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是黄永玉旅居欧洲写生作画时所写的艺术游记散文,全书分《沿着塞纳河》《翡冷翠情怀》两辑。跟随作者的笔触,读者可以欣赏到别样的艺术景观:
巴黎圣母院、
埃菲尔铁塔、菲埃索里山、达·芬奇纪念馆,以及爱伦堡回忆录中提及的洛东达咖啡馆,咖啡馆附近罗丹的巴尔扎克雕像,圣母院不远处的纪念馆,埋葬梵高兄弟的小镇和墓碑,
但丁的家和但丁见到比雅特丽丝的
圣三一桥等。作者敏锐细致,富于幽默感,将旅途中遇到的奇情趣事、与旅居地人们的有趣交往描写得活泼生动,引人入胜。从街道到城镇全景,从文化到市井民风,从建筑到风物风情,从名人到普通市民,俱在黄永玉的绘画与文字里散发着鲜活的气息,堪称一卷认识欧洲人情世相的心灵地图。
1990年前后,67岁的黄永玉游历法国及意大利,每天在巴黎的街头巷尾到处跑,随地画画;在
翡冷翠,每天披挂着20公斤的画具什物流浪四方,半年时光,创作了40幅油画、8件雕塑和一些零星画作。《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记录了这些作品的诞生,也勾勒出人类文化与艺术的浩瀚星空。
黄永玉用文字与绘画复活了塞纳河和翡冷翠的艺术世相,他的若水妙笔使《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清澈隽永、坦荡真实,一如太阳下没有阴影的河流,绘画见证文字的传神,文字向世界敞开绘画的灵魂。巴黎的洛东达咖啡馆,早年聚集着
德加、
莫奈、
莫迪里阿尼、
毕加索、
布拉克、爱伦堡、里维拉等艺术家,黄永玉写下《洛东达咖啡馆的客人》《让人记挂的地方——洛东达咖啡馆》,谈爱伦堡和他的著作《
人·岁月·生活》。说起爱伦堡意味深长的一生,黄永玉感慨系之:“信念和正义藏在心头而混迹于五彩缤纷的尘寰。他世故而又孩子似的天真。任何形式的‘教堂’都容不下他。”对在书中多次提及爱伦堡的黄永玉而言,这番话亦是他的自画。黄永玉就是一个洞晓世故而天真未泯的孩子,纵观他的“人·岁月·生活”,但见他漂泊半生,旷达一世。唯有这样的心性,方能照见这世间复杂的人性,理解生命深处的悲欣。他写意大利天才画家莫迪里阿尼在巴黎病逝,“勤奋、智慧而贫穷,自然容易夭折”,叹息一众画画的兄弟才把莫迪里阿尼送进墓地,他美慧的妻子简妮就跳楼自杀。黄永玉“带着这些忧伤的故事坐在路边为洛东达写生”,想着在巴黎画画的年轻人,“希望他们的创作和爱情,更多的和毕加索的好运接近一点,不那么愁苦,不那么忧伤,让美丽的简妮活着……”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有对艺术的致敬,也有对生命的温柔,更有沉重的思考。住在巴黎的房间,楼上阳台看得到
卢浮宫顶的雕刻,往下可以看到圣女贞德广场,而房间里偶尔飞进来的一只
金丝雀,令黄永玉想到东方人吃鸽子和狗的情形,他心里泛起罪感,因为“它好像一座小小的会飞翔的忏悔台”。巴黎圣母院不远处,是纪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屠杀的几十万死者的纪念馆,黄永玉久不能释怀,在《“可以原谅,不能忘记”》中写下:“阿拉贡代表性的句子刻在正门顶上:‘可以原谅,不能忘记!’这两句话,令身在‘牢狱’之中的我,吞咽不下。”他敬服
罗丹,认为“罗丹是一个人的名字,又标志一个时代的开始”,在《罗丹的巴尔扎克雕像》中,为罗丹穷十年之功做成的巴尔扎克像不被时人理解而出离愤怒,这是黄永玉极少的情绪震动:“巴尔扎克披着晨衣的姿势和神气太像达摩。他赋予那点精神,比巴尔扎克还要巴尔扎克之极!”《高高的圣方济各修院》描写一个七八十岁的老神父,他在圣方济各修院保存了五个展室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珍品,“其重要性在于为今人唾弃毁灭得丝毫无存,而这五个房间却成为中国底层社会学的‘诺亚方舟’”。一篇《离梦踯躅——悼念风眠先生》读来肝肠寸断,里面有太多的信息不忍回望。一幅《晚来秋》的画面上狂风扫荡,是历史的记忆。看到
林风眠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开个人画展,
李苦禅、
李可染以学生身份“每天忙不迭地到会场去‘值班服务’”,黄永玉的慨叹破空而来,令人沉思。黄永玉一生以狂放不羁示人,风趣幽默是他的标志,桀骜不驯是他的性情,自我调侃是他的脱口秀,他的自画像更是极致夸张,而这一切的深处,读者感受到木刻般强烈丰富的痛苦。因其生命本质的纯正而温良,他敬畏同样纯正温良的事物。
作家
李辉:写这本书的过程,正是他爱上意大利的过程。因为,没有这种隐痛于心的爱,就不会对意大利人、意大利文化与风景有如此深切的感悟、理解。怀着这种爱,他把自己融进山水之间,融进历史文化,同时,他自己深深的乡愁,也贯穿其中。他以丰富的情感写意大利,其实也是在写他自己一生的体验。中国的人与事,个人的历史见解,时时穿插其中,他把一本游记,写得充满乐趣,随时可以体会他的幽默、机智、博学。更为难得的是,他为此书精心绘制的画作,与这些美妙文字相互辉映,尽显艺术之美。
黄永玉(1924年—2023年6月13日),湖南凤凰人,土家族。中国当代画家、作家。自学美术,少年时期就以出色的木刻作品蜚声画坛。是少有的“多面手”,国画、油画、版画、漫画、木刻、雕塑皆精通,在中国当代美术界具有重要地位。将文学视为自己最倾心的“行当”,从事文学创作七十余年。诗歌、散文、杂文、小说诸种体裁均有佳作,著有《
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太阳下的风景》《
比我老的老头》《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