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
河北省自然科学博物馆
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The Geoscience Museum)始建于1954年宣化地校时期,是依托河北地质大学的学科、专业发展起来并服务于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高校博物馆,是河北省首家地学类博物馆,是河北省为数不多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
历史沿革
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前身为宣化地质学校地质陈列馆,于1954年开馆,馆长是解放前曾任河南地质调查所所长的留美学者张仁鉴先生。当时展出面积400平方米,馆藏标本约一万块。
1956年陈列馆由黄景民负责,展出面积扩大至800平方米。
1963年由毛鹏飞负责。
“文革”期间被迫停馆,标本损失严重,1970年,从地质部地质仓库调入标本约15000块。
1971年宣化地质学校升格为河北地质学院后,地质陈列馆恢复向师生开放,并免费向社会开放,年平均接待中小学生约5000人次。
1987年聘崔梦龄副教授为地质馆主任。
1988年,地质馆更名为河北地质学院地质博物馆,聘谢漫泽副教授为馆长。
1990年博物馆随学校迁至石家庄校区。
1996年学校更名,博物馆随之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地球科学博物馆,但因房舍紧张,只设有临时展馆,面积300平方米。
2001年任命杨剑平为副馆长(未设馆长)主持工作。
2011年12月任命吴文盛教授为博物馆馆长(正处级)。
2006年,学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为了更好地展示学校特色,保护珍贵的恐龙化石、珠宝玉石和岩石矿物标本,学校决定建设一座专门的地球科学博物馆,从开工建设到布展完成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堪称博物馆建设史上的奇迹。
2016年博物馆随学校更名为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
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新馆于2006年7月开工建设,2006年12月竣工。馆址位于槐安东路136号河北地质大学校本部内,建筑本体为五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080平方米,由于恐龙体积庞大,四层和五层连通,五层为环形回廊。
2021年6月25日,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旗下期刊The Innovation通过封面故事的形式,同期发表三篇论文,报道了已知最大人属头骨化石——哈尔滨古人类头骨化石,即“龙人”头骨化石。由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收藏。
2024年7月,根据《中国地质博物馆分馆管理办法》规定,经申请材料初审、专家组实地考察评估、馆党委会议审议等程序,同意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成为中国地质博物馆分馆。
建筑布局
建筑本体为五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080平方米,一层为宇宙与地球厅,二层为岩石矿物厅,三层为宝石与矿产厅,四层和五层为恐龙与古生物厅。由于恐龙体积庞大,四层和五层连通,五层为环形回廊。
二层展厅设小型休息室,五层展厅设影像专区播放科教纪录片,馆内装有电梯。
展厅概况
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根据建筑楼层分布,设立4个常设展厅。
宇宙与地球厅,重点展示宇宙与地球的起源和组成;
岩石矿物厅,展示三大岩类及矿物标本;
宝石与矿产厅,主要展示天然珠宝玉石、人工宝石和各类矿产资源;
恐龙与古生物厅,展示有九条恐龙的骨架和有关恐龙的起源、分类、特征、演化及灭绝,展示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各阶段的珍稀化石。
宇宙与地球厅
宇宙与地球厅展示了宇宙与地球的起源、组成以及地球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正厅进入依次为宇宙的起源、太阳系的组成、地球和月球的起源及地球的圈层结构、物理性质、年龄和演化。展厅东侧主要介绍内动力地质作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造山运动和板块运动等。南侧主要介绍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剥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据2018年4月官网资料显示,展厅共展出模型35件,图片53幅。
岩石矿物厅
岩石矿物厅主要展出岩石矿物标本。
岩石标本按三大岩石类型分别展出各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矿物标本按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分为五大类:自然元素、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含氧盐和卤化物。矿物标本按以上大类排列。
