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民歌,流行于广东省珠海市
斗门区的传统音乐,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在珠海形成的沙田民歌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珠海沙田水乡居民的先民们为避战乱,自北而南迁徙,在珠江三角洲的沿江、沿海靠捕鱼为生,他们就是后来被称作“疍家人”的群体。这些疍家人唱的民歌也称“疍家歌”“渔歌”,它就是沙田民歌的始祖,沙田民歌的得名是因为唱沙田民歌的人(主要是“疍家人”)基本上生活在沙田水乡里。解放前,由于疍家人社会地位低下,不准学习使用文字,所以在生产、生活中,基本上用民歌进行语言和情感的交流。
珠海疍家人的迁入始于东晋,历史上最大批移民流入珠海是北宋末年。据北宋·乐史《太平环宇记》记载:“香山之歌在婚丧嫁娶、庆典祀神时,均歌唱以导其情……”这里的香山就包括今天珠海所在的广大区域,说明在宋代甚至之前,歌唱已经是古香山(包括今天的珠海)人们“婚丧嫁娶、庆典祀神时”表达感情,交流感情的一种常用的形式。
据明嘉靖《香山县志·卷七》记载,元朝元贞二年(1296年),香山县令黄棠到任石歧所写《长洲烟雨》一诗云“万顷中间螺髻青,人家环绕住升平;鹤汀凫渚虽烟雨,长有渔歌牧笛声。”诗歌的第一、二句写的是疍家人傍海而居的家居环境,第三句中的“鹤汀凫渚”就是指“疍家人”生产劳动的沙田等地方,第四句中的“长有渔歌”则写明了元代的时候疍家人日常生活中仍然少不了相随相伴的渔歌。
明代史学家黄佐的《石歧夜泊》一诗里也有“渔歌菱唱不胜春,桂楫兰桡镜光里”的诗句,这说明明代的时候,包括珠海地区在内的古香山区域,渔歌仍然是人们生产劳动中最美好的抒情方式。
明末清初的时候,珠海附近海域的疍民们在今天珠海的斗门区、香洲区沿海围垦沙田,越来越多的疍家人从水上迁到陆地上生活,“疍家歌”“渔歌”经过疍家人的争相传唱加工,逐渐形成了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歌。
清代王士祯的《广州竹枝词》里有这样的句子:“潮来濠畔接江波,鱼藻门边争绮罗;两岸画栏红照水,蛋艇争唱木鱼歌”,诗中的“濠畔”就是今天的澳门与珠海沿江沿海的部分沙田水乡,而既然提到有“木鱼歌”,自然应该还有其他的歌种,这说明清代的时候,珠海沙田区域的民歌已经演变出很多曲调。
据《
香山县志》记载,民国时候,今珠海市境内经过围垦的沙田区域已经颇具规模。居住在沙田水乡的疍家人在生产生活中仍然以唱民歌作为传情达意的主要方式,使民歌得以继续传承发展,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
解放后,沙田区域居住的疍家人唱民歌的热情不减,到20世纪50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人们已经约定俗成地把珠海当地的疍家人唱的那些民歌统称为沙田民歌,大家比较熟悉的咸水歌、结婚时贺婚的高堂歌、渔民打鱼唱的大罾歌,还有姑娘出嫁时的叹家姐以及木鱼歌等等,都属于沙田民歌的不同歌调。
“文革”时期,沙田民歌被列入了“封、资、修”的范畴,被当成了“四旧”的东西,一度销声匿迹。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疍家人才重新唱响自己的沙田民歌,经过民歌手的传唱改编,沙田民歌已经自成一家。
基本特征
主要类别
沙田民歌因演唱环境、场合、形式等的不同,又分为高堂歌、咸水歌、叹情歌、姑妹歌、大罾歌、木鱼歌等。
高堂歌,是一种贺婚歌,因起源于“坐高堂”的婚俗仪式而得名。高堂歌主要在婚礼的特定场合演唱,多以贺婚为题材,以独唱为主。高堂歌分长句(即古腔)和短句两种,高堂歌音域宽广,激昂奔放,有如钢珠滚落铜盆一样铿锵。属于六声音阶徴调式民歌,四个乐句分别终止于商、徴、宫、徴。高堂歌一个乐段七言四句,一二四句押韵,其韵辙是平平仄平,每句前六字问字取腔,有固定尾腔,一三句尾加有“啰”的衬词。长句高堂歌悠扬婉转,朴实含蓄,带着浓郁的水乡气息,其衬词有“啰嗬”“啰嗬嗬”“啦吓”等。
咸水歌,也分为短句和长句两种,起名于自然环境。解放前,海水自由灌入流出,从农历9月至翌年的4月,河水都是咸的,咸水歌因而得名。咸水歌集中表现在婚礼和斗歌的场合,多以情歌的形式出现。咸水歌属于六声音阶徴调式民歌,上句终止于宫音下滑至角音,下句终止于徴,也下滑至角音。属七言二句、问字取腔,有固定尾腔。两句押韵,分别是仄声和下平声。咸水歌抒情悠扬,犹如清溪流水般珠圆玉润。称谓词用“妹(哥)好呀哩”、“好妹(哥)呀哩”。衬词有“呀哩”。技巧性的衬词很多,多用在开头。如“竹梳木梳”“生葱熟葱”“叮叮当当”等。长句咸水歌唱起来妙趣横生,有张有弛,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快时如暴雨狂风,慢时如江水平流。第一句可自由扩张,句数不拘。衬词有“呀哩”“呀哩咳”等。
叹情又名叹家姐,是带着哭腔叹唱的。姑娘出嫁有个叹家姐的婚俗,连叹两个晚上,从死去的祖宗一直叹到健在的家人,叹情集中表现在婚俗上,主要是独叹,多以怀念和劝世为主要题材。称谓词因所叹对象而定,如“阿妈呀阿妈啦”“阿妹呀阿妹啦”,衬词用“唉”“咖”等。也是六声音阶徴调式民歌,上句终止于商音,下句终止于徴音,其结构、韵辙和修辞手法与咸水歌相同,
大罾歌,多是在内河、外海装罾网的渔民唱的,因而得名叫大罾歌。大罾歌优美抒情,演唱不分地点,多用于对唱,以爱情为主要表现题材。称谓用“妹(哥)呀哩”“阿姐呀好妹”。衬词有“呀”“呀啰”“咳”等。同样是六声音阶徴调式民歌,上句终止于宫音,下句终止于徴音,七言句,其结构、韵辙和修辞手法与咸水歌相同。
姑妹歌,因称谓词而得名。姑妹歌旋律优美,抒情悠扬。以爱情为主要题材,多在船岸对唱。称谓词用“有情阿妹(哥)”“姑妹”“兄哥”。衬词有“呀咧”。同样是六声音阶徴调式民歌,分上下两句七言句,其结构、韵辙和修辞手法与咸水歌相同。
