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河南大学的二级学院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HENU)是河南大学二级学院。
办学历史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创建于1923年,是河南大学设立最早的院系之一。
1956年,在教学楼中正式设立了文物陈列室。
1978年,学院成立了宋史研究室,中国古代史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1年,中国近现代史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4年,学院与历史系决定建造一座独立的文物馆。
1985年,举办全国文博干部专修科。
1987年,学院宋史研究室组建为宋代研究中心。
1985年6月,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亲笔题写了文物馆馆名,同年秋文物馆竣工。
1986年1月,原文物陈列室藏品搬入,5月开始接待观众。
1988年,招收文博专业本科生、
1993年,博物馆学本科专业正式招生、
2002年,学院宋代研究中心改名宋代研究所,河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成立,首次招收世界史专业本科生。
2003年,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获得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历史文献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古代史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4年,学院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成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院设置先秦秦汉历史与文物考古博士招生方向。
2005年,开始招收考古与文博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6年,河南大学世界历史研究所成立。
2010年,学院获得旅游管理专业学位(MTA)授予权。
2011年,考古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正式获批,中国近现代史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12年,学院旅游管获批河南省省级重点资助二级学科,考古学入围河南省重点学科建设行列并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历史文献学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国近现代史获得博士后招收权,获批世界史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2014年,以色列研究中心被遴选为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5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职工12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6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9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模范教师各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3人,校特聘教授4人,黄河学者3人;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6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8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博士生导师32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两院合作导师14人、国家博物馆3人)。有河南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
河南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负责人:王立群)
教学建设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河南省级特色专业2个,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河南省精品课程3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历史学
河南省级特色专业:历史学、旅游管理
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历史学
河南省精品课程:中国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
学科建设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2个河南省级重点学科,4个河南省重点资助一级学科;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河南省级重点学科:历史学、旅游管理
河南省重点资助的一级学科:中国史、考古学、世界史、旅游管理
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旅游管理
专业学位硕士点:学科教学(历史)、旅游管理硕士(MTA)
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排名中,学院中国史并列第28名,世界历史并列第27名,考古学位列16名。
合作交流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英国伦敦犹太文化中心、日本皇学馆大学等国内外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实验室1个,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重点学科开放研究中心2个,河南大学重点研究机构4个,共建研究机构3个。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实验室:经典文献与文物数字化实验室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重点学科开放研究中心:宋史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
河南大学重点研究机构:近代中国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犹太研究所、旅游规划中心
共建研究机构: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旅游文化研究院(与河南省旅游局共建)、宋文化研究院(与开封市共建)
科研成果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完成2项部级教改课题;承担研究课题5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6项,省部级30项;出版学术专著47部,发表学术论文477篇,其中核心期刊253篇。
学术资源
史学月刊》是新中国创办的最早的史学专业期刊之一,2003年和2005年,在全国期刊评奖中,《史学月刊》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12年6月,入选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批学术期刊资助名单。2015年9月,荣获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期刊”称号。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资料室藏有中外文图书近30万册,民国以来报刊杂志700多种;藏有《四库全书》、《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全宋文》、《民国丛书》、《丛书集成》等大型套书及罕见古籍;有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方志库、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申报》数据库、中国近代报刊库、中国类书库等大型数据库。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文物馆馆藏文物4000余件,主要服务于历史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的教学活动。
文化传统
院徽
历史文化学院院徽整体上与校徽保持一致,其一脉相承体现出历史文化学院的归属性;该院徽图案为正圆形,外圈内容为学院中英文规范名称,内圆为院徽基本形,两圆同心,体现学院精诚团结的凝聚力;外圈与内圆为中国红,具有中国特色,饱含热烈与生机;中间“史”字为篆书体,突显学科特色,展现历史文化学院的历史厚重感;院名下方的水浪,线条极富动态,融会贯通,象征位于黄河岸边、中原文化与文明发祥地的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源远流长。
院旗
院旗,以中国红底色铺陈,中置院徽,象征学院办学理念,也体现出学院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旺盛蓬勃,充满热情与活力,具有动感和视觉冲击力。主体院名置于院徽下方,采用经典行楷繁体,集严谨与灵动于一体,收放有度,并附有英文译名,在兼顾文化积淀的同时,体现学院的时代感与融会贯通的精神。总之,院旗的设计与院徽保持了高度的协调一致性,充分体现了学院深层次的精神底蕴与人文内涵。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博硕点介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4 18:18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