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放不下
2015年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没什么放不下》是2015年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索达吉堪布。该书讲述人生断舍离,浮躁世界里,上师教你放下。
主要内容
本书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终极思考。
书中,索达吉堪布倾听修行人的讲述,其间给出数语点评,这些场景大部分发生在寂静的山谷、清新的树林、布谷鸟围绕的木屋里。修行人真实的故事,往往伴随着人生的关键转折,站在这个节点上,告别浑浑噩噩的盲从,开始对内心和宇宙的认真求索:“人到底应该有一个怎样的活法?我的人生及格吗?怎样才能驾驭命运之车?什么才是科学的态度?”每个问题,索达吉堪布都以佛法精髓做出回应,启发你和书中人一起,思考人生的终极意义。
作者介绍
索达吉堪布,全世界具有影响力的藏传佛教大德。
堪布对藏传佛教的传统法义学修甚深。为了让更多人了悟佛法精髓,他试图用现代方式向人们传递生命真相,是一位在哈佛、耶鲁、斯坦福、牛津、剑桥、清华、北大等近百所高校的讲台上留下过身影的佛教心灵导师。
三十多年来,身体力行地引导大众实践佛法的学修传统,同时,利用空余时间互译汉藏经典,从事慈善事业。
近年参与举办过多次论坛会议,与海内外学者交流跨宗教、道德、环保、和平等问题,探讨人类的发展方向,希望提升一切生命的福祉。
他认为,时代在变迁,但佛教的宗旨没有变,人们可以从中找到解决现代问题的真正答案,这是应该去提醒大家的。
对于外界的种种赞誉,他说:“我只是一名老师,教传佛法的老师。”
图书目录
壹 人生苦短,及时行善
刀子嘴,不一定是豆腐心
别急着赶路,看一看蓝天
谁都在海上漂
拿不起的教鞭
不做机器,做机器的主人
人生苦短,及时行善
贰 总有一条路,值得你风尘仆仆
有毒的不是理想,是对理想的恐惧
越过十万亿佛土,还是在你心里
总有一条路,值得你风尘仆仆
不怕打破砂锅,只怕问不到底
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听你千遍,总会厌倦
放下成见,才是科学
叁 宇宙再大,大不过人心
不要轻易地相信,不要轻易地否定
你问“我”,“我”问谁
没有人降生,没有人死去
宇宙再大,大不过人心
园丁也需要“浇灌”
孝,不在朝朝暮暮
再不修行就晚了
肆 一个人的圣地
信仰不是一句玩笑
工具年代的主仆关系
可以丰富,不可以盲目
我们没有“永久居住权”
一个人的圣地
站得越高,越“恐高”
既脆弱,又强大
当泥沙变成珍珠,苦难就有了价值
前言
序言
“我从哪里来,会到哪里去?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是困惑了无数人的古老问题。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一般人选择避而不想,闷头继续过日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然而,偏偏有这样一群人,放下世间的名利荣华,来到佛教的智慧海边,涉水成为弄潮儿,一心只为求答案。
虽然他们的身份千差万别,在世间的经历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曾受过高等教育,并最后选择了出家。
他们的这一选择,也许不被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但他们对人生的深度思考、从佛法中得到的心灵感悟,想必会引起你的深思和共鸣。
十多年前,我在稍微有点空闲时,为了与更多人分享他们的经历,用大半年的时间到处采访,对每个人的故事做了详细的笔录。书中事迹为尊重个人隐私,所有当事人以化名出现。
当然,之所以编写此书,并不是劝你舍俗出家,即使是佛陀在世,弟子也多数是在家人,学佛不一定要与出家画上等号。分享这些,只因这些人曾经所经历的烦恼与疑惑,是你也正在经历,或者也会经历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愿他们的心路体验,能让你的人生少走弯路。
索达吉
2015年3月12日
媒体评论
索达吉堪布并不是一位否定所有新事物的保守主义者,也不是一位政治家,同时也没有为了自己的快乐在山洞里静坐。堪布是入世的,但绝对以深入理解和阐释佛教教义为前提。这方面堪布做得非常出色。
——范彼德,德国马普所所长
索达吉堪布的教法,直接呈现出藏传佛教的现代性。索甲仁波切、宗萨仁波切、涅顿秋林仁波切和已圆寂的秋阳创巴仁波切等,是藏传佛教在西方的代表人物。同样,索达吉堪布在中国等东方国家,也具有同样的影响力。
——约翰·威特,美国哈佛大学佛教协会负责人
索达吉堪布是一位有成就的学者,著名的上师,他是伟大的法王晋美彭措之法脉传承中,宁玛教法和“大圆满”法的真实护持者。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作者
编辑推荐
1.全世界具有影响力的佛教大德、《苦才是人生》作者索达吉堪布与你共同倾听一代人的执念与出离!
