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1979年成立的研究所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1979年由原作物研究所分设而成立的,是以玉米、水稻、甘薯、谷子、高粱、食用豆(包括绿豆、豇豆、红小豆)等秋粮作物新品种选育及其相关农业技术研究与应用为主的研究机构。
历史沿革
建所以来,长期承担国家攻关、省(部)重大(点)研究、推广和科学基金项目,先后选育出玉米、水稻、甘薯等优良新品种69个,其中,玉米品种40个(国审玉米品种19个),在全国影响很大的突破性玉米品种郑单2号、郑单8号、郑单14、郑单958等均出自我所;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0余项,其中省一、二等成果奖14项,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成果奖各1项。这些新品种、新成果、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使我所跻身于“八五”“十五”全国百强研究所行列;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并多次被评为河南省农业科研和开发“先进单位”。
“十五”以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及时调整学科发展思路,潜心玉米科研,在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生物技术应用、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共培育出了25个玉米新品种(其中国审15个);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玉米品种20多项,13项已授权。其中郑单958是我国连续四年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年种植面积6000万亩左右;育成审定的高淀粉、甜、糯、青饲、高赖氨酸等玉米新品种均填补了河南省玉米育种的空白,实现了我省玉米生产品种类型的多样化。新培育的玉米新品种郑单958、郑单17、郑单18、郑单19、郑单21、郑单518、郑单508、郑单22、郑单23、郑单25、郑单136、郑单2201等以及优质粳稻新品种水晶3号、郑稻18号等为提高我省农产品的竞争能力,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我省夏玉米和水稻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此外,投资400多万筹建了所中心实验室,正在主持河南省玉米重大科技专项、河南省工业用玉米创新研发平台建设、河南省玉米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农业部原原种扩繁计划等项目。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我所主持承担了国家863玉米分子育种重大专项及河南省重大攻关课题等,通过开发基因标记、创建近等基因系、基因聚合等创建了一批新种质和自交系,开展了玉米抗虫等转基因研究工作,为全面开展玉米种质创新与超级玉米分子育种奠定了坚实基础。
所获荣誉
2021年11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参与完成的“玉米优异种质资源规模化发掘与创新利用”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2 23:0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