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河,古称汶水,因发源地桑泉水俗称汶水故名。莱州湾独流入海河
潍河的最大支流,为与大汶、东汶区分,又称潍汶河。发源于山东省临朐县
沂山东麓,东流经大吴水库,折而北流,至临朐蒋峪转向东北,经高崖水库,流经昌乐南部、安丘北部,至坊子区小沼于家东北注入潍河。河长104公里(一说109公里),流域面积1514.9平方公里(一说1646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81/1000。
干流概况
汶河源于山东省临朐县沂山东、北麓(《安丘县志》《坊子区志》具体到百丈崖瀑布之桑泉),经大关、蒋峪、白塔3乡镇注入高崖水库后,入昌乐县。临朐县境内长30公里,宽50~400米。夏秋盛水期流量505立方米/秒,冬春枯水期0.24立方米/秒。河身占地11250亩,沿河建有高崖、沂山、大关3座中型水库,上游比降1/100,中游比降1/400。
汶河位于昌乐县境最南部,为昌乐与安丘的界河。自高崖村西进入昌乐界,改为东流。河道宽700~1000米。高崖水库以上干流长32公里,集雨面积355平方公里,在临朐县境内。高崖水库以下至出县界口,长22.5公里,集雨面积358.7平方公里。这段河道地处昌乐、安丘边界河谷平原,坡度小,河床浅,历史上常为水害。主要险工段在高崖、善庄、平原一带。
汶河,从大盛镇西山北头村北入县境,从西南向东北流经安丘78公里,至东北角的夹河套村东北入潍河。汶河在境内有大盛河、鲤龙河、温泉河、凌河、小汶河、墨溪河6条支流,流域面积1076平方公里。此河季节性强,汛期最大洪峰5550立方米/秒。建国前,夏秋洪水成灾,冬春风沙毁田;建国后沿河造林封沙,1959年腰斩河道建成牟山水库,基本上控制了风沙、水患。
汶河由安丘入坊子区境,沿穆村镇马村西南,至小沼于家东北注入潍河,坊子区境内长7.5公里。
水文特征
据《昌乐县志》,汶河历史最大洪水流量2500立米/秒,多年平均径流深222.7毫米。
汶河上游多山丘,水流湍急,下游为平原,河宽流缓。据《坊子区志》,汛期最大流量5550立方米/秒,安全泄量1000立方米/秒,春季最小流量0.5立方米/秒。夏秋多洪水泛滥,冬春易风沙毁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先后在中、上游建起牟山、高崖、沂山、大关4座中型水库和拦河坝、扬水站等,沿岸封沙造林,加固堤防,变害为利。河床内大量黄沙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主要支流
蒲沟河,源于大关乡太平山北麓,北流入蒲沟乡,经刘家营,东折注入汶河。河长约12公里,宽10~40米,常年流水,夏秋之际最大水深3米。
孟津河,源于昌乐县,由辛山乡解家庄西流入临朐县,经辛山、柳山两乡镇汇入汶河,县内长20公里,宽50~150米,系长流河。
英山河,源于柳山镇孙庄村西,至辛山乡徐家河村东与孟津河汇流,向南流经小庄子村东入汶河,长15公里,最宽80米。常年有水,夏秋之际最大水深4米。
红河,发源于昌乐漳河乡南良村,东经红河镇,至安丘入牟山水库。长8公里,流域面积231.28公里,多年平均的年径流量4395万立方米,丰水年6938万立方米,平水年4163万立方米,枯水年2891万立方米,特枯年981万立方米。
渭水河:古称渭水溪,又名渭阳河。汶河支流,西东流向。其源有二,南源发自安丘南流镇于家石埠九龙口;西源出自车留庄乡南店村东。两源在渭阳村汇为一水东流,在穆村镇大马村东入汶河。全长18.6公里,河床宽70米。沿河建有桥梁11座,拦河坝2座。属雨源型季节性河流,因连年干旱,现河水断流,河道干涸。
治理开发
河道治理
1928年农历6月7日暴雨,潍汶河于高崖决口,15个村庄被淹,冲走淹死300余人。建国后才开始治理。1952年昌乐县修潍汶河北堤15.8公里,平均堤高2.5米,顶宽4米。1982年漳河、红河两乡共修潍汶河北堤18.6公里。安丘县自1950年开始治理潍汶河,对城后村、西门口、石佛寺、于家汶畔等险工进行培堤、护岸。1976年春,安丘县集资30万元,组织民工4万人清障170多亩,并挖河筑堤,两岸在东风桥上下裁弯、清淤、筑堤共长8公里,并在东风桥左右岸500-1000米地段用浆砌石护岸。1977年冬和1978年春又在潍汶汇潍处干砌石护岸3000米,在城后段浆砌石护岸600米。以上工程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基本解除了沿河群众的洪水威胁。
