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岗辉白
浙江省嵊州下王镇泉岗村而得名
泉岗辉白茶又称前岗辉白茶,因产于浙江省嵊州下王镇泉岗村而得名。该茶始创于清代同治年间,并被列为贡品。泉岗位于四明山的支脉,覆卮山山腰,这里海拔500米左右, 气候适:宜,云雾笼罩,又人形容这里地形为“泉岗大岭头,走路碰鼻头。云雾绕山头,老虎蹲石头。”山上土质肥沃,产茶自然条件甚佳。泉岗辉白茶形状好似圆非圆,盘花卷曲,紧结匀净,色白起霜,白中隐绿,冲泡后汤色黄明,香气浓爽,滋味醇厚,叶底嫩黄,芽峰显露,完整成朵,是中国圆形绿茶中的珍品。
采摘
泉冈辉白一般在谷雨前后开始采摘鲜叶,采摘标准要求严格,上档茶原料为一芽二叶初展,普通茶原料为一芽二叶到一芽三叶初展。要求芽叶肥壮,多白毫。鲜叶采回后,要进行挑选,达到芽叶洁净、大小匀嫩整齐。然后分级分档摊放,分档加工。
生长环境
泉冈辉白产区位于四明山的支脉覆卮山上,前冈岗村就在半山腰。覆卮山海拔800多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雾露蒙密,夕阳早落,晨曦晚照。山上古木蔽荫,猛兽时有出没。当地农民描述前冈村的地理形势是:“前冈大岭头,走路碰鼻头,云雾绕山头,老虎蹲岩头。”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出产名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加工工艺
泉冈辉白采制工艺十分精湛,一丝不苟。一般在谷雨前后开始采摘鲜叶,采摘标准要求严格,上档茶原料为一芽二叶初展,普通茶原料为一芽二叶到一芽三叶初展。鲜叶采回后,要进行挑选,达到芽叶洁净、大小匀嫩整齐。然后分级分档摊放,分档加工。整个制作工艺,分为杀青、初揉、初烘、复烘、炒二青,煇锅6道工序。 泉冈辉白似圆非圆的特殊外形的形成,主要是在煇锅工序。茶叶在斜锅内,用双手将茶叶向锅壁徐徐推动,不停转动,茶叶随着转动慢慢卷成圆形。煇锅全过程约经3个小时,直到茶叶盘花卷曲、煇白起霜为止。
炒制工序
炒制分杀青、初揉、初烘、复烘、炒二青和辉锅等六道工序。
杀青的锅温为200 ~ 220℃,每锅投叶量约为1.5 ~ 1.7千克,采用竹筷叉翻炒,多闷少抛,时间为8 ~ 9分钟。初揉时将杀青叶趁热用双手滚揉,揉至有粘手感即可,时间为2~3分钟。初烘时将揉叶解块后,用冲(形似烘笼,当地俗称“冲”)在炭火中烘焙,温度约900C,烘至叶色转暗,不沾手即可下烘。再复揉2 ~ 3分钟。解块后再复烘,温度约600C,时间10 ~ 12分钟。炒二青用斜锅,锅温为1200C左右,每锅投叶量为2.5 ~ 3千克复烘叶,用双手推炒,炒到外形略圆并能分开为止,时间约为30 ~ 35分钟。辉锅是形成辉白茶外形特征的一道关键工序,在斜锅内进行,每次投叶量为两锅二青叶,锅温前期略高,为1000C左右,后期逐渐降至30 ~ 400C,方法是用双手轻轻推炒,时间需3 ~ 4小时,一直炒到茶叶外形盘花卷曲,辉白起霜,即制成毛茶。然后稍经摊凉,筛去茶末,拣作黄片、杂物等,再用铁皮箱密封贮放。
养生功效
浙江绿茶泉冈辉白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历史渊源
浙江绿茶泉冈辉白主产于嵊县东北与上虞毗邻的前岗村,因所产成茶色泽绿翠起霜,故以“前冈辉白”名之。后改前冈为泉冈和平水珠茶一样,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唐宋时的浙江绿茶剡溪茶是制成团饼的,宋末明初改制成散茶,至于何时形成这种似圆非圆形状,尚未见确切记载。但茶学界多数认为浙江绿茶泉冈辉白要早于平水珠茶,就是说浑圆的平水珠茶是从似圆非圆的浙江绿茶泉冈辉白演变而来的。这样,浙江绿茶泉冈辉白的外形至少在清初已形成。清康熙、雍正年间,海禁大开,平水珠茶开始外销,到嘉庆、咸丰年间逐年扩大,至同治、光绪年间达到鼎盛。为了适应外销的需要,不断改进炒制工艺,提高圆结程度,增进外形的美观。但浙江绿茶泉冈辉白仍保持清初原有的制形。于是两者各行其道,一为出口绿茶,一为内销名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2 16:03
目录
概述
采摘
生长环境
加工工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