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鹰(英文:Desert Eagle Semi-automatic pistol,简称:沙漠之鹰手枪),是美国美国马格南研究公司(MRI)研发和以色列
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IMI)改进定型并制造的大口径半自动手枪。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美国枪械市场一直对大口径、大威力的手枪情有独钟。相对于0.45(11.43毫米)ACP口径的
M1911手枪而言,发射0.357英寸(9.07毫米)甚至是0.44英寸(11.18毫米)马格南枪弹的转轮手枪更受美国枪械爱好者的欢迎。但转轮手枪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火药燃气从枪管和转轮之间逸出的缺陷,对于0.357英寸口径的转轮手枪来说,至少要牺牲10%以上的弹头初速,因而一些厂商提出了研制能发射马格南转轮枪弹的自动手枪的计划。
沙漠之鹰半自动手枪最初是由明尼亚波尼斯市的马格南研究公司(Magnum Research Inc,简称MRI)研制的。该公司是一个枪械研制与生产公司,以生产马格南自动手枪起家,在枪械的研制中继承了美国的传统观念,认为手枪的口径越大、枪越重越好。因此新枪的研制经历了从小口径向大口径演变的几个阶段。
1979年,马格南研究公司有三个人想要研制出一种发射0.357英寸马格南左轮手枪弹的半自动手枪,启动名为“马格南之鹰”(Magnum Eagle)研制计划,设计目的是作为靶枪和狩猎手枪。
研制历程
1981年,第一把原型枪完成,并在1982年公布,该0.357马格南口径的半自动手枪的巨大威力和漂亮外形引起很多射手的极大兴趣,被命名为“马格南之鹰”手枪。但该枪的技术还不完善,供弹系统还存在许多问题。由于生产商资金和技术实力太弱,无力弥补这些缺陷和将“马格努姆之鹰”推向市场,马格南研究公司便寻求与美国国内外大公司合作。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IMI)决定接过“马格南之鹰”继续开发。
1983年,以色列公司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研制出了口径9.068毫米改进型手枪,并更名为“沙漠之鹰”手枪,之后相继推出10.41毫米和11.18毫米两种口径的“沙漠之鹰”。随后开始批量制造沙漠之鹰手枪和并推向市场销售。
1985年,沙漠之鹰手枪.357口径型正式出现于美国手枪市场的售货架。随后研制方将沙漠之鹰手枪改用多边弧形膛线,以提高精度和枪管寿命。
1987年,为了追求比.357马格南更大的威力,又推出.41马格南型和.44马格南型手枪。
1989年,沙漠之鹰手枪完成了标准化定型,被称为沙漠之鹰Mark Ⅶ手枪。
1991年,研制方又推出了.50AE口径沙漠之鹰手枪。
1998年,研制方又推出了.440 Cor-Bon口径沙漠之鹰手枪,但其销路并不好。
在沙漠之鹰系列手枪问世的前10年中,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共生产了50000支各种口径的沙漠之鹰手枪。
技术特点
总体设计
马格南研究公司在设计时将原本应用在突击步枪上的导气式自动方式与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移植运用到手枪上,成为沙漠之鹰系列手枪最大的特点。导气孔位于枪口约10毫米处,射击时从导气孔流出的火药燃气推动活塞向后运动,活塞又驱动套筒后坐,当套筒后坐8毫米行程后,枪机在套筒作用下旋转开锁并与枪管后端分离,在后坐过程完成抽壳、抛壳等动作。
沙漠之鹰手枪外观最大特点是其多边形枪管,沙漠之鹰手枪的枪管与套筒是分离的,枪管固定在套筒座上,卸枪管时不必取下套筒。而套筒和枪机则位于枪身后半部分,这与大多数现代自动手枪的枪管包容在套简内的情况截然不同。之所以这样设计,除了自动原理方面的原因外,主要是为保证射击的精度。多边形枪管经精锻而成,前端两侧上部被铣成平面,截面类似倒“V”字形状。标准型枪管长152毫米,另外也有254毫米的长枪管可供选用。
结构设计
沙漠之鹰手枪分为Mark Ⅶ和Mark XⅨ两大系列:Mark Ⅶ系列均为0.44口径,有6英寸、10英寸枪管;XⅨ系列则有0.44、0.50两种口径,枪管均为6英寸长,可通过更换部件达到10英寸枪管。
沙漠之鹰手枪的多边形枪管是精锻而成,标准尺寸为6英寸长(152.4毫米),另外也有10英寸(254毫米)的长枪管供选用。由于枪管是固定设计,并且在顶部设有瞄准镜安装导轨,因此可以方便地加上各类瞄准镜。套筒两侧均有保险机柄,左右手均可操作,弹匣是单排式,不同口径和型号的弹容量也有所不同。握把是硬橡胶制成,但在马格南公司也可特别订制其他材质的握把。
瞄准装置
