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下辖院系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二级学院。
专业建设
在专业建设方面,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三个专业,并于2012年开始招收本科学位留学生。现有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和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各1个,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和省特色专业等专业建设工程4个。学院现有办公面积近7000平方米,本科实验设备约2000台套,专业实验室11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和省级实践基地各1个,并与20余家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学科建设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院现有1个国家工程中心和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及电子信息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权。20余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先后获评辽宁省首轮重点学科、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学科,并在2016年的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获评“B-”,于2018年获批省一流学科,学科建设成效位居省属高校前茅。
院系教师
在师资团队方面,计算机学院现有专职教师86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34人,讲师3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1人。国务院津贴获得者、省百千万人才等各级人才称号获得者50余人次,学院结合专业建设情况聘请企业专家和其他高校教师担任外聘教师。
教学机构
建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网络工程系、软件工程系、基础教研中心、实验中心、留学生工作部和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共7个二级教学机构。
同时,以教授为核心,依托科研团队和辽宁省大规模分布式系统重点实验室,组建了分布式系统、信息安全、泛在网络计算、数据库技术、协同无人系统、计算机图形与图像处理、融合创新7个学术研究室。教学和科研机构交叉并存,共同推动着学院的发展。
科学研究
在科学研究方面,计算机学院坚持学校的航空航天特色,近5年,共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军工企业合作等项目334项,研究经费总额17285万元;发表SCI、EI收录论文256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72项,软件著作权17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4项,使学科在航空工业领域累计获奖23项。承办和协办第14届中国虚拟现实会议 (ICVRV 2014) 、第18届IEEE国际普适计算和通信会议(IUCC 2019)、第20届IEEE 信任安全隐私计算通信会议(IEEE TrustCom 2021)、第24届IEEE国际计算科学与工程会议(IEEE CSE 2021)等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13次 。
培养理论
计算机学院秉持“以学生为中心”和“精确度量、科学评价、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人才培养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近3年,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励543项,其中国家级216项。学生入学分数线、就业率和平均薪资水平远超省内同类专业平均水平,毕业生在航空航天企事业单位、IT企业和政府机关等生产、科研和管理一线岗位就业后,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勤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协作精神。由于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业务水平高,能很快成长为用人单位的技术骨干或技术管理干部,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和广泛好评。
组织机构
1、院办
2、学生工作办公室
3、教学机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网络工程系
软件工程系
实验中心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留学生教学部
4、科研机构
分布式系统研究室
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室
网络与通信研究室
计算机检测与控制研究室
数据库技术研究室
嵌入式系统研究室
计算机图形与图像处理研究室
院系领导
党委书记、副院长:季春轶。
院长兼教务处处长:范纯龙。
副院长(主持工作):赵亮。
副院长:滕一平。
副院长:李佳佳。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鲲。
院系沿革
我校是辽宁省内较早开设计算机本科专业的院校之一,计算机学院自1978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及应用专业(1999年调整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生,是我校最早成立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之一,也是辽宁省较早建立的计算机本科专业之一,自创办以来一直是我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并于2010年被评为“辽宁省特色专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学院积极开展本科专业/方向建设。先后于2005年开始招收网络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生、2009年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系统方向)专业四年制本科生、2011年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技术方向)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800余人。
计算机学院于2001年9月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9月获得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10月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9月获得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和2010年分别获得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2007年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2009年,在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双双被确定为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在2010、2011年度连续获得辽宁省教育厅支持。现有境内外在读硕士研究生200余人。
计算机学院于2012年起开始招收国际交留硕士研究生,并计划于2013年起招收全英文授课本科生。
