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姓是个古老的姓氏。
鄱阳汝南应氏始祖应韬,河南汝南南顿人。晋朝就已经在鄱阳广石(今鄱阳
芦田乡老场村附近)居住,距今1700年历史。
基本介绍
应姓是个古老的姓氏。江西
鄱阳汝南应氏早在东晋就已在鄱阳广石(今鄱阳
芦田乡老场村附近)居住,距今近1700年,可以说
应姓也是
鄱阳比较古老的姓氏。
鄱阳汝南应氏始祖应韬,河南汝南南顿人。西晋
黄门郎应绍之子。
应贞,字吉甫,汝南南顿人,魏
侍中应璩之子也。弟纯。纯子绍,永嘉中, 至
黄门郎,为东海王越所害。纯弟秀,
秀子应绍,
晋怀帝永嘉中,任
黄门郎,“
八王之乱”时,受长史
潘滔等诬陷,被
司马越所害。其子韬公任鄱阳参军,寻
鄱阳广石(今
芦田乡老场附近),山川秀美,遂安家鄢。始祖韬公,繁衍至今有58代,现在
芦田乡应氏后裔已有迁至
鄱阳三庙前乡和乐平等地。芦田本乡应氏号称“九应、五族下、应半边”。“九应”:老屋场、槐树下、芦田
应家村、
店上、
中庄、西岸、东岸、石门楼、横江九个较大的村落;“五族”:老屋场、槐树下、芦田
应家村、
中庄、西岸五大分支,人数有上万余人。
鄱阳汝南应氏离开河南汝南已近1700年,但是传世家谱侧边还是载有“汝南应氏家谱”字样。足见应氏族人故土难忘之情。鄱阳《汝南应氏家谱》载的应氏先祖1-24代只载有世系生平,无生卒年月,从北宋年间,应氏25世至今近千年的历史,记载的特别详细准确,具体详情参阅网络《江西鄱阳汝南应氏资料汇编》。2014年8月,发现浙江省缙云县水口应氏宗谱中有关韬公的记载,两地宗谱可互相印证,韬公实乃鄱阳应氏始祖。据成化谱载,古鄱广石汝南应氏,唐末年间(约900年),整个鄱阳应氏族众多死于黄巢兵变,唯有常侍二人有传。据历代先贤诸公所撰谱序所述,鄱阳应氏中盛于25世应廉,登北宋哲宗熙宁间(1068-1077)进士,后升中宪大夫。其子26世应泰,字子章,迪功郎萧山县丞。泰公孙28世应旦,派伯行二,北宋绍兴甲戊科(1154)进士,官拜太守,其弟伯十三昌运公之子,29世应克中登南宋嘉定甲戌科(1214)进士,官至太学士,与贵溪进士梦武公笔赠会合,推明族派,交相印证,创立鄱阳贵溪应氏字辈。鄱阳传世的应氏宗谱从31世应叔兴开始,按所创字辈开始记载,距今近800年。从东晋鄱阳应氏始祖韬公算起,整部家谱时间跨度1700年的历史,在整个
鄱阳乃至江西省都实属罕见。其中芦田
应家村保存的《汝南应氏家谱》最为完整。
另据成化壬辰(1472)老谱记载:“成化壬辰老谱纪云,谓公因燧而卜居。窃以为,非也。盍芦田,自参军韬公,由浙省金华宦迁芦田,而后历居一十七世,以至元公宗圣者。唐僖宗乾符末,为歙州刺史,因黄巢兵变,公幸宦游。而现世系,至叔兴宁一公,始迁广石老屋场之山嘴头,居住七世。而公复迁芦田,何之?公之迁,非为田地膏腴,而卜也。非为山水秀丽,而迁也。盖公之所以卜居于斯者,重念祖之孝也。故公之孝行,传文详焉,用志之聊,以传公所不传之隐耳。十三世孙谨忘”
排行
忠臣赞治良,韶华超世彦,贵达仰隆光,文章伊古重,
乾坤会浩扬,万国宗尧舜,群方贺禹汤,圣贤崇孔孟,
德化乐周唐,韩耀家省复,献策上金銮,御玺宣魁伟,
玉印选琅铘,豪杰新兴鼎,义礼定纲常,爵禄为卿相,
才能朝帝乡。
此排行表总共105个字,为29世应克中(1185-1262),于1211-1240年间所创立。从其孙辈应氏31世祖起用“宁”字辈,至今已排到58世“超'字辈,表示从南宋宁一公到现在,已经繁衍至28代了。此排行表是宋朝嘉定年
鄱阳应克中和鹰潭贵溪应梦武(1211登榜)俱中进士,通信定稿的。距今有800年历史,两宗从此统一排行。另查老谱,