展厅入口展出有温家宝总理于2003年赠送的其本人采于甘肃祁连山的珍贵矿物标本,分别是磁铁矿天青石石榴子石黑钨矿蓝晶石石棉
据2018年4月官网资料显示,展厅共展出岩矿标本共1071件,图片100幅。
宝石与矿产厅
宝石与矿产厅主要展出珠宝玉石及矿产资源标本。
展厅北半部分展出珠宝玉石标本。珠宝玉石是天然宝石和人工宝石的统称。天然珠宝玉石是大自然的精华,包括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和天然有机宝石;人工宝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宝玉石陈列按照类别布展,其中钻石海蓝宝石塔菲石翡翠和田玉水胆玛瑙鸡血石等珠宝玉石更是价值不菲,再辅以灯光、旋转台、电子讲解屏等现代声光电手段,使观赏者能够较好地了解宝玉石知识,增加了展厅的趣味性和科普性。
展厅南半部分展出矿产资源标本。展厅专门设立一面矿产资源分布墙,利用指示灯标明中国主要矿产分布情况,按下相应按钮就能对中国主要矿产分布情况一目了然。陈列按照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非金属和能源矿产等类别展出标本。
据2018年4月官网资料显示,展厅共共展出标本889件,图片115幅。
恐龙与古生物厅
恐龙与古生物厅中的第四层展示了河北地质大学师生自主发现、挖掘、修复、研究和装架的晚白垩世(9600万—6500万年)一个新的恐龙动物群,是自主创新的一项集体科研成果。
展厅展出有不寻常华北龙、杨氏天镇龙、程氏天镇龙、胡氏天镇龙、四川龙单脊龙满洲龙鹦鹉嘴龙霸王龙等九条恐龙化石骨架,堪称九龙厅。“不寻常华北龙”、“杨氏天镇龙”、“胡氏天镇龙”、“程氏天镇龙”属于一级重点保护化石,其中,“不寻常华北龙”和“杨氏天镇龙”是化石命名的模式标本。
据2018年4月官网资料显示,展厅还展有恐龙蛋、恐龙脚印和其他恐龙化石及一些爬行动物的化石标本约4000余件,图片63幅。
古生物展区
五层古生物展区展示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各阶段的代表化石,特别是非常珍贵的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的化石,包括无脊椎动物的珊瑚、腕足、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三叶虫、昆虫、叶肢介、虾、蟹;脊椎动物的鱼类:狼鳍鱼;两栖类的丽蟾和蝾螈;爬行动物的龟类——满洲龟;离龙类的潜龙;特别是有10余件极为珍贵的小型兽脚类、鸟龙和龙鸟化石;还有多条鹦鹉嘴龙和多种鸟类化石;其中一条鹦鹉嘴龙长达近两米,在国内外极为罕见;哺乳动物有原始的张河兽和热河兽等。
另外,还展出有海生爬行动物三叠纪的贵州龙鱼龙化石和各种古植物等极为珍贵及有很高研究价值的古生物化石。
展出内容
藏品概况
据2018年4月官网资料显示,博物馆共有馆藏藏品2万余件,展出藏品8000余件。藏品来源主要为师生采集、社会征集和校友捐赠。
“不寻常华北龙”是新属、新种、新科,也是中国乃至亚洲晚白垩世发现的个体最大,时代最晚,保存最为完整的稀有的巨型蜥脚类化石。珠宝玉石展区陈列的三块海蓝宝石个体之大,在国内外均属罕见。馆藏的优质稀少宝石塔菲石重1.32克拉,极其珍贵;世界百枚名钻1:1仿制品。
矿物
宝石
古生物
所获荣誉
博物馆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地学类国家级试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省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首批科学素质教育基地、河北省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家庄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中共石家庄市委、石家庄市政府首批命名的石家庄市十个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17年3月6日,被评为“2016年度优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20年2月18日,获评“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首批)”。
2020年,被授予中国地质学会首批地学科普研学基地。
2022年3月,入选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23年12月,入选2023年自然资源部科普基地名单。
2023年12月,顺利通过河北省省级科普示范基地五星级评估。
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9:00-17:00(周一、周四闭馆,节假日开馆)。
门票价格:成人票25元,学生票10元,儿童票(限1.2米以下)5元;
团体参观优惠,请务必提前1-2天与博物馆联系;
学校教职工、离退休干部凭工作证或离退休证免费参观;
学校学生凭学生证免费参观。
地理位置:河北石家庄市槐安东路136号(槐安路和建华南大街交叉口,南行100米路东即到)。
乘车路线:石家庄火车站乘49路公共汽车到河北地质大学下车,或乘快39路、73路、82路、6路、33路公共汽车到经济学院站下车。
参考资料
历史回顾.河北地质大学.
岩石矿物厅.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
矿物.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7 21:5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