计算机学院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7人,讲师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2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
计算机学院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一直秉承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传统,相继开设了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图形学及网络管理等双语课程,以满足不同英语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2005年6月,《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研究与辅助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获辽宁省教育厅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7年9月和2008年9月获批操作系统和编译方法两门校级精品课,并有计算机网络原理等四门院级重点建设课程。
计算机学院夏秀峰教授、许清副教授入选校级教学名师,徐蕾教授等12人先后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石祥滨教授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林娜副教授、张维君副教授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张国栋教授、林娜副教授入选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骨干青年教师。
计算机学院现设有专业基础教研室、软件工程教研室、嵌入式系统教研室、物联网工程教研天之骄子和网络工程教研室等五个教研室,一个实验中心和辽宁省大规模分布式系统重点实验室。
2009年11月获批组建辽宁省大规模分布式系统重点实验室,由分布式系统研究室、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室、网络与通信研究室、计算机检测与控制研究室、数据库技术研究室、嵌入式系统研究室、计算机图形与图像处理研究室等七个专业研究室组成。
实验中心成立于1995年,是辽宁省双基实验室、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开放实验室和校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下设微机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物联网技术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等七个实验室,面积1600余平方米,共有各类实验设备600余台套。实验中心承担了学院全部课程的教学实验、部分课程全校的教学实验及学院内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工作。
计算机学院具有较强的整体科研实力,专业教师学术造诣深、工程实践能力强,与航空航天企事业单位及地方研究所和生产企业联系密切。在网络与信息安全、计算机检测与控制、数据库技术、分布式系统、嵌入式系统、数字(医学)图像处理等研究方向形成了结构合理、研究方向稳定的研究队伍。近五年来共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基金课题30多项、航空航天企业和地方企业的合作项目100余项,多次获市级以上科技奖励,发表学术论文共计3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70多篇。
下辖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工程
软件工程
硕士介绍
计算机学院学科
计算机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2个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属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是辽宁省重点扶持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我校最早建设的三个重点学科之一。22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先后获评辽宁省首轮重点学科、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学科,2015年获批国防特色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B-”档,2018年获批省一流学科。
学科以航空航天为特色,面向国防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开展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努力将机器翻译和知识工程锻造成国内一流研究方向,将图像与视频理解、数据管理技术及其应用建成省内一流研究方向,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围绕飞行器研制和生产过程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实现一批行业和地区代表性科技成果的转化。
学科累计培养毕业生300余人,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和综合保障等措施,年均投入建设资金处于学校各学科前列,科研环境持续改善,为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学位点(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方向)依托计算机学院学科整体发展规划建设,以航空航天为特色,围绕国防和地方经济建设,面向计算机相关领域的前沿,坚持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重点开展以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技术研究。在人工智能及应用、分布式智能系统、飞行器网络与车联网络、系统仿真与试验、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数字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应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科研与人才培养方向。多年来着力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实用型、工程型、复合型计算机技术人才,并在国防与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学位点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和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教学平台。现有国防科技创新团队、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和2个校级优秀学术团队,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6个,国家级和省级教育教学基地9个。科研成果先后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航宇学会一等奖,广泛应用于国防和地方经济建设。
就业发展
社会对学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就业也是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着力点和目标,学科关注学生就业及就业后发展,并据此优化培养方案设置。
(1) 学科研究生因专业特色突出、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等优势备受企事业单位欢迎。2021年毕业58人,就业率达94.8%。
(2) 2021年,45%的毕业生就业于百度公司、微软公司和阿里巴巴等优质IT企业,21%的毕业生在航空航天类企业就业;32.7%的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主要有三资企业、国有企业、科研院所;51.7%的毕业生签约地域在北京市、辽宁省、上海市和广东省。毕业生在用人单位普遍较好,5年就职单位稳定率85%左右。
