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白(1904~1968),中国音乐学家。原名登瀛,号君闻。浙江吴兴人。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中国音协上海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
人物生平
沈知白(1904~1968),原名登瀛,号君闻。沈知白是他的笔名,曾用过的笔名还有沈敦行。浙江吴兴人,1924年毕业于上海工部局育才公学。1928年在母校任英文教员。同年入工部局师范学院学习。1931年12月毕业。1929年起,随育才公学英籍教员甘德林学习钢琴、音乐和戏剧理论。1932年结识俄籍作曲家阿甫夏洛穆夫,跟他学习和声、作曲,并合作编导了舞剧《琴心波光》。该舞剧曾于1934年与大同音乐会的音乐节目同台演出。
沈知白热爱中国的传统艺术。他对阿在音乐创作中追求和探讨中国风味十分赞赏。自己也努力加深民族音乐的学习,1933年起,与著名民族音乐家、演奏家郑觐文、卫仲乐等交往。1934年,他参加当时由外侨组成的“上海合唱团”。1935年,他协助阿初次排演《古刹惊梦》,曾得聂耳、欧阳予倩等好评。同年夏,与卫仲乐、章枚及阿拉伯人约翰、哈泽德、莱维斯和阿甫夏洛穆夫共同组织“中国音乐学学会”。1935年以后,随苏籍钢琴家辛格学习钢琴,直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40年受聘于沪江大学音乐系,开设西洋音乐史与国乐概论等课程。同年夏,任中共上海党组织支持演出的舞剧《古利惊梦》的艺术顾问。1941年,担任苏联呼声广播电台的音乐顾问。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为戏剧《正气歌》与《还我河山》撰写主题歌,热情歌颂民族英雄文天祥和岳飞,1945年日本投降,他任“中国歌舞剧社”艺术顾问,还担任苏商《时代日报》“艺术”副刊的主编。1946年底至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任中外音乐史课程。
1949年夏,他以上海市文艺界代表身份去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1950年起主持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研究室,主编音乐理论技术与历史传记两套从书。1956年起,先后任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和民族音乐理论系主任。1960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文代会代表。1962年当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中国音协上海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副秘书长。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终年64岁。“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上海音乐学院为他平反昭雪。
主要作品
沈知白的论著有《中国音乐史纲要》、《中国戏剧中的歌舞与演技》、《中国音乐、诗歌与和声》、《和声在中国已往不能发展的原因》、《琵琶的历史》(英文)、《元代杂剧与南宋戏文》、《中国乐制与调的变演》、《西洋音乐史纲要》、《西洋名曲解说》、《西洋音乐流传中国考略》等二十余种;译作有拉威尔《一个音乐家的修养》、杜卡《谈作曲教学》、威廉士《民族音乐论》、辟斯顿《配器法》等约十种;主编音乐历史传记丛书中的李姆斯基一柯萨柯夫《我的音乐生活》、罗曼·罗兰《韩德尔传》等五、六种;音乐理论技术丛书有辟斯顿《和声学》、雅各《管弦乐法》、多尔然斯《简明音乐辞典》等十余种。又在修订《辞海》中负责音乐学科词条的编辑。音乐作品有民族器乐合奏《洞仙舞曲》,民族器乐四重奏《月夜行吟》,管弦乐组曲《花之舞曲》等十余首以及若干钢琴曲。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