2.这是一部心灵成长之书。本书中记录的烦恼与疑惑,或许是你正在经历或将会经历的,索达吉堪布以佛法精髓所做出的回应,必将使你获得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少走弯路。
3.“我从哪里来,会到哪里去?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浮躁世界中,需要静静。
4.本书与《有什么舍不得》互为姊妹篇。
试读
每一个人的光鲜背后,可能潜藏着同样的困惑——
ID:文艺青年
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海明威,竟然都选择了以同样的方式——自杀来结束生命,尽管他们都已站在了世俗人生的最高处——诺贝尔奖的领奖台。这样的归宿岂能作为我们的样板?
四大古典名著中,《红楼梦》是我最后接触的,但印象却最深: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篷窗上……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荒唐,反认他乡是故乡,到头来却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这是否就是人生?如果人生就是这样的虚幻多变,又谈何生活的意义?
ID:科技迷
上大学期间,有一件事深深地刺激了我。与我从小一起玩到大的一个哥们儿,也是科技迷,跟我在同一个系里读书,同样是心灵手巧地搞出了许多小发明的同宿舍舍友,因为恋爱失败跳楼自杀了。
在得到他自杀消息的当晚,我彻夜未眠,翻来覆去都在想,这世上可有人发明过恋爱成功机、痛苦治疗器、烦恼永断仪?为什么我们可以探索太空,却无法面对内心的黑洞?
ID:画家
每当放下画笔,开始思考世界的风云变幻,那份感觉总是苦涩而失落的。五颜六色的油彩建构起关于世界的纷繁表象,但油彩的背后只有一个特征——盲目。我开始理解古人“五色令人目盲”的深义了。是这种盲目,变幻出那么多空洞又令人迷乱的色彩。
如今,正如一位西方哲人所言:“整个大地充满了狡诈者。”一个不害怕因果、不承认轮回的社会,怎么能说是一个美丽新世界呢?
ID:律师
人们常说律师往往善于言辞,其实也不尽然。我做过十几年的律师,曾无数次地在大庭广众前作法庭辩论,慷慨陈词时确是针锋相对、当仁不让。但每次庭审下来,辩论双方大多面红耳赤、愤愤不平。对方愤怒,我也气恼。
我们的语言往往为别人带来伤害,虽无利刃寒光,却同样令闻者心伤。
多年来如彩虹一般的律师生活,只是给自己和他人留下太多的懊悔和遗憾。
ID:医生
细思维之,个体生命由一个受精卵开始,其成长过程中有多少的“偶然”。升学、就职、婚姻,以及牵涉到个人、社会的许多事件,也都掺杂着一个机遇问题。“偶然”对我们的影响是如此重大。有些东西,人们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偶然”却无法被掌控。
如果可以选择,谁愿降生在贫苦之家,谁又愿自己天生愚笨、相貌丑陋?究竟是什么力量在决定着这些“偶然”?
ID:小编
我对身边的同事、亲友、认识与不认识的人,作了一次小型的社会调查,让对方用一句话概括: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深究下去,我发现在所有美好或不美好、高尚或不高尚的言辞背后,都浸透着两个字:伤害。
因为几乎没有一个人能自由地、随心所欲地生活。为了生活,为了活得更好,人一生都要进行永无休止的伤害行动:伤害自己的天性、尊严、自由以迎合社会;伤害别人的时间、权利、辛劳来成全自己。
ID:……
最终,他们找到答案了吗?
《没什么放不下》也许可以给你一点启示。
……
参考资料
没什么放不下.豆瓣.2015-11-01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7 23:39
目录
概述
主要内容
作者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