鄱阳应氏25-30世排行依次是襄,平,邦、伯、原、祖。其余24代排行无考。
祖先所建寺庙
宝胜寺,梁武帝
天监四年,505年,应氏八世祖应韧捐建。遗址在今万年县石镇街应家山附近(古代属鄱阳县文北乡管辖)
广石寺,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年,九世祖应成捐建。遗址在今鄱阳县芦田乡寺里村。
龙安寺,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十三世祖应任(孟常)建。遗址在今鄱阳县饶埠乡寺背吴家
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二十六世祖应泰(子章,廉公子)复建,著有《龙安寺砧基序》
三寺名称均在康熙《饶州府志》卷十三第三页找到
名人
应曜
汉初,在淮阳山里隐居,不愿出来做官。汉高祖派大臣,请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为官,
应曜东汉河南尹,字华仲,南顿人。累官冀州刺史,廉直无私。侍后母孝。和帝时为河南尹,明达政事。生十子,咸以才学名。中子叠,江夏太守。叠生郴,武陵太守。郴生奉。
应叠
汝南南顿人,应顺中子。江夏太守。
应郴
汝南南顿人,应叠之子,武陵太守。
应奉
[约公元144年前后在世]字世叔,汝南顿人,应郴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汉顺帝末年前后在世。少聪明,读书五行俱下。记忆力特佳,自幼至长,凡所经历,无有忘怀。年二十时,尝诣袁贺,适贺将出行,闭门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之。后数十年,路逢车匠,知而招呼。
梁冀举为茂才。永兴元年(公元153年)拜武陵太守,有威恩,为蛮夷所服。
延熹七年(公元164年)从
车骑将军冯绲征
武陵蛮,以功荐为
司隶校尉。党人事起,乃愤然以疾自退。后诸公多荐举,会病卒。奉追愍屈原,因以自伤,著《感骚》三十篇,凡数万言。又尝删《史记》、《汉书》及《汉记》三百六十余年事,自
汉兴至其时,凡十七卷,名曰《汉事》。
[约公元178年前后在世]字仲远,(一作仲援,亦作仲瑗)汝南南顿人,应奉之子。生卒年不详,约汉灵帝光和元年前后在世。少笃学博览。灵帝初拜孝廉。
中平六年,(公元一八四年)拜太山太守。献帝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大破黄巾三十万众,郡内以安。献帝迁都于许(公元一九六年)之明年,诏劭为袁绍军谋
校尉。后卒于邺。劭尝有感于当时旧章淹没,书记罕存,乃缀集所闻,著《汉官仪》及《礼仪故事》,又撰《风俗通》以辨物类名称,释时俗嫌疑。文不典而通俗,可谓名副其实。凡所著述,共百三十六篇又集《解汉书》,皆传于世。
应珣
字德琏,三国,魏文学家,汝南人,应珣之子。曹操征之为丞相掾,后为
五官中郎将文学。
曹丕(?~252)字休琏,三国时,魏文学家。汝南(今属河南)人,
应玚之弟。生于汉献帝
初平元年,卒於
魏齐王芳嘉平四年,享年六十三。博学好作文,善于书记。文帝、明帝时,历官
散骑常侍。
曹芳即位,迁
侍中、大将军长史。当时大将军曹爽擅权,举措失当,
应璩曾作《百一诗》讽劝。
应璩原有集10卷,已散佚。明代
张溥辑其诗、文共10余篇,与
应玚作品合为《应德琏、应休琏集》,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应贞
[公元?年至269年]字吉甫,汝南人,
