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会庵
青浦区重固镇通波塘街的景点
法会庵,位于青浦区重固镇通波塘街。相传于元至正十年(1350),由僧人开山,原来又名戴坟庵。清乾隆二十年僧明璧重修,咸丰年间毁,以后再修,改作尼众道场,定名为法会庵。1993年恢复宗教活动。1995年9月正式登记。
地理环境
法会庵在重固镇北市,通波塘东岸,庙泾桥北堍。相传系青龙寺下院,原房廊十间,占地十余亩,尼众十人,香火较盛。清咸丰战乱时被毁。光绪十一年(1909年),里人朱丁氏建茅屋三楹复之,挽“了深”来茅庵住持,讲经传教,苦行佛事,博得善男信女崇敬,香火日盛。宣传元年(1909年)重固镇陆周氏等发起墓捐,遂将草庵改建为瓦房十间,增添佛象,遂重具规模
历史发展
解放初期,佛事渐减,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法庵寺受到冲击,佛象被毁、经书被焚、法器被砸、房廊先后被农业中学、镇办厂所占用,尼姑出庵做镇办厂职工。政府发还了原有房产、主持尼(了悟)等还庵,在县宗教事务所和上海市佛教协会扶助和善男信女们的支持下。重装佛象,汇集经典,增添法器,佛事活动,恢复正常,香火日盛。法会庵有殿二进、房廊十余间。已成为青东地区一大佛地。现已形成初一、十五较大规模的庙会。
邻近景点
通波塘是重固老镇的发源地,有三桥横跨,将通波塘东西两街连通。通波塘东街的北端是修复后的“法会庵”,通波塘西街中端(现电影院位置)改建为福泉山博物馆。
通波塘老街现有建筑全部拆除,重建范围以福泉路桥为基准,向南延伸50米,向北延伸200米至法会庵。老街的重振将结合“一庵、一馆”的风貌。
从旅游文化商业的功能定位出发,依托“法会庵”,通波塘东街北端以佛教宗教用品店和茶馆等为主,形成“庙会商业”;依托“福泉山博物馆”,通波塘西街以休闲商业为主,设置餐饮休闲区,形成“静、雅、文”的商业氛围,与东街“庙会商业”对比。
相关资料
上海青浦法会庵发起“爱心家园志愿者活动”
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法会庵应广大居士的心愿和要求,于二OO五年四月成立了念佛堂
念佛堂是广大居士一心念佛、修身养心、了脱身死、出三界、离苦得乐的清净道场。
法会庵念佛堂成至今,现有众多居士住在法会庵,在法会庵法师的主持和带领下,一心念佛,看经书、听经文,
居士们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相帮助。有些居士来了以后心情舒畅了,身体也比以前好多了,住在寺院都不肯回家。真诚祝愿有缘居士来法会庵宏扬佛法,勤修三学,南无阿弥陀佛。 二OO六年四月法会庵成立了爱心家园,现在欢迎您加入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法会庵爱心家园慈善志愿者行列。
如果说文化教育事业是佛教生命力的话,那么慈善事业就是佛教慈悲精神的体现。用佛陀的教育指导人生,用佛陀的慈悲心去奉献人生。欢迎每位爱心家园志愿者参加我们的慈善事业的行列,让我们用慈悲的心灵关怀众生;让我们用慈悲的眼睛看待万物;让我们用慈悲的话语随喜赞叹;让我们用慈悲的双手广结善缘。
伸出你的双手,奉献一片真诚,为世界增添一道希望的彩虹。让您、让我、让他、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你慈悲奉献,我随喜赞叹,他得到快乐无限。让我们大家一起把佛陀慈悲的精神普照三千。
从今天开始各位居士可以把自己不需要穿的旧衣、裤、旧棉被整理好,或寄或送到法会庵爱心家园,由法会庵爱心家园统一整理、打包,送往上海市慈善委员会
相关游记
重固镇的那天,在重固镇波塘东道无意中发现了一座“法会庵”,据说这座庵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带着好奇之心进去参观,正门没有开,紧紧的上了锁,找到边门进门而入,里面静悄悄的,只看到院子里有几个人在拣菜,好象是准备午饭的菜吧,既然已经进去了,就到里面参观吧,拣菜的人看到陌生人进入就打了招呼,并且介绍了“法会庵”的概况,参观了他们的地道战,参观了在那里养老的老人,那些养老的老人来自上海等地,年龄都已经在七旬以上,真所谓是称得上七老八十的人了,她们生活在空气新鲜的地方,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没有烦恼,每月只要支付300元钱的生活费就可以供吃供住,逢年过节的时候可以回家,也可以让小辈前来看望,特地为住在那里的老寿星拍了照,她们都很开心,回家后又给她们印了每人一份的照片,今天已经从邮局用挂号的办法寄往“法会庵”,让她们共享,也为她们的欢乐而开心。
然后又参观了了悟师太的住房,她已是九十四岁的高龄,她在出生六个月的时候就被送进这里,在八个月的时候就剃发为尼,至尽已是九十四岁了,她只能卧在床上,由其他尼姑伺候,但是她的思维还很清楚,看到新来的人表示欢迎。
“法会庵”原来是个小庙,现在已经大变样了,目前为了改善老人的居住条件,为了让“法会庵”加快建设,她们正在募集资金,大家也捐助了各人100元,为老人的幸福出点微力,希望她们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9 10:24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历史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