(3) 学科建立了校友联系制度和渠道,学科定期开展企业走访和校友调查,根据反馈结果改进培养过程。
科研团队
分布式系统研究室
分布式系统研究室主要研究图像、视频、遥感数据等多源视觉信息处理与加工中的基础问题和关键技术,包括可见光、红外、遥感等多源数据处理与融合、视觉目标检测与跟踪、视频语义分析和理解、高光谱图像分类与反演、遥感图像分类与检测、海量数据并行处理等。重点解决国防和地方经济建设中所面临的多源数据智能处理问题:研发面向智能视频监控的多媒体大数据平台,设计人脸识别、行为分析、图像视频检索等问题的分布式处理算法;研究航空飞行器机载智能系统中的多源数据感知与分析技术,为复杂战场环境下的情报分析处理、态势协同感知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室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团队成员荣获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辽宁省百千万工程万人层次1人,沈阳市拔尖人才1人、沈阳市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1人。研究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航空科学基金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60多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200多篇,立项辽宁省地方标准1项,授权发明专利8项,成果转化11项。
信息安全研究室
研究室面向飞机、发动机、情报处理等复杂装备和智能系统的验证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网络信息安全、复杂网络分析、智能体验证与评测、测试系统自动化与智能化。
研究室现有教师14人,教授2人,副教授7人。其中省级人才称号获得者3人,辽宁省优秀教师1人。
近五年,研究室承担国防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7项,成果转化项目35项,累计转化金额约6500万元,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11项,培养研究生37名。研发的飞机柔性自动化试验平台大幅提升试验环境的动态配置和快速重建能力,压缩关键系统试验周期70%以上,研发的试验软件工具集实现了对该领域进口软件的关键功能替代,项目成果在飞机、发动机、卫星等近20个国家型号工程中应用。
泛在网络计算研究室
泛在网络计算研究室面向国际研究热点——泛在网络计算方向,聚焦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场景下的移动计算、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在计算、组网、规划、安全等方面,提出空地协同网络、软件定义网络、无人机自组织网络、智能孪生、云边端协同智能计算、内容分发网络、路径规划、泛在网络安全的架构、技术及算法等,致力于培养具有理论创新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研究室团队成员共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百余篇,在泛在网络计算研究方向上初步取得了国际先进的科研水平。近年来主持国家级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航空基金项目、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航空院所合作横向课题等数十项。
数据库技术研究室
研究室长期聚焦于数据库领域的理论研究,聚焦于航空航天领域和区域经济振兴的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专注于工业大数据、社会网络大数据、智慧城市大数据方向的研究,并与中国航发黎明、中国航发发动机所、中国航发东安、航空工业沈飞、航空工业飞机所、大连船舶工业集团等企事业单位保持着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在产品数据管理、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处理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
研究室共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8人,讲师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6人,学缘构成优良、学术梯队合理,科研业绩突出,目前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优秀学术团队。
近几年获批国家自然基金5项,辽宁省基金、航空基金、航发基金等省部级课题十余项,航空航天领域及辽沈地区企事业单位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四十余项,科研到款额一千五百余万元。
计算机图形与图像处理研究室
计算机图形与图像处理研究室在计算机图形学、医学影像理解与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理论及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图像理解与分析、医学影像辅助诊断、计算机图形学基础理论。
研究室现有专任教师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其中3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具有硕士学位,3人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学、工作经历;团队成员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沈阳市高端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高级人才各1人。
研究室与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等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深度“产学研用”合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国家博士后启动基金项目、航空科学基金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20多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多篇。
协同无人系统研究室
协同无人系统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涵盖:空中/水下多智能体网电空间安全、集群编队、协同控制、智能对抗;高分辨率航空图像实时编码及传输技术。
研究室有 5 位教师,其中:教授 2 位,副教授 2 位,讲师 1 位(3名博士,2 名硕士);1 人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才;1 人为 辽宁省教育厅创新人才。
研究室成员主持国防基础、航空、省部级等科研项目 50 余项,累计科研经费 900 余万元;在《IEEE T-ITS》、《Computer Networks》、《计算机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一作发表科研论文 70 余篇;独立撰写学术专著 1 部;第一申请人申请发明专利 15 项(已授权 5 项);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 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多人次被评为省、校优秀毕业生;指导的本科学生,其毕设论文荣获本科毕业设计最高奖“鲲鹏”奖学金一等奖的资助。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计算机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组织机构-计算机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现任领导-计算机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9 18:12
目录
概述
专业建设
学科建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