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黄河》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了宣传治理
黄河的意义,于1957年12月30日发行的,志号为特19的
特种邮票。
发行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对黄河的真正治理工作。1952年10月30日至10月31日,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1955年7月18日,国务院第15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的决议。综合利用规划包括远景计划和第一期计划两部分。从此,中国人民不仅要实现几千年来盼黄河水清的愿望,而且还要利用它,做到水土保持、大面积灌溉、大量发电和利于航运,真正把害河变成利河。
1957年12月30日,为了宣传治理黄河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治理黄河》特种邮票,全套4枚。
制票参数
(参考资料)
票面图案
《示意图》(119),邮票刷色为桔红色,图案采用了治黄委员会提供的黄河综合利用第一期工程及远景示意图。图中从西至东沿河画有四个圆圈标志:第一个指刘家峡水库和电站,位于甘肃兰州以西附近;第二个指水土保持重点区,在陕北;第三个指三门峡水库和电站,位于山西和河南交界处;第四个指航运,远景规划轮船通航。图案左方标有“黄河综合利用第一期工程及运景示意图”字样。
《电力》(120),邮票刷色为蓝色,图案采用了三门峡水电站外景。图案左方标着“治理黄河远景”“电力”“2300万千瓦”字样。
《航运》(121),邮票刷色为枣红色,图案描绘了综合利用黄河远景航运图。图案左方标着“治理黄河远景”“航运”“3610公里”字样。
《灌溉》(122),邮票刷色为深绿色,图案描绘了综合利用黄河远景灌溉图。图案左方标着“治理黄河远景”“灌溉”“11600万亩”字样。
邮票赏析
该套4枚邮票左方均标有与图案相关的字样,并以黄河流域主要农产品棉花、麦子和玉米组成边框,既象征综合利用黄河必将对中国农业发展及人民生活所起的巨大作用,也巧妙地装饰了画面,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示意图》(119):整个图案采用棕黄色为基调,寓意黄河流过的黄土地,别具匠心。
《电力》(120):画面中,在巍巍群山的环抱中,滚滚黄河之上耸立着雄伟的拦河大坝;三门峡水电站的发电,通过高压输电线路,送往工厂和农村,支援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航运》(121):画面中,在过阔的河面上,一艘艘巨轮满载着建设物资和旅客,进行繁忙的运输工作。
《灌溉》(122):画面中,在滚滚滔滔的黄河岸边,一望无际的田野,沟渠纵横,绿油油的禾苗苗壮成长,呈现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收录情况
《治理黄河》邮票被收录进以下集邮书籍中:
外界评价
原天津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教授、天津集邮协会理事
苏连第:特19《治理黄河》、特35《人民公社》等邮票的图案画面都因其景物多且零散而使设计效果显得静、塞、平、滞,缺乏鲜明生动的流畅感。(《中国集邮年鉴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