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昌健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常德“油菜大王”
沈昌健,男,汉族,1967年11月生,临澧县四新岗镇白云村人,无党派人士,常德“油菜大王”。
人物经历
1978年,沈昌健的父亲沈克泉在贵州养蜂,采集到路边3株野生油菜,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沈克泉如获至宝,立即兴致勃勃带回家乡播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沈克泉发现的正是难得的不育系种质材料,后取名“贵野A”不育系。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
1996年,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发。
2001年,沈克泉带着种子来到农业部油料检测中心申请检测,转优趋势明显。
2004年,再次对新育的10个品种进行检测:2个达到了双低标准,另4个品种达到单低,这一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材料油菜新组合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2007年,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09年,沈昌健的父亲沈克泉不幸去世,终年70岁。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
2009年,牵头成立县油菜研究协会,多年来子承父业为杂交油菜的梦想而坚定执着的奋斗着,成为新一代的农民科学家。
担任职务
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所获荣誉
2014年2月10日,沈昌健及其父亲荣获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
人物评价
【颁奖词】 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 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 颁奖词)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5 17:49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