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别名普通油茶、野油茶、山油茶、单籽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属的一种常绿灌木或乔木。树冠偏球形或卵球形,树皮光滑,黄褐色;叶革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花顶生,近无柄,花瓣白色,5~7片。蒴果球形或卵圆形。花期10月~翌年2月,果期翌年9~10月。
历史记载
关于油茶的最早的记载出自中国南宋文学家范成大撰写的《桂海虞衡志》。油茶的记载在明嘉靖年间逐渐增多,《建阳县志》记载“树类茗实而稍高大,皮有淡黄粉,花开白色,亦类茗。实似茗实而稍大,白露时熟。实既落,随即开花,盖其花实在树足一周岁也。实可压油俗所谓茶油即此也”,点明了油茶和茶树的区别和连年花果的特点。徐光启著《农政全书》写道“秋间收子时,简取大者,据地作一小奋,勿令及泉,用沙子和子置密中,至次年春分取出畦种,秋分后分栽”,记述了油茶的选种、育苗、移植等技术,可见明后期人们已经在人工栽培油茶。
中国清代油茶被称为“楂”。如清代《群芳谱》《三农纪》《抚郡农产考略》中都有“楂”的记载,均指油茶。清代的植物学家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的“山茶”一条中,引用《农政全书》关于“楂”的记载并注释“即今油茶,花叶皆同茶花”,更加明确了油茶与茶树的差异。
形态特征
油茶是常绿灌木或乔木。树皮褐色,光滑,老时灰色或灰褐色。小枝褐色,有灰白色或褐色短毛,顶芽1~3个;嫩枝有粗毛。
叶
叶革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先端尖而有钝头,有时渐尖或钝,基部楔形,长5~7cm,宽2~4cm,有时较长,上面深绿色,发亮,中脉有粗毛或柔毛,下面浅绿色,无毛或中脉有长毛,侧脉在上面能见,在下面不很明显,边缘有细锯齿,有时具钝齿,叶柄长4~8mm,有粗毛。
花
花顶生,近于无柄,苞片与萼片约10片,由外向内逐渐增大,阔卵形,长3~12mm,背面有贴紧柔毛或绢毛,花后脱落,花瓣白色,5~7片,倒卵形,长2.5~3cm,宽1~2cm,有时较短或更长,先端凹入或2裂,基部狭窄,近于离生,背面有丝毛,至少在最外侧的有丝毛;雄蕊长1~1.5cm,外侧雄蕊仅基部略连生,偶有花丝管长达7毫米的,无毛,花药黄色,背部着生;子房有黄长毛,3~5室,花柱长约1厘米,无毛,先端不同程度3裂。
果实及种子
蒴果球形或卵圆形,直径2~4cm,3室或1室,3爿或2爿裂开,每室有种子1粒或2粒,果爿厚3-5毫米,木质,中轴粗厚;苞片及萼片脱落后留下的果柄长3~5mm,粗大,有环状短节。
种子(1~)4~10(~16)粒,每室有1~4粒,三角形或棱形,黄褐色、茶褐色或黑色,有光泽。种仁白色或淡黄色,胚微突,与种子同色。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油茶原产于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老挝、缅甸及印度的阿萨姆邦。
中国分布
油茶的主要野生分布区域为中国的长江、珠江流域,湖南、江西、广西、海南、贵州等省区有野生群落。油茶在中国南部被广泛栽培,栽培范围北至秦岭南坡、长江流域,南至海南;东至浙江舟山、台湾,西至云南丽江、大理,包含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江西、湖南、广西是其核心产区。
生长环境
油茶在中国西南山地常形成大面积的野生老林,其中少有杂木,郁闭度很高,常有百年以上的油茶古木。其他的油茶群落常散生或集中分布于高山或浅丘密林、山坡地边的杂木林或竹林中,常与同属的近缘种混生。油茶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瘠薄土壤,以pH4~6的微酸性黄壤或红壤最好,在土层疏松、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质土壤中生长最佳;在多石块、土质硬的地方生长不良。
生长习性
油茶是强阳性树种,喜光、喜暖、喜湿,怕冷,适合生长在年平均气温17~21°C,1月平均温度2°C以上,降雨1000mm以上地区;1月平均温度2°C以上,7月的平均温度约31°C,花期气温14~18°C的环境最有利于油茶的授粉、果实发育的。
