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说唱道情
山西省运城市的说唱艺术
河东说唱道情是一种山西省运城市的说唱艺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遗产编号为Ⅴ-6 , 2006年由运城市盐湖区、永济市申报的省级文化遗产
详细介绍
1、河东说唱道情(盐湖区) 运城市盐湖区(原运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秦、晋、豫三角地带,古称河东,是运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人杰地灵,物化天宝,在沿袭相传的历史长河中,保留了珍贵的民间说唱艺术——“河东说唱道情”。
河东道情,起源于古河东,分布于山西晋南一带及黄河两岸。源于道教,它是过去道士传播道义,唱、吟的一种形式,后人称“道曲”、“道歌”、“仙乐”。由于在过去是以地摊说唱的形式演唱,故称“河东说唱道情”。
清朝中叶是河东说唱道情活动的昌盛时期,在河东一带广为流传。光绪三年(1877年)长江府村李天才,将河东说唱道情传播于河南省西部、陕西省和甘肃省的部分地区,为河东说唱道情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河东说唱道情演出时,常以五至八人为一班(俗称八仙班),多用于祭祀、祝贺、喜庆等。其特点:一、演唱时为坐唱,说唱兼备,先说后唱,以唱为主;演唱用地方官话,很具有地方风韵。二、词本以长篇和中篇为主。三、唱腔属曲牌体,唱腔的基本形态和旋律走向是激进与跳跃并存。四、音乐属燕乐七声音阶徵调式。五、演奏以渔鼓、简板、四胡、分分(碰铃的一种)、三才板为主,艺人们吹、拉、弹、唱样样兼之。2006年,“河东说唱道情”被公布为“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河东说唱道情(永济)
永济道情有两个流派。东路道情是以卿头镇曾家营村为代表(包括卿头、王杜、土乐、高淮、三娄寺等村)称曾家营道情。西路道情是以韩阳镇为代表(包括辛店、王店、王家店、盘底、韩家庄、七社等村)称韩阳道情。
永济道情剧(曲)目内容丰富,唱词通俗易懂,声腔属板体和曲牌体并用,另外还吸收有民间小调,主要组成部分是“皂罗袍”、“耍孩儿”在调式上有宫、徵之分。宫调以“3”、“6”为主音,多表现明快豪放、喜悦的情怀,徵调则宜表现抒情、忧伤、规劝、温顺的思绪。
曲牌主要有《分手》、《大救驾》、《满庭芳》、《乐逍遥》、《渔翁》、《斗鸡嘴》、《龙虎斗》、《愁肠曲》、《吊死鬼》、《风摆柳》、《滴泪巾》、《拜新年四季花》等,主要伴奏乐器为四弦、笛子、三才板。
主要剧目:《尧访舜》、《煞娘家》、《小姑贤》、《隔门贤》、《恩仇记》等,现代剧目主要《岭南风云》、《开园时节》等。
永济道情源于道教。它是通过又吟又唱的形式,劝化人尊老爱幼扶正祛邪助人为乐勤俭持家、扬善弃恶、改恶从善,在宣传教义的同时,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其“念卷”音乐更是有着道观色彩,是一种祭祀音乐。永济道情剧团已经不存在,许多演员也转入其他行业,还有不少艺人年事已高,有的相继辞世。尽快对永济道情进行整理、保护,对于维护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完整性、对于繁荣当地文化生活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06 22:36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