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沟组,创名的沙沟层,系指1940年卞美年(M.N.Bien)指定为晚上新世元谋层下部,或同年柯柏特(E.H. Colbert)归入早更新世元谋“马层”下部含似法氏大水獭(Enhydriodon cf. Falconeri)的夹褐煤粘土层,时代定为上新世晚期。1973年尤玉柱、祁国琴首先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杂志上正式使用沙沟组一名。
下部为灰紫色砂、砂质泥岩夹褐煤层,上部为杂色(粉红、灰绿、灰黄、浅紫)泥岩(或粘土)。从上到下富含钙质及石膏。底部以灰褐色砂砾岩与下伏前震旦系片岩、片麻岩呈不整合接触,顶部以彩色泥岩(粘土)与元谋组浅紫色、灰黄色具交错层理的沙层呈
假整合接触。在元谋盆地除有水獭、乳齿象等哺乳动物化石外,还有软体动物及
植物化石;在班果地区化石有Stegotetrabelodon primitium、Stegolophodon banguoensis、Chilotherium yunnanensis等。厚约30m。湖泊沼泽相沉积。主要出露于元谋盆地的沙沟、甘棠、杨柳村以及班果盆地的铁山和虎溪一带。在班果盆地沉积物颗粒稍粗,少见含煤,厚度较大,达50m以上。1989年江能人等称该组上部为甘棠组的下段。沙沟组的时代大致与昭通盆地的昭通组相当,在曲靖越州盆地称
茨营组,在汤丹为
拖布卡组。
自1961年周明镇将化石层与印度次大陆西瓦立克系的道克派珊(Dhak Pathan)层对比、时代定为上新世晚期后,沙沟组便长期被归入上上新统。但在现代的地层年代概念中,一般认为道克派珊层属于晚中新世(5.5~8.5Ma)。另外,该组所含的其他哺乳动物化石也很难说明其时代确属晚上新世。因此,沙沟组的准确时代,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此之前,似乎把它定为上新世较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