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1916—1998),曾用名汪蓬龙。浙江省萧山区人。抗战前曾任上海明星影片公司美工助理,1945年到张家口,任人民剧场经理。1946年负责筹建了张家口电影制片厂,新中国建立后,长期担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
人物生平
汪洋(1916—1998),曾用名汪蓬龙。浙江省萧山区人。抗战前曾任上海明星影片公司美工助理,并参与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的舞台照明工作。1937年参加上海救亡演剧第四队。1938年春到延安,加入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抗大二分校到晋察冀边区,历任抗大二分校文工团副团长、导演,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副社长、社长、导演。设计制作帐篷舞台。导演话剧《日出》《雷雨》《前线》《大雷雨》及《弄巧成拙》《溪涧与洪流》《乐园的故事》《子弟兵和老百姓》《李国瑞》等。1940年任中共北方分局文委。1945年到张家口,任人民剧场经理。1946年负责筹建了张家口电影制片厂,因战事而改换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电影队,即“一辆大车上的电影制片厂”。除放映外,还摄制了四集《自卫战争新闻》。1949年出席全国第一次文代会。新中国建立后,长期担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1954年赴苏联实习。一生中,组织领导创作出品将近200多部影片。1992年国务院颁发证书,表彰其为发展文化艺术事业突出贡献奖。
主要影响
汪洋担任北影厂厂长长达35年,领导北影生产了近200部优秀影片。这些影片无论在主题思想、艺术审美层面,抑或承担教化功能、培养人才,都成为一个时代的标高。
北影的第一个厂标叫“中央电影局北京电影制片厂”。1949年1月31日,傅作义投降了,北平和平解放。毛泽东和党中央从西柏坡搬过来,在香山一个广场上检阅部队。汪洋当时是华北电影队的负责人,跟踪拍摄了《毛主席朱总司令莅平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