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面工人罢工,指的是1924年位于广州沙面的一次工人罢工运动。沙面当时是英帝国主义在广州的租界、各国驻广东领事的所在地。1924年6月,沙面发生越南爱国志士范鸿泰刺杀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未遂的事件,英法两国以此为借口,颁布“新警律”以限制华人自由出入沙面,中国称之为“沙面苛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孙中山的支持下,从7月15日起,沙面数千工人举行罢工。抗议英法殖民当局限制侮辱中国人民的“苛例”。斗争坚持一个多月,迫使英法殖民当局取消“新警律”。这次罢工的胜利,成为“二·七”罢工失败后,中国工人运动由低潮转向高潮的起点。
广州沙面租界
《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商人及其家眷被允许在通商口岸永久居住。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国驻广州领事与怡和等6个中国行商,签订了租地合约,地点在十三行地区。英国领事还同广东当局达成协议,限制中国人进出十三行地区,使十三行地区成为划界而治的外国人居留地。鉴于十三行地区位置狭小,又没有码头,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多次提出扩展租地的要求。咸丰九年(1859年),英法正式向广东巡抚毕承昭要求租借沙面和西濠两处地方,毕承昭以西濠居民甚多为由,拒绝租借西濠,但答应租借沙面水旁官地,两广总督黄宗汉被迫答应其要求。随后,英、法又强迫广东当局负责沙面河滨地基填筑工程,筑成一个直径 900 米、横径 300 米,面积共 55 英亩鹅蛋形小岛(约22万平方米)。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又强迫清政府签订《沙面租界条约》强租沙面,以现沙面一街为界,西面英租界占沙面面积五分之四,东面法租界占五分之一。英、法将沙面土地分为若干区段,除留作领事馆、洋衙门、教会外,其余皆批租给外国人。继英、法后,美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等国相继在沙面设立广州领事馆。
英、法在沙面租界内设“工部局”管理,控制治安、行政等权,并设有军队、警察、便衣侦探。在东西两处与市区连接的桥头设有铁闸和碉堡,限制中国人出人。租界四周,停有两国军舰,以“领事裁判权”,建立司法制度。
沙面租界成为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侵略的大本营。计有5国开设银行9家,洋行30多家,控制外币市场,扰乱中国金融和经济,并从事贩毒、贩工军火等罪恶勾当。
罢工背景
自二七惨案后,中国工人运动一直处于低沉的状态。广州沙面罢工之前,“简直没有工人运动可言”,这之前,“中国工人遭受三大惨剧:第一是上海祥经丝厂烧死女工100余人;第二是山东坊子煤矿,淹死工人75名第三是唐山煤矿压死工人53名。这些惨案,应该激起工人的奋起,但当时工人竟无丝毫表示,这可见当时消沉到如何程度了”。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大会闭幕后,中国国民党中央成立了工人部,各地执行部和地方党部也都设有工人部。不少共产党员在中国国民党各级工部中担任要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为工农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除了直接发动和组织工人,还可以利用革命统一战线形式,利用中国国民党这面旗帜。通过中国国民党工人部深人工农群众中开展工作,孙中山及国民党左派也积极支持工农运动。从此,工农运动在国民党管辖地区有了合法地位,广东工人运动便在新形势下蓬勃发展起来。
