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府君阙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府君阙,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汉碑乡汉亭村燕家场(旧称沈公湾),其建造具体时间不详,学界推测建于东汉延光年间(122—125年)或者东汉永建末年至永和末年间(130—140年)。
历史沿革
沈府君阙建造具体时间不详,学界推测建于东汉延光年间(122—125年)或者东汉永建末年至永和末年间(130—140年)。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元邑侯王椿源曾为沈府君阙修保护亭,并立碑记叙。
1956年,有关部门为沈府君阙再次修建保护亭。
“文革”期间,1956年所修保护亭损毁。
1979年,国家拨专款修仿古石围墙,长40米,宽20.3米,面积801.2平方米。
建筑格局
综述
沈府君阙铭文完整,但子阙已毁。两阙相距21.62米,均高4.84米。双阙形体基本一致,肯定是一个墓主,皆由阙基、阙身、枋子层、介石、斗拱层、屋顶组成。
阙基
阙基均用条石彻成,露土部分高14厘米,长158厘米,宽106厘米。
阙身
阙身高252厘米,宽98厘米,厚66厘米。阙身正面均有铭文,东阙刻“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候沈府君神道”,西阙刻“汉新丰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二阙铭文上端均镌朱雀,下端镌饕餮。东阙内侧浮刻一青龙,西阙内侧浮雕一白虎。两阙楼四角雕力士,四面为汉代社会生产、生活情景及动植物的浮雕。背面素平无纹饰。外侧留下接子阙的痕迹,石质粗糙。
枋子层
枋子层位于阙身上,高47厘米,宽114厘米,厚78厘米。枋子层正面两枋间有一角环花在口的铺首,齿瓜眉纹清晰可辨。枋子层四角,有力士以肩用力托住介石及斗拱层。
介石
介石高11厘米,正面长100厘米,与斗拱层共为一块石头。
斗拱层
斗拱层向上斜挑出,呈倒梯形,正背二面分别为两垛一斗二升曲拱,两侧各有一垛曲拱。斗拱层四周遍布多种深浮雕,除有牛、羊、马诸畜,果树,小草之属外,还有独轮车、农商交易,猎射、骑鹿,戏虎等图像,猎射场面中裸体2人,较为少见。
文物遗存
朱雀浮雕
朱雀浮雕位于沈府君墓阙南面双石阙上层。朱雀是中国古代传说中象征着胜利的吉祥之鸟,多被雕刻在建筑物的南面。这两只朱雀浮雕,造型奇特,把传说中凤凰的某些特色和生活中美丽的孔雀形象揉合在一起,嘴和爪又参照于雄鹰。朱雀昂首挺胸,羽毛迎风飞舞,足部十分壮健,利爪下弯,蓄满了力量,目光凛然,不可侵犯。整体构成美丽而又雄壮,有力地刻画出这一神话中的瑞鸟。
青龙浮雕
青龙浮雕在东阙内侧,利吻紧衔一直径35厘米玉环之下的绶带,挣扎向上,嘘气腾云。
白虎浮雕
白虎浮雕位于两阙内侧,隆准短耳,4足5爪,尾长而刚健,口紧衔玉环绶带,跃跃欲试。
铭文
东阙正面铭文一行,汉隶“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侯沈府君神道”等字,字幅面纵91厘米,横75厘米。西阙为“汉新丰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字幅面纵123厘米,横11厘米。《舆地纪胜》载:铭文中“沈字,左字、道字、丰字,发笔皆长过三四寸许,令字、交字两笔皆长,君字中笔亦长”,为诸阙所未见。清人王椿源《沈府君神道碑亭记》载:唐代张怀灌曾赞沈阙书法“腾飞扬波,匪晋魏以来所能仿佛也”。两千年间,沈阙铭文为世人纷争摹拓,仅清代道光年间有“数百纸”在海内流传,收藏者“如得异宝”。
清代石碑
两阙旁有清元邑侯王椿源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所立石碑,题《沈府君神道碑亭记》。
文物价值
沈府君阙造型古朴、雕刻精巧、状物逼真、形态生动,不仅是造型艺术中的珍品,而且是研究汉代生产、生活、建筑、交通工具及书法、雕塑、绘画艺术难得的实物资料,尤其是书法独特,“沈”字肆意运笔之飘逸淋漓,为世罕见。
保护措施
1961年3月4日,沈府君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7月,沈府君阙入选国家文物局《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沈府君阙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汉碑乡汉亭村燕家场(沈公湾)。
交通信息
自驾信息:从渠县站出发,途经:庆丰大道南段、X167,距离40.5公里左右车程,大约需要1小时。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2 15:2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