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博物馆(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
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五邑华侨广场东侧,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29平方米,陈列面积694平方米。
历史沿革
陈白沙原名
陈献章是江门明代有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书法家、诗人,是岭南历史上唯一入祀孔庙的大儒,有“岭南一人”之称:他同时也是一位爱国爱乡的传统知识分子。
陈白沙祠是为纪念陈献章,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的一座古建筑。
江门市博物馆成立于1985年5月,最初即以陈白沙为馆址。白沙祠即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对外开放。
1996年和1999年,政府投入资金,两次修并扩大了周边的绿化。
2000年10月,新馆正式全面对外开放。
2024年8月,江门市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建筑布局
综述
江门市博物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29平方米,陈列面积694平方米,形成了以白沙祠为主体,包括了白沙故里、展览馆、办公室、祠前庭园和后花园等6个组成部分的新馆;
展厅
江门市博物馆以明代建筑白沙柯为主要展示对象,同时,陈献章生平事迹也是展示的重要内容。白沙先生生平事迹展共两个展室,面积208平方米,展线长43米。第一展室内容以陈献章生半事迹为主。根据相关史实绘制图片,形象生动地概括了白沙先生读书、教学、进京、入祀孔庙等的重要事迹。展出有历代编印的白沙文集、学者研究著作以及茅龙笔、白沙古、占琴、白沙碧玉等实物。第二展室以陈白沙书法作品为。包括被誉为“南国第一碑”的《慈元庙记》拓本及其它碑刻拓本,著名的《大头虾说》等法书摄影本,此外还展出馆藏极其珍贵的11种白沙书法木刻原版,其中既有毛笔所作,也有白沙先生独创的茅龙笔所作,基本展示了作为明代书法大家的陈白沙的书迹风貌。
《中国科举制度史展》:展出中国科举制度史的有关图片、史实和评价,并突出本地有历史地位的科举人物如陈白沙、梁启超、陈坦等,是面向中、小学生的中国历史知识普及的形象生动的展览。
《白沙故里民居展》:该展览是在原清代民居基础上修而成,展出古代民用家具、农具以及一般常用生活物品等,能营造出当日陈白沙家宅周围的生活气氛。
展厅面积达240平方米,展线长达50米。从2000年起,曾经展出过外地、该地各种大型的书画、摄影、陶瓷等展览。
《陈白沙真迹展》(2000年):陈白沙是明代岭南大儒,他的学问、人格在当时已有口皆碑,他的书法艺术也广受赞誉。由于年代久远,他的书法作品多已遗失,这次展出包括了馆藏的《大头虾说》《陈献章行草诗翰卷》等。
《江门文物研究会第六届藏品展》(2002年):这是历届以来规模最大、展品最丰高的一次展出,集中展示了江门市文物收藏者的各种精品。
《开平楼摄影展》(2004年):这是开平碉楼参评世界文化遗产的前奏,通过各种图片,展示了碉楼建筑的艺术特色,同时也是对侨乡文化的一次有益的宣传。
建筑特色
江门市博物馆以白沙为中心而建。白沙祠坐西北向东南,共四进深,尚见明代建筑特点。祠门内依次为春阳堂、贞节堂、崇正堂,后有碧玉楼,均为面阔进深各三间,硬山顶,録琉璃剪边。前后建筑之间以左右对称的庑廊相连接。柯前立明代的贞节牌坊,为木石结构。祠堂与牌坊均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沙祠左侧为仿明式建筑的3间展览室。右侧是在保护较完好的清式民居的基础上略加修而成的白沙故里,分4组共8个房间,颜能复原明清时代民居的原生态。
白沙祠前面为前庭园。临街立牌坊式正门。庭院正中立白沙铜像,两侧有左右对称的鱼池、仿古建筑及曲,绿树掩映,古趣盎然。祠后为后花园,祠两侧均有曲径通达,乔、灌、竹、诸属繁多,隐见仿古曲廊、观星台、石棋桌以及白沙先生父母合幕。
馆藏文物
综述
江门市博物馆藏品来源为是20世纪80年代从东省文管会和广东省博物馆调配的书画、陶瓷等文物,并有小部分排赠文物和本地出土文物。藏品主要类别有出土文物、石器、玉器、陶瓷、书画、铜器、古籍、竹置。共4459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件,级文物27件,三级文物678件,级外品3市3件。
截至2019年末,江门市博物馆有藏品41029件/套,珍贵文物491件/套。2021年,江门市博物馆藏品数量列广东省第四名。
主要藏品
明陈献章行草诗翰卷:一级文物,长1008.7厘米,宽31厘米,重412克。明代纸本,手卷的内容为陈白沙的诗篇和文章,是明代陈白沙亲手所书,书体有隶书,行书等。
明陈献章大头虾说书法立轴:二级文物,长141厘米,宽60厘米。明代,纸本,立轴,陈献章以行草书《大头虾说》。题跋为“成化二十三年未春三月ニ十六日古冈病夫陈献章公前书于白沙”。印文阴刻“石高”。
明陈献章茅笔书草书轴:二级文物,长156厘米,宽31厘米。明弘治,纸本,立轴,书体为行草:款识位于作品的左侧,以行书写“以治已未夏六月五日白沙陈献章为九十一邝筠笔题字”:印鉴共4个,一在右下角,一在左侧,还有两个位于左下角
明高俨山水扇面画:二级文物,长52厘米,宽16厘米,重126克。明代,酒金纸本,扇面,为设色山水画:款识位于扇面的左上部,以行书写“乙未秋画,高俨山”,印鉴两枚均位于扇面左上部,印文分别是“高”、“俨”。
