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宗琳
原《甘肃民国日报》编辑
沈宗琳(1913-1991),江苏江阴人。上海私立中国公学政治系毕业。曾任上海晨报国际版编辑,《甘肃民国日报》编辑、编辑主任,中央社兰州分社编采组长,中央社迪化分社主任,1944年底调中央社总社。1949年,随中央社到台湾,1953年任总编辑,长达20年。1973年,被选为监察院监察委员,还给台北的《联合报》、《中国时报》、《中华日报》、《民族晚报》撰写社论,并在“国立”师范大学任课。
抗日战争期间,担任《甘肃民国日报》夜班编辑到撰写社论、专论、翻译国际时事论文,主编副刊,撰述《国际一周》专栏,参与重要采访。
《甘肃民国日报》在沈宗琳的努力下,从1938年下半年起,创办《国际一周》及《国际政治名词浅释》、《国际论文选》、《每周文摘》(内容以国际时事为主)等。他到处搜集各种外文报刊,选译专稿。如《密勒氏评论报》、《字林西报》、《匹茨堡日报》、《美亚杂志》等。约数十篇论述国际时事的论文,发表在《甘肃民国日报》上。这些译稿的论题,包括:《美国与中日战争》、《国际局势在转变中》、《希特勒所答应日本的是什么?》、《这是日寇侵略的致命伤》、《美国与新中国》、《美国对于远东的责任》等。还撰写了大量论述国际时事政治的社论、专论、星期论文以至小言(短评)等。1939年6月,当英法同苏联的谈判长期无结果时,他在“小言”《需要快动作》中说:“反侵略大团结运动,各国应从大处着眼,当机立断,不应该再走蜗牛式的迂回路。”8月13日又以《英国注意》为题说:“吾人谨以至诚奉告‘洋伞’外交的英国:助长侵略火焰,不啻引火自焚,英国切勿‘匿得眼前疮’而贻患于将来的身体。”当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又在《欧局的风云》中指出这个条约“无非是德国想暂时缓和苏联,拆散英法苏团结,以攫取但泽与波兰。”当英国宣告“对德进入战争状态”后,9月5日在《欧局一转》中指出:“反侵略的国家一定会站在一条线上”,6日在《欧战揭幕》中指出:“德军已经踏上了第一次欧战的覆辙。”后来事变的进程证明这些论述是正确的,具有远见的。
沈在《甘肃民国日报》主编的副刊《生路》、《每周文摘》、《文摘》、《集纳双周》等也都颇有特色。如《集纳双周》第16期,集中反映各个敌战区域的状况,总标题是《王道乐土写真集》。其中关于“东北”的小标题是:“仍然要用刺刀来统治”。“满州社会的天下”、“被廉价收买的奴役劳动力”、“看九十万烟徒”。关于“上海的小标题有:“祖国之音系住人心”、“上海永远在斗争中”等。关于香港的小标题有:“米吃人”、“苟延残喘的商业”、“死神与恐怖统治下”、“八十万同胞不忘祖国”。
主编《生路》是一个以文艺为主的综合性副刊。主要发表反映抗战、反映论陷区人民生活和日寇暴行的作品,还发表过一些翻译作品,包括译自日本、英美和帝俄的作品。发表过一些反映日寇占领下的城市状况的通讯,以及纳粹集中营疯狂杀害无辜的作品。
他被调到重庆后,还为《甘肃民国日报》定期撰写《重庆两周》,揭露时弊。1945年4月的《黄金臭事》中,揭露了特权阶层利用黄金牌价调整的机会,大量套购黄金期货的经过。文中说财政部虽然正式宣布了处置办法,“但舆论和民心并不满足,他们要求处罚这些利用职务的贪官污吏和银行人员。”在《黄金案续志》中又说:“对此等罪魁,透露消息者之追究,呼吁尤烈,揭出参加会议的五人,宋、俞为首。”宋即行政院长宋子文;俞即财政部长俞鸿钧。在《从商场看战场》中,由豫鄂会战说起,“在地图上,襄樊、南阳、老河口、汉中一连串形势,使不健忘的人们联想了衡阳、桂林和柳州的惨剧,于是市场第一个反映是河南香烟价格暴涨,……”这里的妙处是“使不健忘的人们联想了衡阳、桂林和柳州的惨剧”,因为国民党官方是一直竭力掩饰几个月前发生在西南的国民党军队大溃退所造成的那场惨剧的,而且从来也不把它叫作“惨剧”。
他被选为省文联音协副主委。1958年,任张掖艺术学院(后合并为师专)音乐科主任兼校委委员职务。1960年,赴上海参加“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性的音乐观摩大会。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7 07:45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