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中墓
扬州城北叶家桥汪中墓
汪中墓现为扬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扬州市区城北上方寺侧侧叶家桥(佳家花园小区)。原墓遭破坏,1984年修复。墓前有砖铺墓道,正中有粉墙黛瓦牌坊一座,上嵌“汪中墓”石额。后为墓台,台上墓冢高约二米,前立墓碑,刻隶书“大清儒林汪君之墓”八字,为清书法家伊秉绶所题。墓区植有松柏。
历史沿革
汪中,籍安徽歙县,生于江苏江都,卒于杭州,墓在扬州城北禅智寺北500米。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此地为三星大队叶家桥生产队,农业学大寨,到处改荒种粮。由于博物馆的制止,总算免于一劫。
1984年,市政府拨专款原地重修,时属扬州市维扬区城北乡三星村叶家桥组,即现在的佳家花园社区。
汪中的墓在佳家南园小区里面,只见在高楼的掩映中,座落着一处精致的园林小品,葱郁的绿植和波光粼粼的水面给这处景观增添了灵动的气息,沿着石桥走到尽头,就是汪中墓所在地,放眼望去,位于汪中墓附近的一座牌坊很显眼,充满着历史沧桑感。
墓冢正中的墓碑为清代书法家伊秉绶所题,上书:“大清儒林汪君之墓”,落款为“嘉庆十七年扬州旧守伊秉绶题”。墓前,留有“汪中墓”字样的牌坊历经岁月洗礼,仍立于此。“这座墓曾经被毁,1984年与牌坊一同复建。
汪中墓系不可再生的重要遗迹,现在与小区环境相融合十分巧妙。随着汪中墓的建成,扬州又多了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
汪中其人
汪中(1745--1794)字蓉圃(又作容甫),清代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阮元、焦循同为“扬州学派”的杰出代表。字容甫,江都(今属江苏扬州)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为拔贡,后绝意仕进。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卓然成家。能诗,工骈文,所作《哀盐船文》,为杭世骏所叹赏,因此文名大显。精于史学,曾博考先秦图书,研究古代学制兴废。著有《述学》、《广陵通典》、《容甫遗诗》等。
汪中出身孤苦,七岁丧父,家贫,无力求学,由寡母邹氏启蒙。十四岁入书店当学徒,才有博览经史百家书籍的机会,故扬州民间云“无书不读是汪中”。汪中可算是乾嘉学派中的劲旅,但也是偏师,因为他的治学对象和治学方法都和当时的主流学者有些差异。他的个性又有些桀骜,所以学界对他的评价不一。但学界中也有特别崇拜汪中的,譬如启功先生,他一到扬州就要去汪中墓前膜拜。
保护方案
扬州著名学者、市政协委员韦明铧先生赴汪中墓勘察指导,他曾表示,在西方,居民密集区不乏名人墓葬、名人碑刻,当地居民往往引以为荣,“我们希望扬州人也有这样的胸怀和意识!”韦明铧说,有文化名人安息在小区,只会提高小区的品位。“阮元、汪中、焦循是扬州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修复、保护他们的墓园是文化博览城的应有之义。”
如今的汪中墓,仅仅是佳家花园施工人员用砖头砌起一堵围墙作为保护措施,但墓冢仍处于被破坏乃至被遗忘的边缘,为了保护汪中墓并弘扬“扬州学派”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我办拟出保护方案供领导参考:
1.重塑汪中墓周边环境
汪中字蓉圃,蓉以芙蓉示,圃以花圃现。在汪中墓周边植以芙蓉为主的花卉,打造一个优雅、精致的人文景观。一方面与汪中墓主题契合,另一方面也让周遭居民容易接受这一物质文化遗产并引以为豪。
2.弘扬汪中文化,瞻仰扬州学派
汪中作为“扬州学派”代表人物,其善骈文。在清代骈文中被誉为格调最高。刘台拱《遗诗题辞》评为:“钩贯经史,熔铸汉唐,宏丽渊雅,卓然自成一家。”
汪中著有《述学》6卷。《广陵通典》10卷,《容甫遗诗》6卷。近人古直选其若干骈文作注,名《汪容甫文笺》,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本。
参考资料
扬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市人民政府.2017-04-19
繁星 | 汪中在此晒肚皮.新浪网.2019-01-18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14 22:1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