线比选优化,形成最终的省道公路网布局方案。
(三)布局方案。
本次省道公路网规划方案分为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两大部分。
1﹒高速公路省道。省道公路网中的高速公路由36条路线组成,布局类型主要分为以下3类:
第一类:南北向线路,如常熟-嘉善高速公路、盐城-靖江高速公路等共13条,总里程为1192公里;
第二类:东西向线路,如泗阳-宿州高速公路、盐城-淮安高速公路等共9条,总里程1115公里;
第三类:高速公路支线,如连云港港北疏港高速公路、上海-成都高速公路镇江支线等共14条,总里程307公里。
2﹒普通省道。省道公路网中的普通公路由185条路线组成,布局类型主要分为以下6类:
第一类:放射线路,如南京-徐州、南京-张家港等共4条,规划总里程395公里;
第二类:南北向线路,如连云港-盐城-南通、淮安-江都、盐城-无锡等共48条,规划总里程为5305公里。其中,预留规划国道线路6条,里程为1399公里;
第三类:东西向线路,如盐城-淮安-宿迁、南通-泰州-扬州-南京等共44条,规划总里程5589公里。其中,预留规划国道线路8条,里程为1518公里;
第四类:环线线路如南京三环、环太湖公路等共5条,规划总里程680公里;
第五类:高速公路互通连接线,共62条,规划里程782公里;
第六类:重要连接线路,如机场、重要景区连接线等共22条,规划里程733公里。
通过本次规划,我省将形成“5纵、9横、5联”的高速公路骨架干线网和“4射、52纵、48横、5环、86联”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
(四)规模汇总。
1﹒省道公路网规模。到2020年,我省省道公路网总规模为1609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省道2614公里,普通省道13484公里。在普通省道中,利用2003年《江苏省省道网调整方案》规划的普通省道6624公里,新增普通省道6860公里。
2﹒国省道公路网总体规模。本次规划后,我省国道省道共计245条,总里程为2.1万公里,其中,国道24条,总里程4902公里;省道221条,总里程16098公里。
国家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省道情况:共50条,总里程5474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14条,共计2860公里;高速公路省道36条,共计2614公里。
普通国道、普通省道情况:共195条,总里程15526公里,其中,普通国道10条,共计2042公里;普通省道185条,共计13484公里。
(五)编号方案。
高速公路省道的编号按照《江苏省高速公路网命名和编号规则》确定。
普通省道的编号以现有编号体系为基础,新增连接线编号类型。现有普通省道编号基本保持不变,新增线路的编号按其方向或类型,在现有普通省道编号后依次排列,即“老路老编号,新路新编号”。普通省道的编号规则具体如下:
1﹒编号由字母和数字共4位构成,如“S123”,其中,“S”反映省道的性质;“123”反映线路的方向、类型和顺序。
2﹒“123”:第一位“1”表示方向或类型,后两位“23”为顺序码。
“1”开头表示从南京出发的放射状普通省道,现有编号已编至S124,因此,新增线路从S125起编,顺序码从正北方向顺时针依次增大;
“2”开头表示南北向普通省道,现有编号已编至S254,因此,新增线路从S255起编,顺序码自东向西依次增大,其中,201-206为规划国道编号;
“3”开头表示东西向普通省道,现有编号已编至S343,因此,新增线路从S344起编,顺序码自北向南依次增大,其中,301-308为规划国道编号;
“4”开头表示高速公路互通连接线,为新增编号类型,从S401起编,先南北向高速公路的互通连接线,顺序码自北向南依次增大,后东西向高速公路的互通连接线,顺序码自东向西依次增大;
“5”开头表示港区、机场连接线,为新增编号类型,从S501起编,顺序码自北向南依次增大;
“6”开头表示经济类节点、景区连接线,为新增编号类型,从S601起编,顺序码先南北向连接线,后东西向连接线,自北向南、自东向西依次增大;
“0”开头表示环线,001-050表示城市环线,依据城市行政区划代码逐次进行编号,051-099表示其他环线,顺序码由北向南依次增大。
鉴于国家公路网规划方案目前已基本稳定,为便于今后我省规划省道网的实施,本规划中充分考虑了与规划国道的衔接,将“2”、“3”开头的编号中顺序码前20位作为规划国道的过渡编号。
(六)规划效果。
本次规划形成的省道公路网与国道网共同覆盖了全省所有市(13个)、县(含县级市、区,66个)、省级及国家级开发区(139个)、5A级和4A级旅游景区(101个)、机场(9个)以及全省89%的乡镇(包括所有重点中心镇、现状10万人口以上的乡镇和699个其他乡镇)、315个高速公路互通、96个沿江沿海重要港区和约100个重要铁路场站,服务全省约1550个节点(扣除重复节点),为江苏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先导性和基础性服务,支持经济协调发展和产业转型,促进江苏沿海等重点区域的开发,并为构建和完善江苏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撑。
1﹒通达服务效果。在网络通达服务方面,实现“双干线、广连通、全覆盖”。
“双干线”:与国道网配合,在沿江、沿海、沿沪宁、沿东陇海等重要交通走廊内布设不低于2条国道、省干线,适应我省“四沿”发展战略的需要;
“广连通”:沿江沿海港区、主要内河港口、机场、主要的铁路货场及高速公路互通全部由国道、省道连通,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全覆盖”:省道公路网覆盖的节点从市、县(市、区)节点拓展到全省所有的重点中心镇,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城镇发展。
2﹒运行时间效果。在网络运行时间方面,江苏省省道公路网最终将实现“10分钟进网,30分钟通达,当日往返”,又可以表述为“10-30-1”。
“10分钟进网”:所有规划节点10分钟内进入省道公路网。
“30分钟通达”:相邻规划节点之间30分钟内通达。
“当日往返”:省内任意2个规划节点之间1日内往返。
