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词艺人
沈俭安(1900-1964,江苏苏州人)与
薛筱卿(1901-1980,江苏苏州人)于1924年拼为双档,演唱《珍珠塔》长篇,一举成名、是三十年代弹词界的大响档之一。
《珍珠塔》唱篇较多,以弹唱为主,沈、薛二人以马调、魏(钰卿)调为基础,对弹唱作了丰富、发展,两人既有统一风格,又各具自己的特色。听众称沈俭安的唱腔为沈调,薛筱卿的为薛调,又将两种唱腔合称为沈薛调。三十年代,收音机留声机等新兴的音响器材在上海渐趋普及,各唱片公司竞相灌制沈薛档的唱片,并且在电台中经常播放、在群众中留下了较大的影响。
沈、薛调共同的特点是吐字清晰、明快流畅,但由于二人的个性、秉赋及在书中担任的角色不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沈俭安嗓音哑糯,行腔委婉,韵味醇厚,而薛筱卿嗓音清脆,吐字锉锵,口角爽利、两种唱腔正好互相映衬,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在演唱长篇弹词《珍珠塔》中、两人各有其代表性的唱段。薛调以陈翠娥痛责方卿、方卿着灯等擅场,沈调则以方太太寻子。方卿哭诉等见胜。而方卿见娘、婆媳相会等又是二人互相担配合的代表作。《珍珠塔》唱篇虽多,但每一唱段,他们都能唱出不同的味道,尤其是二人的对唱,熨贴自然,和谐默契、悦耳动听。
沈薛二人都工于乐器。在长期合作中,他们发展了马调系统的伴奏音乐、沈调以想薛筱卿的琵琶伴奏而音乐性更强、所谓薛调琵琶,其实是薛筱卿的沈薛调琵琶、因为薛筱卿自弹自唱总有所限制,而沈俭安唱时,薛筱卿创造了灵活多变的技场复调琵琶伴奏、后来薛筱卿翻为上手时,别人(
郭彬卿、薛惠君等)又以这种琵琶来为其伴奏。沈薛调的三弦、琵琶伴奏配合紧凑,滚旋跳跃,如珠走玉盘,飞泉泻水,圆润悦耳。后来,马调系统的其他流派唱腔的伴奏音乐。都是在薛筱卿创造的基础上加以以发展的。
沈薛还擅于叠句连唱,一气呵成。后期,受业于沈俭安的
周云瑞曾与薛筱卿拼档灌制《珍珠塔》的录音,发扬了沈薛调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