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村
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下辖村
江边村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中部,江边村是民国时企石最富有的村落,如今是珠三角地区原生态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2009年,江边古村落被列为“广东省古村落”;2012年,江边村入选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江边村晋升“中国景观村落”。江边村历史遗产丰富,是珠三角地区原生态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
村情概况
江边村位于东莞市企石镇中部,这里是条古村,有许多古建筑,尤其在新围自然村,有沂川公祠、一江公祠、隐斋公祠、经国公祠、乐沼公祠、冠堂公祠、宜生家塾共7处,合计占地面积1995.73平方米,是江边村民纪念各房先祖的地方;冠堂公祠还是解放初期的东莞县第七区、第六区政府所在地,辖区有企石镇、园洲镇(今属博罗县辖)的全部,石排镇、桥头镇、谢岗镇、石龙镇的部分。
世居村民有黄、姚、陈、刘、潘、麦、谢、谭、罗等29个姓氏,以黄姓为主。黄姓先祖从荆湖北路鄂州江夏县(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辗转迁至广东南雄珠玑巷,后迁广州铁炉巷、东莞铁岗、江边旧围,元至大四年迁至当地。其他姓氏多因婚姻嫁娶及其他原因迁入。
建筑群中最早的乐沼公祠、一江公祠和隐斋祠约建于明末清初,最晚的宜生家塾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这些建筑大多数是两进三开间院落式布局,硬山顶,灰塑梁脊,用红石或麻石作基础,砌青砖,内支石柱、木柱,精工建造;很多建筑在檐眉、墙壁及显著部位配置有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品。这些建筑保存完好,基本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1992年村民按照文物修复的要求,集资修葺村中最大的祠堂黄氏宗祠之后,冠堂公祠等祠堂、家塾也得到了小规模的保护性修复。这对以后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江边村过去是书香之地,富甲一方,名人辈出。较有名气的有,明抚州通判与海瑞至交的黄学伊、清两广提督黄少镜、清武解元黄龙韬、清受封“旨赏戴蓝翎”、“武魁”的黄佐贤和黄朝栋,民国时期塘厦中学的创始人黄达枢、解放军副军级干部黄兆提和黄志鹏,还有闻名东莞人称“黄大仙”的黄润福等都与江边村古建筑群有着渊源关系。
人口
2015年末,户籍人口2870人,其中男性1417人,女性1453人;80岁以上107人,最年长者101岁(女)。外来暂住人口152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2685人、澳门同胞72人、台湾同胞103人。祖籍该的华人华侨48人,主要居住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越南等国家。世居村民均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
经济
传统生产经营以农业为主,种植的农作物有水稻、花生、甘蔗、黄豆、黄麻、番薯、蔬菜等。20世纪60年代,生产大队办有8间榨糖厂,另有竹编、染布、扇布等手工加工业。70年代办起3个白泥小厂和一个小型机械厂。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耕地面积大量减小,农业产值逐年下降。2015年,农业生产总值为200万元。全村有工业企业20多家,其中外资企业6家,私营及个体工业企业16家,经营行业涉及电子、五金、塑胶、印刷、纸品等。集体总资产6432万元,集体厂房面积1.99万平方米,总收入396万元。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性收入、商业经营、村集体经济分红、农业生产等。村内有树龄308年的细叶榕4棵,有树龄258年、138年、110年的细叶榕各1棵,有树龄208年、158年、128年的细叶榕各2棵。传统节庆食品有江边鱼丸、林记月饼、谦记腊肠、炒米饼、炸油角、糖环、红团、松糕等。
东江大道、江南大道、湖滨北路、沿河路经过村境。1955年通电话,1964年通电,1986年通自来水,1995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2000年通互联网。村中有幼儿园1所,2015年在园幼儿458人;有展览室、文化娱乐室、老人文化活动中心、公园和图书室(藏书5000册)。
历史古迹