应璩之子。生年不详,卒于晋武帝泰始五年,少以才名,善谈论。正始中,
夏侯玄名势甚盛。贞常在玄坐作五言诗,玄大嘉许。举
高第,历显位。后为武帝参军。帝践阼,迁
给事中,累官
散骑常侍。又与
太尉荀顗撰定新礼,未施行而卒。贞著有文集一卷,(《隋书经籍志》)传于世。
应绍
晋怀帝(307),应绍由圣诏亲所抽拔为
黄门侍郎。后受长史
潘滔、左长史
刘舆诬陷,于永嘉三年乙丑日(309年3月26日),被东海王司马越带三千甲士,闯入庙堂,在晋帝司马炽面前,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了应绍,一起被害的还有中书令缪播,散骑常侍王延、太仆卿缪胤、尚书何绥、太史高堂冲等数十人。
应韬 字思贤,传称司率校尉。东晋汝南南顿人,西晋黄门侍郎应绍之子,少而好学,性敏宽和,通涉经史,闻高平虞溥,才学驰名,往从之游,溥奇其才,遂以女妻之,后任鄱阳参军,清廉正直,百姓憘悦,久而家之,其后子孙繁衍,迁鄱阳炉田村,居住至十七世元公,后三十一世宁一公始迁老屋场为广石始迁祖。东晋初,随宗族南渡,任鄱阳郡参军,生五子,长子贤,寻广石(今鄱阳芦田乡境),遂家焉。应韬,为鄱阳应氏始祖,至今繁衍有58世。
[公元279年至331年]字思远,汝南南顿人。生于晋武帝
咸宁五年,卒于成帝咸和六年,年五十三岁。幼孤,为祖母所养。十余岁,祖母又亡,居丧以孝闻。家富于财,乃请族人共居,情若至亲。以才艺文章知名当世。仕为
太子舍人,累官光禄勋。王敦叛,明帝以詹为
都督前锋军事。事平,以功封
观阳县侯,
都督江州诸军事,领江州刺史。卒,赠
镇南大将军,谥曰烈。詹作有文集三卷,《隋书经籍志》注有
镇南大将军应瞻集五卷,詹缮作瞻,当为作者误书;此从《唐书志》传于世。
应舜臣
宋代婺州人。字仁伯,少卓荦不羁,及长,笃志向学,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进士。官至
洪州知府。
应善江,江西鄱阳人,景泰元年1450年,邑县丞,后任浙江临海知县,爱民如子,未久以疾终,民哀之
应诚祖(1367-1413),鄱阳应氏三十五世祖,鄱阳芦田应家村亲房祖,永乐1403-1424(朱元璋四儿子朱棣的年号)年,任兵部武选清吏司郎中,正五品官职,主要负责考核武官官员的品级与选补、升调、承袭、封赠并且管理少数民族土司,后升任奉议大夫。1683年编的《江西通志》有载,“应诚祖,职方郎中,鄱阳人”
饶州府志、鄱阳县志,均载“应诚祖,少为县吏,以才名荐授兵部武选主事,升职方员外郎、郎中”。
应有金(1934-):江西鄱阳人,大校军衔,师级党委,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7年调任沈阳军区,1987年军事经济学院工作,1990年离休,鄱阳县志有载。
进士科第目录
根据鄱阳《汝南应氏家谱》宋朝应氏科第目录记载,共有34位应姓进士名单。分别是应用彰,应舜臣,应廉,应瑜,应散,应善夫,应昭纬,应昭式,应亚,应适,应通,应皎,应廓,应时发,应确,应彬,应晋,应礶,应汝女厉,应材,应朝宗,应振,应椿,应雄飞,应变,应元衮,应武,应元鼑,应集,应克中,应旦,应叔兴。其中的31位可以从各地的县志,府志找到记载。地方分布是江西贵溪13人,浙江永康7人,嵊县2人,仙居1人,扬州2人,处州2人,汝南郡2人,福建建宁2人。
和鄱阳有关的直系祖先有以下几位:
应用彰:名镜,宋元宗大中详符进士
应廉:字汝洁,哲宗熙宁间进士
应旦:字日新,宋绍兴廿四年甲戌科进士
应善夫:宋神宗时进士
应克中:登嘉定甲戌科袁甫榜进士
应叔兴:咸淳辛未科恩贡进士
