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的一种,为红蜇,俗称是沙蜇,其毒性直接攻击人的心脏,是根口水母科属动物。
案例事件
2006年08月08日
8月5日下午,
营口鲅鱼圈金沙滩海滨浴场里,在浅水里游玩的一名9岁女孩和一名沈阳某医院的女护士被海蜇蜇中,随即产生
过敏性休克,另有一名男孩受轻微蜇伤。
事发后,沈阳、营口两地医疗单位紧急进行抢救。
可医生们发现,两人是被一种剧毒红海蜇蜇伤,由于情况罕见,根本找不到有效治疗方案!
因伤者症状迅速恶化,两名伤者经抢救无效死亡。
其中一位死者名叫孟寒,35岁,沈阳某医院护士,还有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
据死者朋友李天所述,8月5日早上5时20分,他约了12个朋友登上了沈阳开往大连的火车,目的地是营口市鲅鱼圈区金沙滩海滨浴场。
李天说,从8时40分下火车开始,他们一直玩得很开心。
15时,海水退潮了,悲剧从这一刻开始……
李天描述,当时孟寒和张淼站在岸边的浅水区聊天,有说有笑的。突然,张淼抡起胳膊不停地甩,整个人都跳了起来。
张淼异常举动还没停止,孟寒也跟着跳了起来,笑声瞬间变成了刺耳的尖叫声。
也就15秒,孟寒就倒在了地上,表情痛苦,张着嘴却发不出任何的声音,腿部有几条十分明显的红色划痕。
“我眼看着她的腿越肿越高,预感到可能是出事了,张淼告诉我,有个红色的东西爬到了她的手上,可能是太害怕了,她只想把那东西甩掉!可能是被甩掉的那个东西,又爬到了孟寒的腿上,并把她蜇伤了。”李天说。
当地有经验的村民告诉李天,这样的症状是被海蜇蜇伤最明显的标志,按照当地的土方法,用明矾把伤口敷上可以起到治疗效果。
李天等人开始挨家挨户去村民家,“有明矾吗?等着救命用啊!”说到这里,李天的眼圈红了。
明矾找到了,也敷在了伤口上。但效果并不理想,孟寒面色惨白加上嘴里不停地吐黄沫,李天他们立即慌了手脚。
18时许,孟寒被送进熊岳二院急诊室进行急救。
据介绍,孟寒35岁,是沈阳某医院护士,有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昨日17时许,孟寒所在医院的李院长告诉记者,“孟寒是一名好同志,尽职尽责。”
李院长回忆,他接到消息的准确时间是8月6日零时30分,他接到一个电话,“孟寒在营口出事了!”李院长立即联系了两名副院长,连夜奔赴营口与当地的医学专家进行会诊。
李院长介绍,他们医院也曾接收过被海蜇蜇伤的病人,并将其治愈。但当他第一眼看见孟寒时,心立即凉了,“海蜇的毒素已经溶到了血液里,并且毒性很强。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治疗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各占50%。”
7时许,孟寒又被送往鲅鱼圈开发区医院。但由于海蜇毒性过大,加上没有解毒良药,8月7日5时,孟寒离开了她的朋友们。(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小婷9岁,快上三年级了,当天与家人从沈阳到金沙滩海滨浴场旅游到海滨浴场的一次游玩,竟成了9岁女孩小婷(化名)一家的梦魇……
昨日14时许,记者赶到了抢救小婷和女护士孟寒的营口熊岳第二人民医院,并找到了小婷的姑父赵先生。
8月5日出事当天,赵先生和小婷家人从沈阳到金沙滩海滨浴场旅游。
17时30分左右,小婷套着游泳圈,站在刚没膝盖的海水里游玩,突然,孩子一声尖叫。
“我们就听她哭,喊疼,”赵先生回忆,将孩子抱起来一看,孩子两条腿上,出现了十几道红色伤痕。
附近的渔民说是被海蜇蜇了,随即拿来了他们常治疗蜇伤的白矾给孩子敷上,但没想到,孩子不但伤势未好,还陷入了昏迷。
大人们赶紧拨打了120,将孩子送到了离浴场最近的熊岳二院,但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二院给小婷开的诊断上显示:小婷当时“双下肢海蜇蜇伤,
过敏性休克;心房、肺水肿,
中毒性休克”。
“孩子爸妈都接受不了,瘫痪了一样,连孩子的意外保险都不想要了,” 赵先生难过地说,“这孩子特懂事,小朋友多,学习也好……学校正放假,老师同学听说这事后,都哭着赶到熊岳来看她……”
“海水连一米都不到,从来没发生的事,为啥要摊在这个可怜的孩子身上?”赵先生痛苦地问记者。本报记者唐聪高明杨薇 “被海蜇蜇伤的情况有,但重伤的这里根本没有过,更不要提致人死亡” ,熊岳二院秦院长说,“我们只知道,这种海蜇是一种红蜇,这里俗称沙蜇,其毒性直接攻击人的心脏。因为事情太罕见,不但医院根本没有应对经验,我们在国内都没有找到有效治疗方案和药物!”
