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傩
民间习俗
赣傩,又名江西傩,是汉族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傩舞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傩作为精神逐鬼,祈福免灾的文化现象。赣傩是中国傩的一部分,具有中国傩共有的特征。但赣傩又是地域傩文化,而且经历数千年积淀传承,形成了独具物色的鲜明特点。
文化领域
定义
傩文化包括傩庙、傩神面具、傩舞、傩戏、傩符、傩服饰、傩兵器等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包含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戏剧学等许多方面的内容。
来历
赣傩,又名江西傩,是中国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历史久远,形态原始,品类丰富,且自成文化体系而饮誉海内外,被称为研究中国,乃至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化石”。江西传傩,丰富厚实,始于殷商,两千多年来,傩风不绝。娱神娱人的傩舞,脱胎于古代傩祭,在许多农村较为普遍,尤以南丰、上栗两县为盛,堪称中国傩文化的活化石。据统计,清末至今,南丰县有傩班150多个,不仅留存明代傩神庙,保留古老的傩祭仪式,而且流传80余个传统节目和傩面具百余种2000余只,现有傩艺人2000余名。上栗县自古素有“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之称,现保存明清时期古傩庙二十多座,承袭古典傩舞50余折,有古傩面具400余种,面具雕刻艺人20余名。
面具制造
傩面具是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傩仪、傩舞、傩戏。南丰和上栗的傩面具种类众多,造型各异,均为杨柳木和香樟木所雕,然后敷彩上漆,表现出粗犷朴拙、庄典华丽。
鲜明特色
赣傩较完整地保存了原始的古代傩祭仪式。南丰县石邮村的“跳傩”是中国现今极为罕有的古代傩祭仪式的遗存。除了规模、规模之外,它与《汉书.艺文志》所载汉代宫傩基本方面相似得令人瞠目。彭泽县老屋湾的“打野猫”充溢着古代乡人傩的意蕴,是一种充满宗教意义的逐疫仪式,这在当今中国傩文化中实属鲜见。
赣傩品格传统,品类丰富。中国傩经过几千年世俗化、娱人化,有相当一部分业已消亡,还有一部分转化为蕴含傩文化遗绪的文化形态。赣傩却始终保持着以面具为一切活动核心这一传统,傩面具在傩活动中不只是形象代码或艺术意义上的化装,更多的仍是这些活动的灵魂,它依然享受着人们的敬畏和宗仰,即使傩舞傩戏也罢,概莫能外。江西傩的品类之丰富,在中国傩文化中也不多见。从其性质而言,如傩祭、傩艺术之分;从表现形式而言,有“开口傩”、“闭口傩”,“文傩”、“武傩”之别;从艺术开矿而言,则有“傩戏”、“傩舞”相辅相成。正是由于这种丰富,赣傩才能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中,存其生命,葆其活力。 赣傩已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并在民俗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赣傩在历时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使自己适应时代发展,并不断从释、儒、道三教中汲取营养,文化积淀不断增加,逐渐形成了包括信仰、特定的祭祀仪式,具备了祭祀场所,以及由傩祭影响形成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等的赣傩文化体系。例如赣傩没有神谱,但有严肃得近于神圣的傩神庙;傩祭只是一原始宗教仪式,没有任何戒律,但仍有信徒们必须遵守的法规;傩祭无任何宗教都必备的哲学思想,但它从释 三教中汲取诸如因果根应、忠者节义等观念;赣傩不是成熟宗教,没有经籍文书,但仍有成型并世代相传的祷词廖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赣傩经过长期世俗化和娱人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即傩舞、傩戏、傩面具的雕刻制作。其中面具制作已超了宗教祭祀意义,成为引人注目的汉族民俗工艺品,恰如欧洲教堂唱诗班成为民间合唱艺术一样。 赣傩在历史上曾经遍及赣地域各地,相对集中在东起婺源西达萍乡这个半月地带,其中抚河流域的南丰、乐安、广昌又是赣傩最为集中的地区。此外,修水、万载、彭泽也有赣傩活动。萍乡、南丰的傩神庙,应时而祀,颇不寂寞。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心下,南丰和上栗的傩文化得到挖掘、整理、研究和提高,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前来考察,并多次参加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取得了显著成效。南丰和上栗两县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傩舞艺术)”。2001年南丰石邮傩和萍乡傩班又分赴日本国和台湾省表演。并在江西省文化厅组织下,在香港举办了赣傩展示活动。
