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改”指
中石化率先开放下游加油站允许民资参与,这拉开了中国石油行业改革的序幕。
受益于“油改”的概念,石油、石化板块看涨。舆论认为,市场信心的乐观积极,是对中国石化向民营资本开放销售业务的嘉许。中央企业率先破冰,不仅将三中全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承诺落到实处,也为国企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外力推动,更为实现国企与民企的共进、共赢推开了一扇公平之门。
国企携手民企卖油,被媒体称作“慷慨割肉”。的确,作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二的成品油供应商,中国石化拥有完备的成品油销售网络,自营加油(气)站已达30532座。就拿2012年经营收益427亿元来说,即便参股比例不超过30%,社会与民营资本的红利分享也相当值得期待。人们常说的触动利益、啃硬骨头,不正是如此吗?
相比内部治理的优化、运营效率的提升,混合所有制更有利于市场公平正义。由于政企不分,有的国企一边尽享信贷、土地上的父爱主义,一边又挟垄断之威与民争利。比如一些通信企业,因结算纠纷降低互联互通质量,令用户承受了过高资费,难以尽享本应由充分竞争带来的舒适体验。而无论“上海20条”还是这次的混业经营,无不指向“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改革主题词,令社会对市场化的方向积累更多信心、达成更多共识。
一片褒扬声中也有怀疑:民资参股是不是只有财务权没有话语权,会不会让其进了玻璃门又入旋转门?从过往经验看,这样的担忧并非多虑。当年,民企光宇在衢常铁路持股34%,但很快就不再投资,随后全部退出,原因便是同股不同权,经营上处处受制。再比如,国家层面早已放开上游的原油进口权,民企虽有配额,却还需央企出具排产证明,主管部门才肯放行。也因此,一些民企对今天的混业能否结出明天的硕果,仍有顾虑,仍在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