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建设依托于作物学、园艺学和生物学等学科,其中作物学中的作物遗传育种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为河北省重点学科;作物学、园艺学为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河北分中心、农业部张北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河北省作物种质资源实验室、河北省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作物抗逆抗病虫应用基础研究基地、河北省作物生长调控实验室以及作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物学和园艺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为“中心”的建设搭建了基础平台。
学科基础
长期以来,中心一直把提高本科教育水平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校级精品课程17门。本中心教师目前主持省部级教研项目14项,获奖成果10余项;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26项,经费总额50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省长特别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近5年,获得专利3个,审定农作物新品种7个。
深厚的学科背景和科研实力,为中心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管理体制
“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由学校任免。“中心”人员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定期考核的管理机制。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教授任中心主任,负责全面工作。“中心”现有专兼职教师138名,其中教授、副教授及相当职称教师102名,占总人数的73%;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2名,占52%,在读
博士27名,占19.4%;其中博士生导师35名;20名专职实验人员中,6人具备高级实验师职称,8人具有硕士学位。
教师队伍中,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人,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7名,院士后备人选1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3人,河北省“双十双百双千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4人,省管优秀专家2名,省有突出贡献专家3名,省优秀教师4名,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4名。1人兼任国家级专业学会副理事长职务,有14人(次)兼任省级专业学会副理事长,7人(次)兼任国家级专业学会理事或顾问。
教学条件
“中心”现有建筑面积13,950 m2,仪器设备3865台(件),标本近4000份,仪器设备总值达到4012万元,满足了实验教学的需求。近五年来,中心自学校教学(实验)经费、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建设经费、河北省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等共获经费4571万元。用于实验仪器设备购置2380万元;新建实验室购置实验台、仪器厨、标本柜等669万元;校内教学基地和校外教学基地建设费480万元;实验教学运行费890万元;实验教师培训及对外交流费152万元。
成果
“中心”承担着我校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园艺学院、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林学院、园林与旅游学院和动物科技学院等学院的实验教学任务,能够向全校植物科学类19个相关专业开出实验222个。2006-2007学年教学工作量达66.7万人时。
经过几年建设,“中心”已经成为我校农学类、生命科学类基础实验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基地。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中心”遵循学校构建“311”人才培养模式中强化实践环节的思想,根据
植物生产类专业的学科特征,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循环、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不断深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中心”主持国家、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多项,并取得了突出成就。近年来,“中心”教师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多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30余篇。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河北省精品课程11门。获得专利3个,审定农作物新品种7个。
特色
“中心”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中形成了以下四个鲜明的特色:特色一、秉承“
太行山精神”,创新实验教学理念;特色二、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循环和三个层次”的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思路;特色三、建立起依托学科优势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和观测站)建设的实验教学平台;特色四、构建起基础性、综合提高型和设计创新型实验相互交叉、渗透的实验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