国共合作建立以前,广东虽然也有一些工会组织,但情况十分复杂。广州地区工人不到20万人,却有160个工会。其中,有些是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有些是黄色工会。国共合作建立后,中共广东区委认识到,要领导和开展广东工人运动,必须建立统一的革命工会组织。为此,中共广东区委派出区委有经验的工运委员冯菊坡、刘尔崧、施卜等,加强工人运动的领导。以国民党左派廖仲恺为部长的工人部成立后,原负责广东工运的冯菊坡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工人部的秘书。刘尔崧、施卜、梁憬然、梁九等为干事,刘尔崧还兼任了中国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工人部部长。在他们的推动下,中国国民党中央工人部发起了“劳工统一运动”,号召工人阶级团结起来。从此,广东工人运动便在新的形势下发展起来。
1924年5月1日上午,由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努力,代表 70多个进步工团的1000多名代表聚集在河南士敏土厂大元帅府,聆听孙中山关于《中国工人所受不平等条约之害》的著名演说。孙中山指出,中国和中国工人阶级贫困的主要根源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并号召中国工人阶级“要像英国、俄国的工人,担负国家的大责任”,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以实现中国的独立和自由。
5月1日下午,在中共广东区委的推动和廖仲恺的支持下,为了解决广东工人运动面临的迫切任务,广州工人代表会在西瓜园太平戏院开幕。与会代表160多人,代表70多个工会的10万余工人。大会开幕之日,正值国际劳动节,代表大会开幕式与庆祝会同时举行。除大会代表外,还有2000多工人参加。大会由廖仲恺主持,廖仲恺报告开会后,孙中山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工人“立一个志愿,组织一个工人大团体”。他说:工人既然有了团体,就要为提高工人的地位,为废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摆脱奴隶地位而奋斗。他号召中国工人阶级要“作全国人的指导,作国民的先锋,在最前的阵线上去奋斗”,勇敢地担负起“把中国变成世界上头一等的强国”、“抬高国家地位”的责任。孙中山的这次演讲,对工人群众起了很大的动员和鼓舞作用。当天开幕式后,他们就举行示威游行,参加的工人、学生达1.5 万人。他们沿途高呼:“一致联合去干国民革命!”“打倒军阀压迫!”“打倒帝国主义的掠夺!”等口号,表达了广大工人团结战斗的共同要求。
广州工人代表会成立以后,便在工人中积极开展活动,开办工人运动讲习所,培养工运骨干;建立工人自己的武装——工团军,以对付反动势力的镇压;组织发动工人开展罢工斗争。广东工人代表会半年内发展到15万人。
广东工人运动日益发展,声势不断壮大。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此十分恼怒,千方百计找借口进行破坏。夏秋之际,帝国主义支持买办陈廉伯组织商团军,企图推翻广东革命政府,组织所谓“商人政府”。帝国主义一面威胁孙中山不得“压迫”商团,一面对中国人民施加压力。
1924 年6月,广东工团军正式成立,发表宣言,揭露商团横行无忌、勾结帝国主义私运军械人口、阴谋颠覆革命政府的叛变勾当,并宣布工团军将于各种反革命分子斗争到底。工团军的成员是从各工会挑选的思想进步、身强力壮、自愿参加的青年人组成,工资由原单位发给或由所在工会津贴。工团军内党团员仍回原单位过组织生活。平定商团叛变后,工团军及农讲所学员与农军集中到黄埔训练,教官有李之龙等。工团军受训练后,各人均回原来岗位。工团军训练只办过这一期。至1925年12月,工人武装即以工人纠察队的组织形式出现了。
导火索
1924年6月19日,沙面商人在当地域多利酒店欢宴安南总督梅兰,安南革命志士范鸿泰向餐室投掷炸弹,梅兰无恙,2法国人被炸死,6 人受伤。英法等领事团便借口向广州政府提出抗议,认为广州有各国“危险人物”容留,要求“取缔”此种人;同时颁布规定出人沙面办法的“新警律”。新警律规定:从8月1日起,沙面华仆出入,概须携带执照,照上须粘主任照片,每晚9时后,华人非携带执照,不能入境两次。凡欧美人、日本人、印度人、安南人等,均可自由出入。这明显是对中国人民的无理歧视和极大侮辱,是对广东革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公开挑战。这种歧视和侮辱中国人民的做法,不能不激起沙面同胞和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
这时,国民党右派主张妥协退让,国民党左派主张用强硬态度来对付。中国共产党则认为必须靠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力量来解决。广州政府对此进行抗议,对方根本不予考虑。
