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引种后,云南中部首先发现病害。1974年重庆种植区也开始发现,湖南、江西省部分种植区,亦均有发现,造成不同程度损害。我市60—70年代栽植的油橄榄区内已有发现危害。但近些年引种的栽植区内尚未发现。
受害部位主要为叶片,也能侵染果实及嫩枝,造成大量落叶及严重减产。病斑在叶片初为灰黑小点,逐渐扩大,边缘由浅褐变深褐色。病斑外围有一黄色晕环,形如孔雀羽斑,故名孔雀斑病。
病原菌是环梗孢菌Seilocaea oleaginea (Cast.) Hugh. (Cyloconium oleaginum CAST.)。病菌以菌丝或
分生孢子越冬。气温15℃以上及阴雨天气,病斑外形成霉层,成为侵染源。分生孢子气温或雨滴传播。潜育期一般为两周左右。孢子萌发最适温度18℃—20℃。温凉而多雨季节,有利病害发生发展。由于各地气温与雨量分布并不一致,因此也可出现一年内两个发病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