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沈昌健的父亲
沈克泉在贵州养蜂,采集到路边3株野生油菜,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沈克泉如获至宝,立即兴致勃勃带回家乡播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沈克泉发现的正是难得的不育系种质材料,后取名“贵野A”不育系。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
【颁奖词】 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 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 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