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是全国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五十个委员馆之一。2018年12月,该馆被中国图书馆学会公布为全民阅读示范基地。
历史沿革
1940年,国立中正大学筹备委员会在泰和城郊杏岭成立,聘请西南联大副教授刘中藩为第一任馆长。9月1日,图书编目工作开始,登入第一本书《比较宪法》。同年10月,国立中正大学下设文法、工、农三学院九学系,图书馆随校成立。该校改当地刘氏庄园一栋楼房为馆舍(200平方米),下设办公室、采访、编目和阅览四股,工作人员12人。图书馆在不到半年时间里搜集到中文图书8000册、西文图书1024册,中文期刊172种、西文期刊83种、中西文报纸32种。
1942年,在赣县龙岭分校设立分校图书馆。
1945年1月,日军南下,分校馆并入总图书馆,随学校同迁兴国,再迁宁都长胜。搬迁途中,有2000册图书因来不及转移,被日军焚毁。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图书馆随学校迁到南昌市西郊望城岗(即南昌陆军学院校址)。
1947年6月,学校为图书馆新建的面积为1400平方米的飞机形木质结构新馆舍投入使用,书库容量10万册,阅览座位400个。
1949年5月南昌解放时,全馆藏书总量达68940册(中文图书41608册,西文图书7766册,中文小册19566册)。
1949年6月,国立中正大学由省军管会接管。
1949年8月,省政府决定学校改名为国立南昌大学。江西工专、江西水专、江西体育师专、江西农专相继并入,学校迁入南昌市内。
1949年9月,南昌大学图书馆迁入市内,暂借盐务办事处内的开明亭为总馆馆舍(即江西省委党校园亭),下设文艺、水利、工业、农业及体育专科等5个分馆。
1950年,总馆迁到老飞机场的新校本部(即江西师大校本部),除工学院和体专分馆外,其余分馆并入总馆。总馆馆舍为两层楼房,工作人员15人(不含分馆),下设总务、采访、中文编目、外文编目及阅览五股进行工作。全馆藏书总量到院系调整时已达12万册。
1953年8月,中南区院系调整开始,南昌大学有关专业调出江西,与中南区其他院校有关专业合并,新组建一批专业院校。分馆随院系调出,总馆也调出部分图书,相继支援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以及新组建的华中工学院、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华南工学院、中南财经学院、华中师院、江西农学院和湖南师院,共计调出图书56887册。
1953年11月,国立南昌大学改名为江西师范学院,总馆随校改名,此时图书馆共计藏书92888册。
1956年,购书经费达13万元,图书馆派出数批人员外出采购图书,购入线装古籍3万余册。
1960年4月,图书馆搬进新馆开放,建筑面积4240平方米,书库容量60万册,阅览座位840个,工作人员20余人,基本读者达3600人。
1964年5月,图书馆进行分类法改革,采用《中图法》试用本类分中外文图书,并改用汉语拼音著者号。
1965年,藏书总量达到593603册(不含报纸合订本)。
1966年文革开始后,图书馆日常工作陷于瘫痪状态。
1969年,图书馆随校改名为井冈山大学图书馆,江西教育学院图书馆归并到井冈山大学图书馆。同年10月,图书馆随校迁往井冈山拿山。原图书馆藏书只有极少一部分带上山,绝大多数图书封存在原书库内,由学校留守处代管。井冈山大学时期,图书馆仅有工作人员4人。
1972年8月,学校恢复原名江西师范学院,图书馆随校迁回南昌。
1973年,图书分类改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并对原自然科学图书进行了改编。
1979年,江西教育学院恢复,江西教育学院图书馆的图书由该馆收回。
1983年11月,学校改名为江西师范大学时,读者已达4500人,藏书总量达120万册(不含报纸合订本)。
1983年11月,江西师范学院改名为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1984年,在全国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图书馆在办馆思想上,由封闭的自成一统向全方位开放和横向联系过渡;在办馆水平上,由单一的服务性职能向服务性学术性职能过渡;在服务手段上,由低水平的传统手段向现代化服务手段过渡;在服务方式上,由单纯的封闭式向多元化开放式过渡;在藏书建设上,由各学科收藏齐头并进过渡到重点收藏,有计划地在大学级藏书的基础上发展研究级藏书。
1988年,图书馆藏书已达150万册。江西师大图书馆由原来的近万册图书和10余名工作人员,发展到150万册藏书及70余名工作人员。
1992年,江西省政府投资750万元人民币,爱国旅台同胞周仲超先生捐赠20万美元用于建设青山湖校区图书馆。
1993年9月,青山湖校区图书馆图书馆正式迁入新馆,命为“重韶图书馆”。
2005年10月,形成以瑶湖校区图文信息中心为总馆,青山湖校区和青云谱校区分馆为支撑的三馆运行体系。
馆藏实力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12月,馆藏图书总量为672万册(其中纸质图书323万册,电子图书349万册),纸质期刊4143种。拥有CNKI、超星、万方、SCI等中外文图书、期刊数据库258个,其中中文数据库192个(含自建数据库6个),外文数据库66个。