家谱序集
鄱阳《汝南应氏家谱》谱序集(民间称之为“谱头”)总收录谱序10篇,载有10次重修家谱的经过,另1篇《龙安寺砧基序》,共11篇。收录最早的是公元1140年,二十六世应子章(中宪大夫廉公之子)所撰《龙安寺砧基序》(宋绍兴十年岁在庚午秋七月重兴寺院)。鄱阳《汝南应氏家谱》收录最早得谱序是明朝正统已未年(1439),“本家旧谱于姓望所推明诸序文,在元之季世悉皆逸堕无传”。之前的推明姓望谱序等文,在元末(1368)前后被战乱所毁。
。
根据所收集的谱序及老谱记载,考证历朝历代族谱重修年份记录如下:
公元1211-1240年,南宋廿九世祖应克中(1185-1262),重修应氏家谱,并与贵溪进士应梦武推明族派,交相印证,通信定稿创立105个字的排行字辈,距今有800年历史,子孙至今沿用。
公元1439年,三十六世应炳文撰《应氏重修家谱序》,共有12卷(大明正统已未年中秋后七日),
次佥宪屈伸(字时行)进士撰应氏族系源流系(汪德川述录);
则古矢先生撰应氏族谱牒序文具老宗谱,年代不详,未录;
公元1502年,蔡登(蔡从善),宏治壬戌年,未录;
公元1563年,嘉靖癸亥重修 ,未录谱序;
公元1597年,浔阳三溪汪德川撰《古鄱广石应氏重修宗谱序》(大明万历二十五年丁亥冬月谷旦);
公元1618年,贵溪秀才应宇和撰《宇和会修老宗谱序》;
中庄庠士克成公七世孙邑应君瑞撰《重修君瑞续修宇和序》(明万历四十六年次戊午季月夏吉);
公元1638-1661年,应德彰重新录应宇和所撰谱序,具体何年不详;
公元1680年,四十四世应道卿、应圣亮《重修谱序》(康熙十九年岁在庚申秋月谷旦);
公元1690年,四十六世孙西岸应道亨(高四十一)撰《重修宗谱序》(龙飞康熙二十九年季冬月谷旦);
公元1762年,应子文、应子诚、应子兆、应子青、德光《应氏重修谱序》(皇清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岁春月谷旦);
公元1800年,四十八世应斐亭、成章、德覆撰《应氏重修宗谱序》;
年家教弟邑庠昆湖江维斗撰《应氏宗谱序》(清嘉庆五年岁轮庚申孟夏月吉旦,1800年);
公元1944年,五族连修(民国三十三年);
公元1994年孟秋月,五十一世忠派芦田应家村应长银撰《应氏重修宗谱序》。
五十三世西岸应训彩负责老宗族谱编修
公元2013年12月,鄱阳九应各自修本村家谱(南港应氏2015年独修)。
同宗联谊
第一次交流:宋宁宗嘉定间(公元1208-1224年),
鄱阳广石应氏25世祖中宪大夫廉公之后裔,曰克中(应克中),同贵溪金紫大夫少卿舜臣公之
元孙曰梦武(应梦武),俱登进士,笔曾会合宗谱,推明族派交相印证,两宗从此统一派行。
第二次:大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贵溪庠生宇和应
王佐,送宾贡进士陈嘉中姻兄弟过京廷试,送至瑞洪分诀,乘舟抵饶河至
鄱阳广石(今鄱阳芦田)过宗宾礼,撰有《宇和会修老宗谱序》,现收录于鄱阳应氏宗谱。
第三次交流:公元2007年正月初十,贵溪两老者抱谱寻同宗,还是按祖谱
鄱阳广石寻觅,广石地名几经更迭,早就不存在,实是感慨。好在鄱阳《汝南应氏家谱》谱头载有“古鄱广石”字样,不然同宗相见都不相识。
同宗的三次交流,时间跨度有近800年,不可谓不是奇迹,真正体现的是一笔写不出两个应字来的同宗情谊。08年正月,贵溪同宗重修家谱时,
鄱阳应氏,上饶应氏同宗都派出族人代表参加道贺。
参考资料
《晋书.应贞传》
《汝南应氏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