木鱼歌,传说来源于拜神时边敲木鱼边唱的调子。木鱼歌以独唱为主, 善于叙事、说书,修辞手法不拘,内容以讲述历史故事的居多。所唱的情节曲折感人,深受群众喜爱,因而过去有不少人(特别是盲人)以唱木鱼为艺。木鱼歌同样是六声音阶徴调式民歌,分上下两乐句组成一个乐段,上句终止于商音,下句终止于徴音。所以,它的上、下句都可以根据内容需要由若干个七言句组成。
歌词内容
沙田民歌歌词大都反映海河生产和沙田农耕劳动,具有海河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特点。演唱时无任何乐器伴奏和任何道具辅助,具有无伴奏清唱的特征。演唱形式繁多,除了自己抒情,还可以与他人对唱、斗歌。主要特点是触景生情,即兴演唱。
代表作品
流传下来的传统沙田民歌数量多达5000首以上,主要流传的作品有:高堂歌约2000多首,代表作品主要有《十贺新郎》《十杯美酒》《钓鱼仔》《懒老婆》《好事成双唱只添》等;咸水歌约2500多首,代表作品主要有《唱花》《虾仔有肠鱼无脏》《耕田人仔无日欢容》《一张凳仔两份坐》《今日表弟唱歌又沙音》《八字林篷力字在中》等;叹情歌约400首,代表作品主要有《母女相叹》《姐妹相叹》《叹家姐》《哭嫁歌》等;大罾歌传唱面较窄,流传约有几十首,代表作品主要有《海底珍珠》等;姑妹歌传唱面也较窄,流传约有几十首,代表作品主要有《情歌对唱》《虾仔在冲鱼在海》等;木鱼歌约有几十首,代表作品主要有《十相送》《水仙花》《有福生子,无福生女》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沙田民歌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承载着沙田地区的民俗风情,是海河文化与农耕文化相融而成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发掘、抢救、保护沙田民歌,对于研究珠海市及珠江三角洲疍家人的劳动习俗、生活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术价值:唱沙田民歌的主要是疍家人, 而解放前的疍家人社会地位低下,不准学习使用文字,在生产、生活中,基本上用民歌进行语言和情感的交流。因此目前流传的沙田民歌对于研究珠海市及珠江三角洲疍家人的劳动习俗、生活状态、对后来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是重要的研究资料。
文化价值:唱民歌是疍家人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而疍家人是由长期在海河生活,后来才逐步迁移到岸上从事农耕生活的,迁移到岸上后也仍然经常出没于海河,因此沙田民歌属于海河文化与农耕文化相融而成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研究价值。
实用价值:发掘、抢救、保护沙田民歌一是可以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地方文化,进而提高珠海市广大民众的艺术修养和自身素质;二是可以丰富珠海市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传承状况
由于珠海市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多元文化并存的特征尤为明显,人们对于文化经济生活选择的自由空间大,沙田民歌这种艺术形式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冲击,生存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亟需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
传承人物
吴金喜,男,1944年生,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当地水上居民后代,自小随父辈学唱沙田民歌,在继承传统沙田民歌基础上,突破清唱形式,发展出民歌说唱、表演唱等新形式,其创作、演唱的民歌内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为社会所广泛传唱。20世纪60年代以来,搜集沙田民歌2000余首,并整理出版《珠海沙田民歌》一书;近年来,广泛深入社区、校园等传授沙田民歌、培养民歌手,促进了沙田民歌的传承与传播。
陈社金,1951年4月出生,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自幼受父亲影响开始学唱沙田民歌,是南屏镇沙田民歌队歌手。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至今,搜集、改编、创作沙田民歌数百首。历任南屏镇文化站站长、南屏曲艺社社长,他积极参与创办沙田民歌艺术研究会,成立了沙田民歌队。他曲调掌握全面,演唱手法丰富,表演生动且擅长创作,因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被誉为“珠海沙田民歌王”。2009年,他与民歌手梁六妹联袂,获得首届“金嗓子”杯全国山歌邀请赛最高奖“金嗓奖”。同时,他还创作适合学生演唱的沙田民歌,走进校园为学生开设演唱技巧培训班,培养了一批致力于沙田民歌的传承人,当选为“2004年度珠海十大文化人物”。
社会影响
重要演出
2016年3月8日早上,南屏镇庆三八“巾帼建新功共筑中国梦”文艺演出及游园活动在南屏镇文化广场举行,演唱沙田民歌。
2018年9月29日,井岸镇文化站承办的“2018年井岸镇第十二届沙田民歌大赛”在井岸镇西堤路显利乐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