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源于1903年成立的北洋工艺学堂。成立之初就开设了“化学正科”,这应该是化工专业的雏形。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由国家定名为天津大学。1958年河北省政府重建河北工学院,成立河北工学院化工系,1962年与天津化工学院合并成立天津工学院化工系,1971年更名为河北工学院化工系,1998年更名为
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办学历史
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历史沿革图如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学院现设有8个系,开设8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237人,其中正高职62人,副高职9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1人。拥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级教学团队和“海水资源高效利用化工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化工过程节能减排与资源利用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在这支队伍中涌现了全国模范(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河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等一大批各类优秀人才。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李焕荣,刘宾元,沈伯雄
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李春利,李焕荣,袁俊生
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李柏春,李春利,齐树亭,瞿雄伟,袁俊生
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纪志永,姜艳军,张月成
学科建设
学院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等研究方向)及博士后流动站,化学一级学科和化工过程机械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在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领域具有工程硕士授予权。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为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2014年列入河北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计划项目,2016年进入河北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在第四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评估结果为B+。以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主要支撑的化学学科2017年进入ESI数据库排名前1%。化学工艺、化工过程机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为河北省重点学科。
教学建设
学院建有3个河北省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中心、仪器分析中心、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优秀奖一项,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项。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学院建有化工节能过程集成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绿色化工与高效节能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海水资源高效利用化工技术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市本质安全化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现代海洋化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功能高分子重点实验室(筹),以及河北省绿色化学工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近五年,学院承担包括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国家级及省市级纵向科研项目百余项,到校科研经费总和超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7项,授权发明专利二百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千余篇,其中被三大索引收录论文近六百篇。
平台建设
河北省现代海洋化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2013年河北省首批建设的协同创新中心。由河北工业大学牵头,渤海新区、曹妃甸区政府主导,协同重点大学、国家级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同组建而成。经建设与发展,已形成以河北省渤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曹妃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院为平台,高校、研究院、区域政府、企业深度合作、有机协同,面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三位一体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构。
中心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对传统海洋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凝聚各单位强势特色方向,构建了以海洋化学、绿色化学工程及材料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为上游,以面向现代海洋化工的系列工程技术研究为中游,以高效节能装备、产业化工艺及安全控制研究为下游的科研创新链,逐步形成了海水高效利用、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绿色化工技术、生态功能材料等四大研究方向。
中心成立以来,取得了“化工过程能量集成关键技术及节能新工艺”、“浓海水梯级利用产业化技术”、“化工废水高效利用零排放技术与示范工程”、“面向生态环境的矿物材料功能化技术” 和“大宗氯系有机化学品绿色生产技术”等一大批产业化成果,创造了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获国家科技奖2项,省部一等奖5项。
现任领导
所获荣誉
2009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