1959年后,潍汶河上、中游共建成牟山、高崖2座大型水库,尚庄、大关、沂山3座中型水库以及小型水库50余座,塘坝150余处,总库容达3亿立方米。
蓄水工程
大关水库,大关水库位于沂山主峰东侧7公里,大关村南唐家河入汶河汇流处。1978年3月动工,历时19个月,用工2203.69万个,投资25.5万元,主体工程完成。总库容2738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30万立方米。大坝长620米,最大坝高27米,坝顶宽8米,结构为粘土心墙沙壳坝。大坝平均每方用工0.6个,比丹河、沂山等水库省工一半,而质量最优。因资金欠缺,电站及配套工程,尚待续建。
高崖水库,位于昌乐县高崖镇西潍河支流汶河上。控制流域面积355平方公里。总库容1.51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58亿立方米。1959年10月开工,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等工程于1960年5月基本建成。自1963年以后,相继完成加高大坝粘土心墙,建溢洪闸、发电站、防浪墙,开挖非常溢洪道及加高大坝等工程。至1985年共完成土石方269万立方米,混凝土1万立方米,累计国家投资750万元。水库大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长1200米,最大坝高26.7米,顶宽6米,溢洪闸4孔,设计最大泄量2400立方米每秒。非常溢洪道为开敞式,最大泄量824立方米每秒。输水洞设计流量27.90立方米每秒。水电站装机容量3台600千瓦。水库达到500年一遇防洪能力。年平均淤积量43.70万立方米(1973年测算)。1974年8月,发生建库以来最大洪水时,削减洪峰49.32%。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2万亩。年平均发电量14.7万千瓦时。
牟山水库,位于安丘城西潍河支流汶河中下游。控制流域面积1262平方公里。总库容1.49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21亿立方米。1959年10月开工,主坝、副坝、溢洪闸、输水洞等工程于1960年6月基本竣工。当年投入运用后,完成溢洪闸续建,主、副坝翻修,主坝加高、副坝迎水坡铺盖加厚及建水电站等工程。至1985年,共完成土石方807万立方米,混凝土2.2万立方米,国家投资1425万元。水库主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长1000米,最大坝高19.3米,顶宽6米。副坝为均质土坝,长4500米,最大坝高14.8米,顶宽6米。溢洪闸8孔,最大泄量2955立方米每秒。南输水洞最大流量54.0立方米每秒,北输水洞设计流量18.7立方米每秒。水电站装机6台750千瓦。水库达百年一遇设计防洪标准。年平均淤积量59.50万立方米(1982年测算)。1970年发生建库以来最大洪水时,削减洪峰58.2%。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4.1万亩。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18.1万千瓦时。
灌溉工程
牟山水库灌区,位于县东北部的汶河下游,包括县境北部的安丘、贾戈、担山、黄旗堡、南流、刘家尧、关王及县境东部的金冢子、宋官疃、石堆、王家庄、景芝等12处乡镇的部分土地。1960年开发,原设计灌溉面积为46.3万亩,后核实为39万亩,已配套30万亩。有南北两干渠,总长108公里,支渠78条,长235.25公里;斗渠782条,长796.1公里,干、支排水沟207条,长307公里。干渠主要建筑物171座,干、支、斗、农各级建筑物12755座,总计完成工程量2936.8万立方米,用工3849万个,累计国家投资361.59万元。
善庄引汶工程,始于1958年,1962—1964年续建。引水口在善庄东南汶河北堤,0.5米见方的木制口门,设计流量1立方米/秒,无固定拦河闸坝,引水时在河道堆积泥沙拦水,灌区配套情况是:干渠1条,从引水口向东南伸展,长466米;支渠2条,长500米;斗渠2条;农渠29条。总长3.2万米,建筑物130座,共完成土石方5.3万立方米,国家投资8.5万元,灌区范围西自善庄,东至石山子,南到汶河岸,北至泊庄。控制面积达1.1万亩。后来天气转旱,上游水库防渗工程质量提高,汶河水流日益细小,失去引用价值,引汶遂止。