藏品保护
博物馆库房面积110平方米。藏品用铁柜分类保存,并配各了两名专职人员负责仓库管理,对文物定期进行检查:并购买了真空杀虫机,对书画、古籍等易被虫蛀的文物定期行除虫处理。
文化活动
宣传教育
作为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门市博物馆一向重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该馆抓住了陈白沙这个重点历史人物。陈白沙的事迹对中小学生树立爱国情操有极其重要的熏陶和楷模的作用。江门市博物馆派出熟悉陈白沙思想和事迹的专业人员,对参观的中小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向他们派发有关陈白沙生平和思想的资料,以备其学习之需。
同时江门市博物馆制作的《中国科举制度史展》,主要也是面向中小学生的历史教育,使他们对中国古代的考试致仕制度,以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本地历史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历年来江门市博物馆还多次举办过与中小学生教育有关的科普知识展、本地历史文物图片展、党史图片展、抗战纪念图片展等,均先向各中小学校派发宣传单张,而且免费提供参观和义务讲解。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江门市博物馆都利用电视台、日报等媒体,向社会作有关博物馆的知识介绍,在馆内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窗,并免费向公众开放。该馆还定期邀请广东省考古所和广东省博物馆的专家,举办文物现场鉴定和文物知识的讲座,极受群众欢迎,也对普及文物知识和提高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起到较好的宣传和促进作用。
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与深入,江门市博物馆近年也建立了江门市博物馆网站,有专人负责网页信息的处理和更新,方便市民在网上随时了解文物的有关政策、知识和展览信息,加深对侨乡文化历史底蕴的认识和认同感,特别是重点对陈白沙与白沙柯,以及省、市级各文物保护单位图文并茂的介绍,既充实了网页的内容,也在宣传教育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
学术研究
江门市博物馆重新编订了《江市文物志》,协助编辑出版了《陈白沙与江门学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以及反映江门历史文化的纪实性著作《情牵五邑》等,并拟出版《陈白沙书法作品集》,陈白沙学术思想以及书法艺术,仍然是该馆科研的重点之一。今后还拟将科研力量延伸到本地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物,如白沙利,陈少白故居,典型的民国骑楼,良溪古村等。前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陈白沙学术思想研究,已发表论文10篇。
江门市博物馆重视信息化等方面的工作,购置了一批电脑、传真机、扫描仪等,建立了互联网和财务联,较大地提高了科学研究与办公的质量和效率。近年来随着文物助测仪器的普及以及专业人员的扩大,对本地已存或未发现文物的普查、纪录描述手段已大为改进,也为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合作交流
考古、文博部门经常性的指导和各市博物馆的不定期交流,以及江门市博物馆经常性的专业知识培训等,均使该馆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机构设置
萧岳麟(1985—1990年);王炳森(1990—2004年兼);王冬青(2004年至今)。
江门市博物馆经费来自市财政局全额拨款,小卖部的收入基本维持平衡,门收入主要用于馆内的绿化、卫生、临工工资等方面。
江门市博物馆设有办公室、业务部、保卫部、陈白沙纪念馆管理处等4个部门。办公室负责馆内财务、文秘等业务:业务部负责陈列、仓摩管理、课题研究和有关文物的业务:保卫部负责馆内防火、防盗等安全保卫:纪念馆管理处负责白沙桐的日常管理。各部门均有自己严谨的规章制度。
江门市博物馆属正科级事业单位,有在编工作人员13人。专业人员9人,其中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7人。
博物馆设有游客小卖部,有专人负责,向游客提供白沙先生的书法作品、茅龙笔、有关研究著作和传记的出售等业务。
从2000-2007年,江门市博物馆平均年观众量为37500人次。
参观信息
江门市博物馆位于广东省江门市白沙大道西37号。
周一至周日8:00—17:00;法定节假日正常开放。
10元/人(学生凭证半票,军人、老人凭证免费)。
自驾前往江门市博物馆:从江门汽车站到北环路,行驶360米,进入北环路,行驶980米,进入江门大道中,行驶6.2公里,进入龙湾路,行驶1.2千米,从白沙大道西到江门市博物馆,行驶40米最后到达目的地。
所获荣誉
2024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江门市博物馆获评
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