文化特征
江西是中国傩文化重点省区,傩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分布在南丰、乐安、宜黄、崇仁、广昌、婺源、万载、萍乡等地的傩舞、傩戏、傩俗、傩面、傩庙,组成了富有江西地方特色的赣傩文化群。1953年南丰傩舞赴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民间艺术汇演”,引起轰动,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从此江西傩舞名声在外,先后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展览演出,多次赴日本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访问演出。
国傩与乡傩
中国古代有三大祭祀。腊祭,也称“八腊”,祭典神农氏,保佑农事风调雨顺。雩祭,也称“打旱魃”是干旱之年的求雨祭祀。傩祭是驱鬼逐疫的仪式,是中国古代三大祭祀中影响最大,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有“天子傩”、“国傩”、“大傩”之分。“天子傩”为天子专用,仅限于太社的范围之内,诸侯与庶民不得参与,“国傩”不得越出国社的范围,供天子与诸侯共同享用,“大傩”下及庶民,举国上下共同举行,故又称“乡傩”。
显然,赣傩是属于“乡傩”范畴。“天子傩”或“国傩”较早进入“雅文化”范围,步入宫廷成为礼制,逐渐走向封闭僵化。而“乡傩”则一直活跃在“俗文化”范围,成为民间礼俗,延绵几千年,至今仍有遗存。故日本人称之为“活着的化石”。
吴芮祭山赣傩
吴芮是江西历史上的第一“人杰”。初为秦朝鄱阳县令,因为能得人心,民间尊称他为“番君”。项羽分诸侯时,他为衡山王,汉朝建立时,封为长沙王。汉初南越王赵佗背汉,自称南越武帝,与汉分庭抗礼。吴芮奉朝廷之命征戈南越,为防赵佗入侵,驻兵南丰县军峰山。该县《余氏族谱·傩神辨记》有一段记载:“汉代吴芮将军封军山王者,昔常从陈平讨贼,驻扎军山,对丰人语曰:此地不数十年必有刀兵,盖由军峰耸峙,煞气所钟,凡尔乡民一带,介在山辄,须祖周公之制,传傩以靖妖氛”。这段文字为我们研究赣傩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西汉江西建治豫章郡,当时乃至前朝傩风尤盛,举国上下举傩为礼。吴芮身为朝廷重臣驻守豫章,朝廷“命有司大傩”,吴芮岂不应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吴芮推崇傩风,“祖周公之制”势所必然。有关这一点,从南丰县志中亦可得到印证,吴芮传傩祭山,确有事实。
毋庸置疑,当年吴芮祭山“传傩以靖妖氛”影响深远。现今赣傩有“文傩”“武傩”之分。“文傩”以扮演生活小戏为主,如《开山》、《纸钱》、《傩公傩婆》、《魁星点斗》、《福禄寿三星》等。“武傩”大多以兴废战事、刀光剑影为内容,如萍乡傩舞《孔明摆阵》、婺源傩舞《丞相操兵》。这些都说明当年吴芮传傩祭山,对今日江西傩事盛行影响十分久远。
刘镗傩舞戏
傩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从巫术向艺术,从仪式走向戏剧,从娱神到到娱人的发展轨迹,这个遗迹在江西比较典型,弥足珍贵。当年吴芮传祭山属于仪式性的祭祀活动,只能说明汉代江西就有傩祭活动,而现今广泛流行于江西,以娱神娱人为主,具有故事情节的傩戏,究竟产生于什么年代?这又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难点。
《江西诗徵·卷二十四》收录了一首宋代南丰隐士刘镗作的《观傩》诗,这是国内发现最为完整、最为详细的观傩诗文,全诗24行336字,绘声绘色地记述了当时乡人跳傩的演出情景,有人物装扮(终南进士破鞮绔);有故事情节(五方点队乱纷纭);有乐器伴奏(鼓声渊渊管声脆);有道白(能言祸福不由天)。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不难看出是一出地地道道的傩舞戏。据考证刘镗生于南宋理宗嘉定庚辰年即公元1219年,可以肯定江西傩舞戏最迟产生于南宋,至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
刘镗《观傩》的出现是中国傩戏研究的重大发现,是国内惟一发现的最直接、最完整、最详细记载傩舞戏的珍贵史料。与现存赣傩至今仍保留傩祭———傩舞———傩戏演进过程中的遗迹,前后对应。因此学术界把它称为“活着的化石”并不过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8 15:52
目录
概述
文化领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