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溪,俗姓李,佛名法常,号牧溪,
四川人,大概时间为
宋末元初,具体生卒年月不祥,但有资料记载牧溪于公元1281年逝世。代表作品有《老子图》《
松猿图》《远浦归帆图》《潇湘八景图》。
南宋画家牧溪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擅长画山水、蔬果、和
大写意泼墨
僧道人物,从这张《六柿图》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六个
柿子随机的摆设,用在每个柿子上不同的笔墨、虚实、阴阳、粗细间的灵活运用,作品呈现出静物作品的“随处皆真”的境界。
史籍关于牧溪的记载语焉不详。元代
吴大素《松斋梅谱》有关于这位画家比较多的文字描述:“僧法常,蜀人,号牧溪。喜画龙虎、猿鹤、禽鸟、山水、树石、人物,不曾设色。多用
蔗渣草结,又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缀。松竹梅兰石具形似,荷芦写,俱有高致。”
牧溪的画被归为
禅画的范畴,禅画不同于
文人画,不拘泥于笔墨或气韵,“将生命的解脱视为最高存在意涵。一切存在现象都是生命最纯真的现实界的烙印…禅者一生随时皆处于生命的转化以及变与不变之间,时时与处处
皆能展现玲珑透彻的生命
样态,所有墨迹、语录都留待悟者与悟者间的机锋应对”(潘示番语)。
但在当时的文人画领域,对牧溪的评价很低,比如元人
汤垕着《
画鉴》说:“近世牧溪僧法常作墨竹,粗恶无
古法。” 明
朱谋垔在《
画史会要》中也说:“法常号牧溪,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人物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饰,但粗恶无古法,诚非雅玩。”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没有体会出牧溪作品的妙处,比如晚明高僧雪峤圆信的对牧溪作品有这样的一段描述:“这僧笔尖上具眼,流出威音那边,鸟鹊花卉,看者莫作眼见,亦不离眼思之。
径山千指庵圆信。”
但对牧溪最大的赏识却来自日本,当时的日本僧人把牧溪大量的作品带到了日本,他的作品主要收藏在日本。牧溪传世之作《观音、猿、鹤》三联幅、《龙、虎》对幅、《蚬子和尚图》、《潇湘八景图》、《渔村夕照图》、《远浦归帆图》、《平沙落雁图》等都在日本收藏。当时日本幕府将收藏的
中国画按照上、中、下三等归类,牧溪的画被归为
上上品。
日本著名作家
川端康成曾经这还有谈到牧溪:“牧溪是中国早期的禅僧,在中国并未受到重视。似乎是由于他的画多少有一些粗糙,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几乎不受尊重。而在日本却受到极大的尊重。中国
画论并不怎么推崇牧溪,这种观点当然也随着牧溪的作品一同来到了日本。虽然这样的画论进入了日本,但是日本仍然把牧溪视为最高。由此可以窥见中国与日本不同之一斑。”
南宋画家,日本古籍《松斋梅谱》中评价牧溪的绘画“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缀。”中国《
画继补遗·卷上》载:“僧
法常,自号牧溪。善作龙虎、人物、芦雁、
杂画,枯淡山野,诚非雅玩,仅可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其画笔墨淋漓,颇具禅意。遗迹多流日本。其《远浦归帆图》真迹藏于
京都国立博物馆。其《
松猿图》对
日本禅画尤有影响。甚至被评为“日本画道的大恩人”。 代表作《潇湘八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