油茶在2~3月气温在10°C以上时根系开始萌动,3月达到第生长高峰。春梢3~5月发育,持续约45~50日,是当年开花结果的主要来源之一。春梢生长基本结束后开始花芽分化,持续2~3个月,至10月中旬至12月底集中开花。开花、授粉后果实即开始发育,直至翌年10月果实成熟。油茶果期还未结束时即再次到花期并大量开花,这种习性被人们称为“抱子怀胎”。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油茶的花是两性花,一般雌蕊高于或平于雄蕊。油茶为异花授粉,以昆虫为主要的传粉媒介,花大且花蜜分泌量大,有利于吸引蜜蜂等昆虫传粉。油茶秋冬季开花,每棵油茶树的开花时间为20~30日,开花顺序为从主枝顶花到侧枝顶花再到侧枝腋花,先开的花坐果率高且果实大。当花粉粒落到柱头上后,数小时即产生花粉管伸入胚珠并完成受精。翌年3~5月受精卵开始分化,种子开始产生和发育,直至10月果实成熟,幼胚具有发芽能力。种子无后熟作用,没有明显的休眠期。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播种繁殖后代容易产生性状分离,产量良莠不齐,一般不直接用于生产,但适用于杂交品种和嫁接用的砧木的繁殖。应采摘充分成熟的果实,将果实放在干燥阴凉通风处晾干,脱壳并筛选大而饱满的种子并晾干,得到优质的种子用于播种。油茶秋、冬、春3季均可播种,播种前用温水进行催芽处理可以提高发芽率。播种一般采用条播,每亩播种量40~100kg,播种后覆土2~3厘米并盖一层稻草。春播1个月后芽开始出土,须短期庇荫以保护新芽。
扦插繁殖
油茶扦插繁殖能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但根系不如实生苗发达。扦插不受季节限制,但5~7月夏插成活率最高。插穗应采集10年生以上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结果多的优良植株上的当年生、木质化、叶片完整的枝条,在扦插前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再用ABT生根粉浸泡下端,提高发根率。扦插时应直插,插穗插入土壤2/3,将叶和芽留在土面以上。插后喷透水,做好荫蔽措施避免太阳直射。
嫁接繁殖
嫁接繁殖是油茶主要采用的繁殖方式。油茶嫁接主要采用芽苗砧方式,即利用种子发芽但未展叶的幼芽作为砧木,嫁接当年生的优良无性系枝条的方法。一般以冬、春接为主,夏接为辅。应选取有饱满的顶芽或腋芽的枝条嫁接,嫁接时应将全叶保留,接穗随采随接。嫁接好后应立即将嫁接苗移植入苗床,容器要提前浇透水并用多菌灵消毒;移植后也应消毒,施生根剂,做好荫蔽措施。
栽培技术
整地
油茶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能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高。由砂岩、页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母质发育而成的山地红壤、黄壤、黄红壤均可造林。壤土、轻壤土和轻黏土等土壤类型尤其适宜山茶生长。油茶喜酸性土壤,适宜的土壤pH值为4.5~6.5,pH值大于7时生长受抑制。油茶喜光,山区造林时应选在阳坡或半阳坡,在山坡的中下部的较平缓的坡地种植。
缓坡整地可采用全垦整地,顺坡自上而下挖垦,深度视土壤情况而定,按规定的株距、行距顶点挖穴;为防止水土流失可沿等高线每隔数行挖拦水沟渠以减轻地表径流。斜坡适合带状整地,有水平阶梯和斜坡带状2种,视斜坡的陡峭程度和土层厚度决定。坡度陡、地面破碎的地方可以选用块状整地,根据地块固有的形状进行垦挖、挖穴。
定植
油茶苗木定植从10月下旬至3月上旬均可,在春季芽萌动前定植最佳。可选用根系发达、长势旺盛、树干粗壮、高约20cm的苗木定植。定植前应向土壤施足基肥,深施复合肥及厩肥或饼肥,促进定植后的苗木生长。定植时应随时起苗,随时造林,避免苗木隔夜。应避免植株过密以防影响产量;应适度深栽,使苗木的根系紧贴土壤,栽后将土壤踩实。
田间管理
水肥管理
油茶怕旱也怕涝,雨季应注意排水,夏秋季气候干旱时应及时灌水。山地、丘陵上的油茶一般浇水困难,可在树下挖沟、坑,填入杂草和枯枝落叶,用来截留雨季的地表径流,促进根系吸收水分。
油茶的枝头四季有花或果,为确保丰产应合理施肥。早春多施氮肥、适量施钾肥,促进果实发育和花芽分化;夏季多施磷肥、适量施氮肥;冬季多施钾肥、磷肥,增强植株抗寒力。
中耕除草
油茶林每年应除草、松土2次。夏季林内杂草生长迅速,5~6月应进行第1次松土、除草,第2次在8月下旬至9月。造林当年应浅松土避免伤根,以后逐年加深。可根据杂草种类和季节施除草剂,如杂草生长旺盛的季节可施用草甘膦。
修剪
11月至翌年2月为油茶的缓慢生长期,愈伤容易,最适宜修剪。油茶幼木的剪定以整形为主,应轻度修剪,控制徒长枝,除去弱小枝条,促进新梢发育和主侧枝生长;目标是培养出低矮紧凑的圆柱形的树冠与开张的树形,使植株提前结果、丰产。幼木前3年应摘除花蕾,促进植株营养生长、树冠成型。成林的剪定要依树而异,如树冠浓密的适度重剪,稀疏的轻剪;树冠下部和内膛枝适度重剪,树冠中上部和外围轻剪;长势弱的植株适度重剪,长势旺的轻剪。