罢工过程
7月15日,在充分组织和发动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通过广州工人代表大会领导沙面洋务工人宣布罢工,英、法租界的中国巡捕也参加了罢工斗争,坚决反对“新警律”,强烈要求沙面当局取消“新警律”。接着,全市各进步工会纷纷起来响应,用罢工支持沙面洋务工人的反帝斗争。一时间,沙面这个往日的闹区变得十分萧条冷落。罢工工人和各银行职员均离开沙面到长堤沙巷一带住宿。此时沙面无人服务,水电两项亦无人照料,领事团大起恐慌,当时急调各外舰水兵上陆勉力维持水电工作,但因不谙机器,竟将水厂总机弄坏,一致不能发动,用水中断,外人餐食已处于无人供应状态。英人无法,便张贴紧急通告,要求广州政府疏通解释,希望各华工复业。但到16日,英国领事忽然改变态度,无意接受调停,调陆战队义勇队巡守东西桥,荷枪实弹,如临大敌。华工愈加愤激,罢工风潮益形扩大。工人们多次召开反对沙面“新警律”大会,并通电全国:“新警律不完全取消,誓不复业,宁为玉碎,勿为瓦全,幸全国同胞,共赐援助。”
组织者
刘尔崧,广东紫金县人,中国共产党两广区委执委、工委书记,广东早期工人运动领导者。
周文雍,广东开平县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委员。
施 卜,广东广州人。满族。中共早期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
穆 清,四川省合江县人。中共广东区委、省委组织部长,参与组织沙面罢工。
冯菊坡,广东番禺县人,中共早期党员、青年团员及领导人,国民党中央工人部秘书,早期工运领导人。
罢工结果
罢工初期,帝国主义气焰仍然十分嚣张,沙面英领事态度顽固,拒不收回所谓“新警律”。工人代表大会号召广州各界人民团结起来,组织沙面罢工后援会,发动广大群众从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给罢工以大力支援。广州各工团和军政两界人员纷纷向沙面罢工团慰问,募集捐款,援助沙面工友。北京、湖南、香港等地均通电响应,并筹款表示支援。这次罢工使沙面一切商务陷于停顿,帝国主义经济受到很大打击。英、法帝国主义者害怕罢工继续扩大,局势更加难以收拾,当罢工坚持到8月17 日,帝国主义被迫屈服,不得不向罢工工人让步,沙面英法领事和洋商答应了工人的要求。其解决的条件是:
一、新警律取消,修改旧通行证,华人外人一律平等。
二、通行证一年者附相片。
三、临时通行证不附相片。
四、每晚十时以前通行无证。
五、私家雇役一律复工,补发薪水。
六、公役一律复之补薪,惟巡捕许其自动的辞职。
七、双方不得借故报复。
8月13 日,广州万余工人“持旗燃炮,游行各街”,庆祝沙面事件交涉胜利。翌日,英法领事忽又推翻原议,全体工友愤激异常,风潮较前更烈。这时,英法领事见工潮转剧,工界团结极坚,只得推说是出于误会,非有意毁约。反苛例大会要求英法当局须有切实保障始行复工。在国共两党和各阶层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8 月 19 日,沙面工人在经过这样反复的斗争,坚持了 22 天,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条件如前,工人、巡捕回沙面复职,工人在欢呼声中复工了。巡捕抵沙面,即向工部局辞职,欢送者在桥燃竹,历1小时而返。
历史意义
这次罢工斗争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英、法帝国主义的气焰,而且震动了广州和港、澳,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沙面罢工是中国工人为中华民族争自由、争平等的政治大罢工,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为民族的人格与自由权利而战斗”的精神和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英雄气概。沙面罢工打破了京汉铁路罢工以来工人运动消沉的局面,推动和影响了全国的革命运动,成为我国工人运动重新走向高潮的起点。沙面罢工后,各地罢工事件不断发生,逐渐形成了高涨局面。从此,“整个的工人运动是由守势转到进攻的形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