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公堡村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下辖村
沙公堡村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耕地面积2264亩,分为9个生产队,1个经济社,1间小学,总户数576户,常住人口2020人,劳动力人口1226人,流动人口650人。全村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种养业主要有水稻、蔬菜、香蕉、花卉和鱼塘;工业没有形成规模,只有内资企业2家,分别是服装加工和制砖。
村情介绍
沙公堡村位于东涌镇的东南部,东与石楼镇的清楼村、沙南村隔江相对,西至石排村、庆盛村,南至黄阁镇新海村、东风农场,北至三沙村。由上八学、下八学、上三沙尾、下三沙尾及沙公堡等自然村组成。关于上八学、下八学围的说法是,初建堤围时此地有很多鱼虾,有很多白鹤在这里找鱼虾吃,因此人们叫它上白鹤、下白鹤围。建围后因地界争议,有八个大学生争地界打官司,后来就改名为上八学、下八学围。村民姓氏主要有陈、李、黎、郭、黄、王、高等。
沙公堡又名虾公堡,沙公堡初建围时也是鱼虾非常多,只要站在涌边的埗头上就可以捕到很多鱼虾,当时叫作虾公埗围,后来人们误把虾公埗说成是沙公堡而得名。沙公堡围原分为上围、中围、下围,在下围尾沙公堡涌口围基边(旧镇政府)建有一座雕堡炮楼,用青砖水坭建造,非常坚固。但在1958年大踊进时,下围与三沙的解放军兵团换田后炮楼被拆除。
沙公堡建国初期属一区沙鼻乡。1953年属石排乡。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属三沙大队。1971年与三沙大队分开自成为沙公堡大队。1984年改为沙公堡乡,1987年改为沙公堡村。至2009年底,全村总面积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92亩,共有9个生产队,1个经济社,1间小学,1间幼儿园,总户数756户,常住人口2068人。全村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种养业主要有水稻、香大蕉、蔬菜、香蕉、花卉和鱼塘;工业企业有4家,但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农村经济
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3224万元,其中工业产值525万元,占总产值的16.3%;农业产值2699万元,占总产值的83.7%。全村集体纯收入180万元,农村人平收入8494元,劳平收入15272元。
2009年该自然村耕地面积253亩,林地2040亩,人均耕地1亩,共有经济林果地125亩。农村经济总收入55.66万元,其中:种植收入33.4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0%;畜牧业收入11.1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0%;林业收入11.1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0%。外出劳务收入10万元。农民人均总收入4200元,人均纯收入2000元。该自然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2010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5.0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45%。
自然资源
该自然村位于树苴乡北边,距离树苴乡集镇33公里,到乡镇道路为弹石路。耕地总积2040亩(其中:地253亩),人均耕地1亩,主要种植玉米、烤烟作物。拥有林地344亩,经济林果地125亩,主要种植核桃经济林果。
基础设施
该自然村已实现通路、通电、通电视、通水。全组有59户通自来水,0户存在饮水困难;59户通电,无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40户: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0户。该村小组进进道路为泥土路面,村内主干均未硬化,全村没有农户建有沼气池,已完成改厕的1户,改厩的1户;装有太阳能2户;建有小水窖40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80亩。
该自然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如今无居住砖木结构住房,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的农户59户,无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2010年全自然村共拥有汽车1辆,拖拉机1辆,摩托车2辆。
人口卫生
该自然村现有农户59户,共253人,其中:男130人,女123人。农业人口数为253人,劳动力总数170人,从事第一产业人口50人,外出务工人数170人。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253人。2010年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0人,享受低保0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户59户,共计253人,参合率100%。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该村距离村委会卫生所5公里,距离乡卫生院33公里。无垃圾堆入场地。
文化教育
该自然村小学生就读到九街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树苴中学。该自然村距离小学6公里,距离中学33公里。如今该自然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0人,其中小学生15人,中学生5人。
该自然村没有文化活室和图书室,也没有宣传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6 20:51
目录
概述
村情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