放蜂
油茶异花授粉条件下坐果率高,因此可在油茶林中放养大分舌蜂、油茶地蜂等土蜂来为油茶授粉,促进高产。可通过挖坑招引土蜂筑巢、引放交尾过的雌蜂等方式使土蜂在油茶林内安家。为保护土蜂,10~11月土蜂羽化出土的时期内不应在林中烧火、喷施农药。
收获及贮运
为保证高含油率和高品质,必须在果实充分成熟后才能采收,果实有3~5%出现自然开裂现象时是最佳的收获时期。收获的果实可用晾晒的方式使其开裂,随后取出种子进行晾晒,经过除杂、筛选、分级、脱壳等工序后用于榨油。阴雨天时应把种子铺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每日翻动1~2次,防止种子霉烂或发芽。长途运输时应以果实的形式储运,到达目的地后应及时处理、加工。油茶种子不耐贮藏,应尽量缩短贮藏时间,贮藏方式以剥壳真空贮藏为最佳。
病虫防治
油茶的主要病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茶苞病等。油茶炭疽病在潮湿炎热的季节蔓延最快,每年4月开始发病,侵染嫩叶、嫩枝直至导致落果、落蕾、枝条枯死,甚至导致全株死亡;可用波尔多液加茶枯水、多菌灵、退菌特等药物防治。油茶软腐病主要危害叶、芽、果实,一般从叶边缘开始发病,在阴雨期迅速扩张,导致裂果、落果;可用波尔多液、多菌灵等防治。
油茶的主要虫害有油茶毒蛾、油茶尺蠖、山茶象等,4~10月是油茶主要害虫的关键时期。油茶毒蛾常聚集危害叶片,可用阿维菌素、烟草水、白僵菌等防治。油茶尺蠖主要啃食叶片,可用挖蛹、喷施苏云金杆菌或松毛虫杆菌菌液、喷洒阿维菌素等方式防治。山茶象危害油茶种子,可用糖醋液诱杀、喷白僵菌液、绿色威雷等方式杀灭。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油茶是中国的主要木本油料作物,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中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油茶制成的茶油,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90%以上,且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等营养素,色泽金黄、口味香醇,具有与类似橄榄油的优良特性,享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是优质的食用油。
药用价值
油茶的根、叶、花、种子及种子榨取的油均可入药。根有清热解毒、止痛消肿的功效;叶能解毒、止血;花可凉血止血,治吐血、咳血、便血等;种子含油茶皂甙,有行气、润肠、杀虫,治腹痛、便秘,杀灭蛔虫、钩虫等功效。茶油性寒、味甘,能清热化湿、杀虫解毒,可用于治腹痛、蛔虫、烫伤等。种子榨油后剩余的渣滓称“茶油粑”,也可解毒杀虫。
工业价值
油茶种子和茶油是化工、轻工、食品、饲料工业产品等产业的优良原料。茶油可用于生产助剂和表面活性剂,制取油酸、硬脂酸、甘油等,制肥皂、机械润滑油、防锈油等各种工业产品。茶油天然温和,与皮肤的亲和力好,是优良的化妆品用基础油,可用于生产化妆水、洗发乳、卸妆油等各种各样的化妆、洗护用品。油茶壳可用于制备木糖醇、糠醛,生产活性炭及食用菌培养基。油茶种子榨油后残余的饼粕还能用于生产皂素、蛋白、饲料等。
生态价值
油茶耐旱、耐贫瘠、长寿,利用周期可达百年,是中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带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优良造林树种。油茶树不易着火,可用于栽植防火林带。油茶对二氧化硫抗性强,抗氟和吸氯能力也很强,还能吸收并抵抗光化学烟雾等有害污染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
相关数据
2024年10月,第二届中国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会上发布的由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组织编写的《乡村振兴特色优势产业发展(2023)》系列蓝皮书显示,2023年全国油茶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提升,全国油茶林面积达7275.55万亩,低产林改造550万亩,茶油产量达到8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