秦院长介绍,事发当晚,除了小婷和女护士外,还有一名男孩也被蜇伤。但男孩伤势很轻,简单治疗后即痊愈。
对于这次惨剧,秦院长认为,这不仅由于沙蜇毒性强,还和受害者体质过敏程度有关。
记者了解到,营口鲅鱼圈金沙滩海滨浴场并非是收费浴场,也无具体管理方。
昨日16时,记者赶到金沙滩海滨浴场,百米范围内,至少有300多游客在海边嬉戏。游客们都称不知道这里有剧毒海蜇出现。
“你说的那种海蜇,我们这叫沙蜇,”有20多年出海经验的渔民赵勇说,“这种海蜇非常罕见,一般成年的沙蜇有100多公斤。”
赵勇回忆,他只遇过几次沙蜇,有一次他的手触到沙蜇,马上出现了坑状溃烂,赶紧用白矾敷上才好。自此以后,每次下海都要穿好皮衣皮裤、戴上手套。昨日,熊岳镇方面表示,将在出事海边设立相关警示牌。
关于沙蜇的情况,当地几名老渔民向记者作了如下提醒:
一、8月初,常见的海蜇就会沉到海里,但沙蜇比较晚,要到8月中旬才会消失,因此,6月下旬到8月中旬是沙蜇的活动期;
二、海蜇是一种趋向淡水的生物,下雨时,海蜇会自动向海边靠近,所以,到8月中旬前,刚下过雨后的海边危险比较大。
三、在上述危险时期里,游泳者如对双腿做好保护,也可避免被蜇到。
处理办法
被沙蜇蜇了咋办?干毛巾擦拭后用明矾水洗
沙蜇口腕和触手表面布满能够分泌毒液的刺丝囊,而在每个刺丝囊的外侧顶端都有一个针形触发器,一旦外界刺激接触到触发器,刺丝囊就会弹射出来,将毒液注射到接触者体表,以达到防御或捕食目的。
“人如果不小心碰到沙蜇了,它以为遇到了敌人,它会弹出成千上亿个针,这里面有一种毒液,由于水母毒素毒性强结构复杂,不同人表现差异大,同样的沙蜇,蜇不同的人,各种人的反应也不同,有的人会因毒素发作而死亡。 ”董主任说。
辽宁省
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王彬告诉记者,沙蜇的口腕、附属器离体后,在一定时间内,仍有活性,一旦人碰到了,同样会蜇人。
“一个触须,也可能刺伤皮肤。如果在海里不幸遇到沙蜇,第一选择是尽快逃离,如果已被其裹缠,尽量用手推它的伞部,而不要推口腕和触须。 ”王彬说。
毒素毒性
多见于海洋腹地的危险的大型水母(比如沙蜇),如今由于数量增多,常会漂向海滩,与泳客争地。你若看到水母漂浮在附近,请躲避游走,不要好奇去耍弄。它半透明的伞状头部看起来安静柔弱,下面的触须却是致命凶器。 水母靠触须上的刺丝囊保护自己(因为这个缘故,水母被归为刺胞动物)。触须碰到你,就会缠绕上去,同时囊中弹出刺丝,刺进你体内,释放肽类毒素,这是水母保护自己的方式。当你扯断触须,它仍然粘在伤口上,继续放毒。不论水母死活,甚至裂成碎片冲上沙滩,其触须都可能蜇人。 有研究说:水母毒素的毒性是海蛇毒素的250倍,
河豚毒素的450倍,其效应包括神经毒性、肝脏毒性及心脏毒性等等。沙蜇毒素使受害者全身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低血压、休克和肺水肿。中国南北诸海还有多种剧毒水母:
僧帽水母、火水母、
白色霞水母、
夜光游水母、金黄水母、灯水母、疣灯水母和
海月水母,它们的伤人机理和沙蜇类似。从实验结果看,该酶是肌原纤维结合性的蛋白酶,最适温度为40℃部分抑制,为丝氨酸蛋白酶系和金属蛋白酶系。不同离子对
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作用是不同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肌原纤维,尤其是抑制
肌球蛋白重链的降解。对肌原纤维的降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