六、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依照全省省道公路网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重点区域、综合交通、区域协调、交通自身发展需求为依据,以资金、土地供给为约束条件,考虑到各规划期全社会公路网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考虑到相邻地区的交通建设发展等因素来安排省道公路建设分期实施计划。
(二)实施原则。
1﹒确保重点区域和线路。省道公路实施序列的安排,应优先确保重点区域和重点线路,涉及重点区域的干线公路、承担区域路网骨架功能的重要干线公路应优先建设,充分发挥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2﹒统筹区域发展。省道公路实施序列的拟定应充分考虑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在涉及都市圈内主通道、相邻市县路网衔接等方面,要统筹考虑建设时序,避免出现相邻市、县间同一条干线公路建设时序相差较大的情况。
3﹒服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省道公路实施序列的排定应以有利于加快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原则,增强主通道的集散能力和大型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集疏运水平,优先考虑高速公路互通连接线、港站枢纽集疏运干线公路的建设。
4﹒优化资金、土地等资源配置。充分考虑资金、土地等资源的约束条件,合理安排公路建设时序和建设方案,鼓励利用老路进行拓宽改造,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公路交通的集约、绿色发展。
(三)实施方案。
至2010年年底,规划的2614公里高速公路省道已建成1263公里,待建1351公里。规划的13484公里普通省道技术等级达到二级及以上的里程为9897公里,三级及以下的里程为3587公里。高速公路省道将根据《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进行实施,普通省道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二级及以上公路。
本次规划的普通省道总体建设规模约6000公里,包括现状为三级及以下公路的新建或改扩建和现状为二级及以上公路的改扩建。按照静态投资匡算,2011至2020年期间,本次规划的普通省道新改建需资金约1400亿元,年均投资约140亿元。新改建项目共需征用土地约16万亩。
以产业发展、区域协调以及综合运输发展战略为指导,以项目重要度排序结果为依据,得出规划建设项目综合排序。建设期分2011-2015年和2016-2020年2个阶段。其中,2011-2015年重点配合“四沿”发展战略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主要着眼于解决现状为三级及以下的省道公路建设,搭起全省省道公路框架;2016-2020年主要着眼于对省道公路进行提档升级,提高全省省道公路的等级水平和通行能力。
(四)实施效果。
至2020年,全省将形成总规模16098公里的省道公路网,省道网和国道网共同构成约2.1万公里的江苏干线公路网,路网连通度约为1.96,面积密度约为20.45公里/百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为2.68公里/万人,经济密度约为0.16公里/亿元,将为全省经济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良好的支撑保障。
七、政策与措施
(一)维护规划严肃性,统筹规划建设。
经批准的江苏省省道公路网规划,是我省路网建设的重要依据,应严格遵照执行,相关规划应与之协调。同时,应根据本规划尽快开展新建和改建路段的路线方案研究,实地控制路线走廊,落实土地供给,合理安排实施计划,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优化建设标准,实现绿色发展。
统筹考虑省道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环节,坚持总成本最优。确定合理的线位方案,科学确定建设规模,不片面追求不符合实际需要和经济能力的高指标,合理确立建设方案,能利用老路进行改扩建的不要新建,确需新建的尽量避免少占耕地良田。加强创新设计,加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牢固树立公路交通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三)完善投融资政策,保障建管养资金。
省道公路网是公益性基础设施,应以财政性资金投入为主。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为建设责任主体,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实施行业管理,并进行定额补助。省道技术等级高,建设、管理和养护投资规模大,为保障省道公路网可持续发展,各级人民政府应认真落实国办发〔2011〕22号文件规定,加大财政性资金供给力度,稳定资金渠道、保障建管养资金来源。
(四)强化行业管理,创新管理机制。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江苏省公路条例》,充分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强化行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公路信息化建设,提高路网安全性和运行效率。积极探索省道公路网建设、运营、管理和养护的新模式,充分发挥省道公路网的效益。
参考资料
江苏省省道公路网规划.江苏省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2 18:36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