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长江大桥
中国安徽省境内的过江通道
池州长江大桥(Chizhou Yangtze River Bridge)是中国安徽省境内连接池州市贵池区铜陵市枞阳县的过江通道,位于长江水道之上,为德州-上饶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0321)组成部分之一。
建设历程
2004年7月,池州长江大桥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江干流过江通道规划。
2005年4月,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确定安徽省公路管理局为临时业主,委托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编制池州长江大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12月,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委托安徽省公路学会对池州长江大桥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预审。
2007年3月,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省工程咨询院对池州长江大桥进行了初审;6月,池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池州长江公路大桥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
2008年7月,池州长江大桥项目预可报告通过了中国国际咨询公司的咨询评估;10月,池州长江大桥项目预可报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的审查。
2009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池州长江大桥立项批复。
2013年6月8日,《池州长江公路大桥通航论证报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审查;8月15日,《池州长江公路大桥通航论证报告》取得批复文件。9月24日,池州市长江大桥工可报告上报交通运输部和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4年1月6日,池州长江大桥试桩工程开工,并召开新闻发布会;3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出具池州长江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同意该项目推荐的桥位方案;6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基础[2014]1243号文件正式批复同意池州长江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9月24日,池州长江大桥初步设计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批复;11月18日,安徽省公路学会在合肥主持召开了池州长江公路大桥跨江主体工程(主桥下部结构、引桥)及秋浦河桥施工图设计审查会;12月30日,池州长江大桥动工兴建。
2015年9月,池州长江大桥完成首座墩身浇筑,主桥下部结构全面施工;12月,池州长江大桥完成南主塔基桩建设工程,并进行接线路基工程施工。
2016年9月12日,池州长江大桥完成北主塔“皮肤功能混凝土”首节塔柱浇筑工程;12月,池州长江大桥主桥完成水下基础工程,并接线工程建设施工。
2018年1月11日,池州长江大桥进行钢横梁吊装工程;10月22日,池州长江大桥完成北主塔封顶工程;11月25日,池州长江大桥完成南主塔封顶工程;12月14日,池州长江大桥进行主梁现浇施工。
2019年4月2日,池州长江大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大桥全线贯通;7月12日,池州长江大桥通过交工验收工作;7月17日,池州长江大桥通过设站收费考察;8月31日,池州长江大桥通车运营。
2024年9月2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网发布《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池州长江公路大桥收费经营期限的批复》。同意池州长江公路大桥收费经营期限确定为30年,即2019年8月31日起至2049年8月30日止。
桥梁位置
池州长江大桥位于中国安徽省,连接铜陵市与池州市,南起池州市贵池区池州西收费站,上跨长江水道,北至铜陵市枞阳县德州-上饶高速公路(国家高速0321)与安徽省347国道的互通立交的收费站;全桥路段为德州-上饶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0321)组成部分之一。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池州长江大桥分别由水上主桥、两岸引桥、两座花瓶型桥塔、及其两岸各立交匝道组成,主桥路段呈东南至西北方向布置。
池州长江大桥结合池州佛珠文化特色,在桥塔外表设装饰钢珠,整体造型生动,在花瓶型主塔的基础上融入佛手、佛珠、佛光的概念,塔柱犹如合十的双手,钢横梁外包琉璃黄色钢球如佛珠,集束呈放射状的拉索寓意佛光,整体造型生动,实现了桥梁与美学、人文的融合统一。
设计参数
池州长江大桥全长5.818千米,采用(3×48+96+828+280+100)米跨径布置,桥梁北岸接线长16.153千米,南岸接线长19.055千米;主梁总长1448米 ,其中混凝土梁长147米 ,钢梁长1301米,桥面板全宽39.0米,标准节段长15米,桥梁中心线处梁高3.5米,北塔237米,南塔243;两塔柱间的横向中心间距在塔顶为12.0米,在塔横向最宽处约为53.7米,在塔底为38米和34.86米。全桥共216根斜拉索,斜拉索的钢绞线公称直径为15.2毫米,标准强度1860兆帕,钢绞线股数为31至73股。
运营情况
2019年8月31日,池州长江大桥通车运营,其收费按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省物价局皖交财〔2010〕391号发布的标准实施。
2024年9月2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网公布《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池州长江公路大桥收费经营期限的批复》,在给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的批复中,省政府同意池州长江公路大桥收费经营期限确定为30年,即2019年8月31日起至2049年8月30日止。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池州长江大桥的主要施工难题为:
1、主塔塔柱功能层采用一种新型的白色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对混凝土抗裂性、耐久性及观赏性能指标要求较高,在桥梁工程领域可借鉴施工案例较少,施工配比及试验检测难度较大。
2、主塔塔柱采用功能层与结构层两种不同类型的混凝土,不仅需要解决两种混凝土的隔离作用还要解决融合作用,且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
3、主塔梯度功能混凝土采用两套拌和、泵送及浇筑设备,高空同步作业,施工组织难度较大。
池州长江大桥主要的技术创新为:
池州长江大桥主塔采用一种新型的“皮肤功能混凝土”结构体系,即索塔外表面采用36厘米厚白色纤维耐久混凝土,内侧采用普通C50混凝土;根据仿生学“皮肤效应”理念,引入功能、结构一体化设计概念,采用材料复合技术,连续改变材料组分和结构,以消除内部组分界面和缓和界面应力,形成性质和功能梯度变化的新型非均质复合混凝土材料,从而提高索塔塔柱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耐久性和观赏性,使结构功能性和经济性达到最优。
科研成果
价值意义
池州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枞阳至池州原本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将缩短至半小时,池州至合肥最快1个小时可到达,对完善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络,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加速池州融入长三角,加快皖江地区开发开放和东向发展,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快池州与铜陵南北沟通、联动发展,促进池州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池州日报》 评)
项目获奖
2023年2月,获2022至2023年度(第一批)公路交通优质工程奖(李春奖)。
参考资料
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开工建设 .池州市人民政府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2 20:46
目录
概述
建设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