江边村古建筑群历史悠久,基本上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一江公祠、隐斋公祠、乐沼公祠、而生家塾等建筑的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工艺品颇具特色;冠堂公祠建筑工料精良,过去又是“东纵”的秘密联络点,解放后是东莞县第七、六区政府所在地;建筑群所在的新围自然村是企石江边村、旧围村村民最早聚居的地方,立村于元末,现村内仍保留有明清时期的破旧民居100多间,村内东、南、西三面保存有古围门三个,古石路3000多米;周边的古石路、巷道及自然环境、文化生态保护良好。因此,江边村古建筑群在建筑艺术、民间文化、先民生活习俗以及东莞近代革命斗争史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江边古民居类型多样,具有浓郁的广府特色。在平面布局上,直头间、明字间、金字间乃至各种组合类型都完整保存下来;在建筑用材上,多以红砂岩、花岗岩做门框、窗框和墙基,豆青色水磨青砖砌筑墙体,形成独特的建筑色泽搭配;在装饰题材上,多采用蝙蝠、瓜果、人物故事等,具有鲜明的明清广府建筑特色;在装饰手法上,彩绘、灰塑、木雕、石雕、砖雕一应俱全。
代表性人物
黄月牕(1301—1350),名大任。传说,元至大四年(1311年),随父从旧围到江边新围今黄氏宗祠前搭草寮养鸭,被眼前滩涂泽地、肥沃土地的自然环境所吸引,成年后择居此处。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后,黄氏宗祠建成,黄月牕被列为该村黄氏七世祖。
黄彦安(1340—1414),元至正年间,东莞石岗人王成、陈仲玉作乱,黄彦安与旧围村兄弟乐轩组织义军,驱走匪贼。明洪武元年(1368年),黄彦安被朝廷诰封为镇海侯、都督同知,后升授碣石卫总戎左都督,挂镇海大将军印,立匾“天南保障”。
黄士光(生卒年不详),明嘉靖元年(1522年)拔贡,曾任江西吉安府永宁县主簿,永宁县、大庾县正堂。因督修河堤有功,敕封工部右侍郎,督修京师河。
黄学伊(生卒年不详),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举人,曾任琼州府学教授、抚州通判,因其执法严明,为官清正,朝廷准江边黄氏宗祠正门建斗拱式牌楼,并钦赐“起凤”两字。
黄闰福(1823—1873),为人慈善,只吃斋素。50岁时,修成正果。村人捐资建庙,供奉黄闰福为黄大仙。
黄殿光(生卒年不详),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举人。获赐“武魁”牌匾,挂在巷门上。在家乡兴建“而生家塾”。
黄伟若(生卒年不详),民国初入读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跟随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李福林(又名李灯筒)任书记职务。后回乡创办华强小学。
黄容就(1907—1944),革命烈士。1944年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同年年底在东莞县石排埔心战斗中被捕,后被杀害。
黄达枢(1907—1960),中山大学文学硕士。创办江边大安学校。1947年,任塘厦中学首任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中山县龙山中学执教。1958年被划为右派,1960年含冤去世,1979年平反。
黄志鹏(1916—1974),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抗日战争期间负责后方物资供应,抗战胜利后编入东北第四野战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沈阳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副军级)。
黄兆提(1918—2008),曾参加百团大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工程学院副院长(副军级)。
黄棠(1931—2011),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黄岳(1933—),曾当选广州市第十届人大代表、中共广州市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广州市委企业工委副书记、市委办公厅正局级巡视员。
黄培佑(1934—),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著有《干旱生态学》《干旱区免灌植被及其恢复》《新疆荒漠区主要植物原色图志》等专著。
黄泽思(1935—2003),曾任广州市第三汽车修配厂党支部书记,广州市交通局局长、书记。
黄润金(1943—),生于江边村,移居香港。改革开放后回乡投资办厂。热心公益,捐资为村中安装自来水管、建造喜宴楼、修宗祠,资助学校、关爱老人。企石镇政府授予他“热情捐助,功德无量”和“热心公益,造福社会”的荣誉。
黄锦麦(1943—),南方医科大学广济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广东医学院兼职教授。
黄婉珍(1948—2016),1979年,任中共莞城镇党委副书记。
所获荣誉
2023年3月,被评为2022年度广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名单“广东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4 19:26
目录
概述
村情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