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村位于福建省仙游县大济镇境北部,清代及清代以前称汾阳,汾阳村李姓人口占全村的70%,并在明代从凤山勋阳自然村迁徙定居,就以李氏的郡望堂号“汾阳”命名,俗称下汾阳。
历史沿革
1949年底,接岱自然村从度尾划归大济管辖,1955年,泗洲自然村从尾坂乡划归汾阳乡管辖。2000年11月,划出虎垅等4个村民小组,成立虎垅村民管理委员会,直属大济镇管辖。2010年,汾阳村设16个村民小组,全村有964户,3550人,其中男1827人,女1723人。耕地1500亩,有林地2890亩。汾阳东面接叭船顶山,北部靠五楼山,西部靠五楼山、东山,大济溪(俗称蜚乌溪)从中部穿越而过,溪水清澈透底,山青林茂碧绿,蜚乌街就在这青山绿水环绕之中,于宋明时期,蜚乌街形成了小集镇,是个交通要冲,永泰、德化、凤山、西苑、社硎、度尾的行人从蜚乌经过,看到溪水潺潺流经街旁,使这里的客栈更加引人入胜,旅客都想在蜚乌客栈度过美好夜晚,使这里客栈夜夜暴满。到了清及民国时期,蜚乌街初步繁荣,商店多了,农产品、山货也丰富多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有了新的发展。1954年,拦溪筑坝,创建兴山渠,使境内水利灌溉得到改善。1958年底,建造一座1200平方米的戏院和一个6万立方米的山塘。
1959年,汾阳夜校(民校),因措施落实,办学出色,坚持不散,被评为“全国先进铁民校”,国家教育部副部长董纯才率领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长到汾阳参观学习。当时民校负责人李瑞玉被评为省、地业余教育先进工作者。
1967年1月,发动群众建造汾阳水库,该库10万立方米,坝高13米,灌溉农田300亩,使汾阳村旱涝保收面积达90%以上。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沛,自古以来适宜种植水稻、甘蔗、甘薯、花生等,产量又高,仙游糖厂窄轨铁路开列到蜚乌,甘蔗直接由糖厂小火车运输,这促进了汾阳甘蔗生产的发展,群众也增加经济收入。20世纪80年代初起,群众大力发展蘑菇种植,由于这里菇料资源丰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蘑菇,给群众增加不少经济收入。村里还有近千人富余劳力到广东及闽南各地经商或打工,所以村里新建的楼房不断增多,统计新楼建筑面积有1.5平方米。1995年,为改善办学条件,群众集资70万元,将汾阳小学翻建,把原土木结构的校舍重建为混凝土结构三层教学楼,建筑面积达850平方米。同年,开通蜚乌至接岱长2000米,宽4.5米的村道。1998年,投资25万元,扩建与尾坂交界处至汾阳的公路,并铺设水泥路面,蜚乌至坑北公路也铺设水泥路面,使境内交通更为捷便。2010年,境内4条村道全长2.6公里,全部铺设水泥砼路面,投资70万元。扩宽蜚乌三角埕至度尾圣山东洋村,村道全长2.67公里,并铺设水泥砼路面,总耗资近100万元。境内各自然村其安装路灯150盏。投资12万元整修村部,使村部面貌焕燃一新。
人文古迹
境内后埔、桥头自然村为革命基点村,20世纪40年代,民主革命时期,黄国璋、黄爱群、刘佐周、陈新献等革命志士,以后埔、桥头为据点,开展革命斗争。
境内历史名人有明代监察御史李鼐。名胜古迹有美茶岩、慈云堂、湖仙堂、青山新祠、蜚乌宫、锦龙宫、锦山宫、南山寺、马宫、岺头宫等。
所获荣誉
2021年11月,被福建省爱卫办列入“福建省卫生村”拟命名公示名单。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