该馆藏有1907年至2002年的全套美国《化学文摘》;有全套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以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拥有国立中正大学、南昌大学时期藏书近3万册的特藏书库。
截至2018年12月,该馆有线装古籍达7.5万余册,有善本、珍本、手稿达307种20507卷7934册,有以海内外所仅有的严复手札为代表的数十种中国国内外少见的元明清版本古籍。
截至2019年4月,《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1833~1911)》(上、下辑),共收录了从1833年至1911年间出版的528种期刊,548000余篇文献。
截至2019年4月,《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已推出的1~11辑中,共收录近两万一千余种期刊,超900万篇文献,内容集中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教育、思想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情况。
支撑保障
截至2015年4月,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依托江西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成为江西省高校数字图书馆中心馆。江西省高校数字图书馆中心机房设在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内,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是集计算机通讯技术、楼宇自动化控制和现代管理运作模式为一体的专业化计算机房。
2014年12月,统一门户软件平台正式开通运行。该平台具有一站式资源搜索、文献传递、特色资源建设、移动图书馆、论文提交等功能。
组织体系
队伍建设
截至2014年11月,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设有馆长和党总支书记各1人,副馆长2 人。该馆共有工作人员94人,其中博士2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21人、本科56人,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职称21人。
机构部门
据2020年4月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官网显示,图书馆职能部门有:瑶湖校区办公室、青山湖校区办公室、江西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处、资源建设部、瑶湖校区读者服务部、青山湖校区读者服务部、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信息咨询部、信息技术部。
研究开发
开发成果
1984年,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编撰有《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目录》(油印本)。
2009年12月,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创建“正大、南大特藏文库”,成立“正大、南大特藏文库”小组对封存的中正大学时期的8800册藏书及南昌大学时期的3.9万余册藏书进行了发掘整理及编目工作。
据2020年4月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官网显示,该馆已建成“中正大学藏书书目”、“南昌大学时期藏书书目数据库”两个特色资源数据库。
机构荣誉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标识由中国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的英文首写字母“C”、“J”、汉字“书”组成。左为“C”,右为“J”,中为“书”,左右“C、J”合为U。标识的整体效果是一个大写的“书”字。既代表图书馆发端于江西师范大学,又反映了图书馆的整体布局结构,体现了从历史到现实的统一。“C、J”合抱像护校河,意为瑶湖新校区。
精神文化
馆训:存古开新,汇智尚德
使命初心: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向书而生,向书而兴
文化活动
据2020年4月官网显示,该馆开办了“一带一路”上的音乐文化、“IEEE探秘之旅”、“考研英语”、“面向知识服务,追求学术创新”等系列培训讲座以及举办了“书信传情,见字如晤”书信手写朗读大赛、“AI 智生活”达人挑战赛等知识竞赛活动。
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读者服务
读者指南
入馆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