南李引汶工程,始于1958年,1962~1964年续办。引水口在平原乡李家庄村西南1公里的汶河北堤,干渠从引水口开始沿106米等高线向北伸展,长7800米,设计流量1.5立方米/秒,有支渠7条,控制面积1.2万亩。1965年灌溉面积达5000亩。1985年,因汶河水源缺乏,核定灌溉面积2000亩,李家庄、冯家庄、赵家庄、郭家庄、平原5村受益。
平原引汶工程,1958年始办,1962~1964年续办。引水口在平原村东南汶河北堤,干渠从引水口开始,经平原村东向东北延伸,长7200米,设计流量1.5立方米/秒,设置7条支渠。灌区控制面积1.69万亩,1965年有效灌溉面积达5000亩。1985年,由于汶河水源缺乏,灌溉面积核实为3000.亩。平原、张家楼、东皋营、孟家庄、郭家埠5村受益。
南水北调工程,是以高崖水库为主体,调汶河、白浪河之水入丹、桂两河系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干渠自南向北,贯穿县境,横穿孟津河、漳河、白浪河、九曲河、猪河、龙丹河6条主要河流,全长62公里,使9条河流相通,42座水库相连,控制上游流域面积198平方公里,总调水2000万立方米,扩大灌溉面积6万亩,并补充县境北部工业和县城生活用水。1977年4月动工,历经10个冬春,完成全部主体工程和部分支、斗渠配套工程。共开挖干渠32公里,隧洞2137米,暗洞2500米,石渠5640米。建各类建筑物129座(包括大型渡槽3座),完成总工程量138万立方米,用工257万个。总投资467.75万元,其中县地方自筹资金134.95万元。1982年6月1日始,从高崖水库调水200万立方米,送于北展、乔官、五图3乡镇。
孟津河拦河闸为工程渠首,枢纽工程位于漳河乡周家沟村南孟津东、西河汇合口以上250米处。控制东河流域面积35平方公里,西河流域面积58平方公里。在正常年份可提供水量5500万立方米,扩大灌溉面积1.34万亩。该闸是一个既有枢纽工程,又有附属工程;既有河堤,又有渠道,点、线、面结合的复杂有机整体。主要有东河枢纽工程、西河引水工程、堤防工程、输水渠4部分组成。1984年2月兴建,国家投资50万元,当年9月完工。共完成土石方13.9万立方米,浆、干砌石0.9万立方米,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775立方米,反滤297立方米,用工23.3万个。
孟津河渡槽1966年10月动工,当年冬竣工。位于高崖村西北,是总干渠跨越孟津河的建筑物。全长98米,净跨60米,桩号1+920至1+980,分6孔,每孔跨宽10米,中墩连同地基高9米,河底至槽深高4.4米。槽身采用半圆型(U型)薄壳钢筋混凝土结构,高3.45米,宽4米,设计流量22立方米/秒,加大流量24立方米/秒。共完成工程量2.4万立方米,投工6.5万个,国家投资10万元,1970年汛期,被洪水冲倒两个中墩,但槽身未塌落,投资2万元,修复如初,运用正常。
1958年前,县内无引河灌溉设施,沿河居民多挑、戽,或用称杆、辘轳、水车提水。是年夏秋之交,牛沐公社建成县内第一个引河灌溉工程——北山头引汶工程,控制浇灌面积5000亩。次年7月,逄王公社石佛寺引汶工程、临浯公社西古河引渠(河)灌区、城关公社城西引汶灌区相继开发。1963年,偕户无坝引汶工程竣工,次年,担山、逄王公社庵顶有坝引汶和慈山公社阳旭有坝引红(河)212程竣工,此后,引河灌溉工程以扬水站为主。1985年,全县共有引河扬水站55座,控制灌溉面积4.5万亩。
水电工程
高崖水库水电站,位于放水洞后,1972~1976年兴建,完成工程量1.3万立方米,投工7.8万个,国家投资46.6万元,装机3台,600千瓦,年均发电14.691万度,已与工业电网并网。
牟山水库电站该站为坝后式,位于南输水洞后。1972年7月施工,次年9月利用灌溉用水和汛期蓄水调洪季节发电。装机6台750千瓦。设计年发电128万度,由于1975年以来连续干旱,蓄水达不到水位高程,加之中干改建,南大干比降仅1/8000,放水灌溉时流量过大,尾水落差太小,上游水头相应减低,年实际最大发电量56.3万度。电力并于潍坊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