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州,因沅水而得名。地处湖南省西部。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升沅州为沅州府,置芷江县附廓沅州府,属
湖南布政使司。府治芷江(在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下辖:芷江(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黔阳(县治在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
黔阳古城)、麻阳(县治在今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锦和镇)共3县。
陈太建七年(575年),武州改称沅州,以沅水命名。沅州治泸阳(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下辖武陵、南义阳和南平等郡。隋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后,改沅州为
朗州。
《旧唐书》卷四十 志第二十:“巫州下 贞观八年,分辰州龙标县置巫州。其年,置夜郎、朗溪、思征三县。九年,废思征县。天授二年,改为沅州,分夜郎渭溪县。长安三年,割夜郎、渭溪二县置舞州。先天二年,又置潭阳县。开元十三年,改沅州为巫州。天宝元年,改为潭阳郡。乾元元年,复为巫州。旧领县三,户四千三十二,口一万四千四百九十五。天宝,户五千三百六十八,口一万二千七百三十八。在京师南三千一百五十八里,至东都三千八百三十三里。
《通典·州郡》“潭阳郡巫州”条:“巫今理龙标县。古蛮夷之境,楚国黔中之地。秦属黔中郡。二汉属武陵郡,在巫水之阳。隋属沅陵郡。大唐为巫州。天授中,以巫山不在州界,遂改为沅州。开元十二年,复为巫州,或为潭阳郡。领县三”。
明太祖甲辰年(1364),改沅州路为沅州府。洪武九年(1376)降为州,以州治卢阳县省入,隶辰州府,领黔阳、麻阳二县。清初因之。乾隆元年(1736),又升沅州为沅州府。民国二年(1913)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