沙漠之鹰0.50英寸口径型手枪采用V型缺口罩门和片状准星。准星镶嵌在燕尾槽中,高3.3毫米,罩门可侧向移动。由于该枪的射击精度较好,在25米距离上射击时,不用修正瞄准误差即可全部上靶,必要时还可以换上在5级范围内调整、每级调0.3毫米的准星。由于枪管是固定的,且顶部铣有韦弗式导轨,因此可以在枪身上加装各类瞄具。不过有时会因瞄准镜过于靠前而造成枪的前部超重,使得无依托时的瞄准变得困难。由于所采用的枪弹体型的原因,弹匣都设计为单排式的,即使这样,沙漠之鹰手枪的握把特别粗大。对于0.357英寸和0.44英寸等凸缘式枪弹来说,枪弹的后半部分在弹匣中是交错排列的。作为民用手枪,沙漠之鹰系列手枪的加工质量和表面处理都是一流的,甚至连内部零件表面也看不出有明显的加工痕迹。
配备弹药
沙漠之鹰手枪可发射0.357英寸、0.41英寸、0.50AE枪弹 (AE为一家弹药公司的名字,全称Action Express)。
性能数据
衍生型号
沙漠之鹰手枪主要有三种型号:
Mark Ⅰ
沙漠之鹰手枪采用铝制枪身,有.357 Magnum和.44 Magnum两种口径,已停产。
Mark Ⅶ
沙漠之鹰手枪采用钢制枪身,有.357 Magnum、.44 Magnum和.41 Magnum三种口径,此型已停产,不过市场上仍有6吋(152毫米)和10吋(254毫米)长的.44 Magnum口径Mark VII库存(2005年早期)。
Mark ⅪⅩ
沙漠之鹰Mark XIX手枪是美国马格南研究武器公司获得以色列IWI公司授权许可后,推出的一款沙漠之鹰手枪变型枪。该枪有0.357英寸马格南弹、0.44英寸马格南弹和0.50英寸AE弹3种口径枪弹,对应的弹匣容弹量分别为9发、8发和7发。该3种口径型全枪外形完全相同,口径越小相对的枪管壁厚越大,全枪质量反而略重。由于沙漠之鹰手枪发射的弹药威力较大,传统手枪的自动原理及闭锁机构都不适用,因此其采用步枪上常用的活塞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旋转式闭锁方式,枪机上设有3个闭锁突笋,套筒兼作枪机框。不锈钢枪管长152毫米,与步枪相同,射击时,枪管固定不动。枪管顶部及套筒座前部下方均设有皮卡汀尼导轨,枪管口部设有一体式消焰/制退器,消焰/制退器上设有片状准星。套筒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保险设在套筒后上方左右两侧,方便左右手操作。套筒座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空仓挂机解脱杆和弹匣卡笋设在套筒座左侧,枪身右侧、扳机护圈上方设有枪管快速分解杆。
变换口径
改装一把沙漠之鹰的口径,只需要相搭配的枪管、枪机和弹匣,因此在野外能迅速地完成换装以射击别种子弹。最广泛使用的枪管长是6英吋的(也有10和14英吋,但不常见)。枪管上已经做好了瞄准镜的基座,可以轻易地装上。
运用动态
枪重问题
沙漠之鹰手枪威力大是军界公认,但其因各种原因,并没有被作为军用手枪来列装。
首先是枪重过大:一把口径11.43毫米(0.45英寸)的沙漠之鹰空枪就重达2千克,一个战士本身便要背负极重的其它装备,所以沙漠之鹰还是过重了。
其次是后坐力大:曾有试枪员戏称,只有体重达到80千克的人才能正常使用它,可想而知其后坐力之大。
最后是结构复杂,可靠性低,无法适应复杂恶劣的战场环境。
美国政策
1992年,由于美国政府对进口枪支进行限制,因此销往美国的沙漠之鹰手枪就由以色列IMI生产零部件,运往美国后再由马格南研究公司MRI进行精加工和最后组装,并打上“Made in USA”的标记,然后推向美国市场,而IMI则以美国分公司的名义向世界各地销售该手枪。沙漠之鹰手枪最初是用来打靶,它的射程在100米以上,另有报道有人使用加长枪管击倒了200米外的麋鹿,所以它也被作为狩猎手枪销售。
影视道具
沙漠之鹰手枪彪悍的外形,不是任何人都能控制的发射力量,是任何小巧玲珑的战斗手枪所不能替代的,该特点使其受到
好莱坞的注意。在1984年由Mickey Rourke主演的一部动作片《龙年》(THE YEAR OF THE DRAGON)中,沙漠之鹰手枪第一次在电影中出现,从那以后,沙漠之鹰手枪在近500部电影、电视中亮相。观众印象最深刻的是
阿诺德·施瓦辛格的电影《
最后的动作英雄》(THE LAST ACTION HERO)里面那个一边驾驶敞蓬车一边单手用沙漠之鹰手枪将歹徒打得落花流水的形象。
总体评价
沙漠之鹰手枪虽然不受军警欢迎,但作为运动手枪或狩猎手枪还可以,作为战斗手枪就难说上乘。该枪重2.25千克,操纵起来不轻松,握把粗大不便握持,后坐力大控制困难,不便携带,更不便快速拔枪,也不适合快速连续射击。因而该枪并未被军警采用。另外,沙漠之鹰手枪贯穿力大,甚至能穿透轻质隔墙;抛壳动作猛烈,对射手及旁边的人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又使其在奥运比赛用枪竞争中惨遭淘汰。
沙漠之鹰手枪很适合作秀,其外形现代感强烈,子弹射出时的枪口焰和枪口噪声都比普通手枪大许多,能给观众感官带来强冲击效果。况且它射出的又是专制非杀伤弹,不必担心伤人。因此,影视导演们自然会对它百用不厌了。(《中国国防报》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