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
2019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是2019年2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谢晖。
内容简介
法理学源于法制实践,但它同时也应高于法制实践,因此,理想性是法理学应有的品格之一。法律的理想性正是为了使我们的法制实践变得更为美好。20世纪80年代,法学界对法律的信仰问题、法律的观念变革问题等给予了一定的重视。《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是笔者在法律信仰问题中探索的一个记录。其中既有关于法律信仰基本理论的探索,也有关于法律信仰建立之基础的探索,总地来说,主要是侧重于学理的探讨。《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坚持法律信仰是指在“真理”和生活必须意义上的一种心理笃信和行为恪守状态.提出了世俗法律信仰、法律信仰冲突等一系列较新的概念和问题。
作者简介
谢晖,1964年生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法学学士,哲学博士。现任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于宁夏大学、宁波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曾获得首届“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首届山东省“泰山学者”,山东大学“泰山学者特聘教授”,首届山东大学人文社科“杰出学者”,山东省第一届、二届“百人工程”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奖励、称号。出版、发表个人学术、文学作品25部,其中合著两部;发表学术论文210篇,学术随笔和散文220余篇;主编《法理文库》、《公法研究》、《民间法文丛》、《法意文丛》、《民间法》、《法律方法》等学术丛书和刊物。组织和主持系列学术会议“全国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术研讨会”、“全国法律方法论坛”等学术活动。
图书目录
第一章法律信仰概说
第一节法律信仰:历史、对象及主体
一、历史:法律信仰发展的三部曲
二、法律信仰的对象:法律及其正义性
三、主体:法律信仰的主观条件及其与法律的相契性
第二节法律信仰的概念及其意义
一、法律信仰概念的法理学透析
二、法律信仰概念的具象分析
三、法律信仰概念的意义
第三节法律信仰与法律怀疑精神
一、绝对法律信仰与法律怀疑精神禁锢
二、法律怀疑精神在现代社会对理性法律信仰的应然价值
三、法律怀疑精神促成理性法律信仰的外在条件
第二章法律信仰的三个法律因素
第一节法律信仰与规范神圣
一、规范神圣与法律神圣
二、规范神圣:法律信仰的基础和前提
三、法律信仰:规范神圣的主体表现和对主体的结果
第二节法律信仰与法律权威
一、法律权威:法律信仰生成的客观机制
二、法律信仰:法律权威树立的主观机制
三、以法律权威塑造法律信仰,以法律信仰树立法律权威
第三节法律信用:法律信仰的实践要求
一、法律信用的学理含义
二、法律信用的构成要素
三、法律信用的本质
第三章法律信仰冲突
第一节法律信仰冲突:本质·对策·意义
一、法律信仰冲突:本质及根源
二、法律信仰冲突的调整原则
三、法律信仰冲突与理性法律信仰
第二节法律信仰的外部冲突
一、法律信仰之外部冲突概述
二、法律信仰外部冲突的具体表现
三、法律信仰外部冲突的调控
第三节当代世界的法律信仰冲突
一、世界性法律信仰冲突的内涵及特征
二、当代世界法律信仰冲突的主要表现
三、当代世界法律信仰冲突的症结:公平与效益
第四章法律信仰的价值基础
第一节法律价值:含义·学说·分类
一、价值的一般含义
二、法律价值及其特征
三、法律价值分类
四、研究法律价值的意义
第二节价值法律化与法律价值化
一、法律价值与法律的价值(法律作用)
二、价值法律化:由价值推导的法律
三、法律价值化:由法律推导的价值
四、价值法律化与法律价值化的区别及区别两者的意义
第三节法律双重价值论
一、现状:我国目前的法律最高价值学说
二、价值:自由与秩序之二重性
三、法律规范与法律双重价值
四、法律双重价值的人性成因
第四节法律价值体验
一、体验与法律价值体验
二、法律价值体验的过程:环节与要素
三、法律价值体验与法律价值实现
第五节法律中立:理性法律信仰的价值基础
一、法律中立的含义分析
二、法律中立的成因探析
三、法律中立的价值定位
四、法律价值中立三题
第五章法律信仰的社会——主体精神基础
第一节礼俗社会的民族精神:伦理精神
一、礼俗社会的基本精神是伦理精神
二、伦理至上:中国意识的基本特征
三、中华民族精神的伦理特质及其在当代的意义与挑战
四、儒家伦理与现代法律的冲突
第二节法理社会的民族精神:法理精神
一、法理社会及其民族精神要求
二、中国的法理社会走向
三、从法理社会看中华民族精神重构
第三节法律信仰与民族精神转型
一、中华民族精神:从伦理到法制的转型
二、法治:中华民族精神转换的主导价值取向
第四节拯救还是自救:法律信仰的个体精神基础分析
一、拯救:一种积淀于全民的心理倾向及其对法治的致命影响
二、自救:一种新的人格精神及其与法治的相契性
三、培育我国法治的人格精神基础
第六章法律信仰的制度基础
第一节人治制度、权力私化与政治拜权教
一、封建专制政治:权力私化的基础
二、权力私化:中国人的“资本”
三、“政治拜权教”:一种持久的社会意识
四、现实的反思
第二节法治社会的权利权力结构
一、权利与权力界分及其对我国改革的意义
二、权利与权力界分:法制现代化的奠基石
三、注重权利与权力的分化,促进我国法制的现代化
第三节当代中国的权利权力结构及其变革
一、权利与权力的功能背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症结及其消解
二、寻求中国权利权力的结构性变更——以政企变革为例
第四节法治权力:法律信仰的权力基础
一、法治权力的一般含义
二、法治权力的基本要求
三、法治权力与本土资源
第七章法律信仰的经济基础
第一节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整
一、市场经济与法律:历史现象的联系
二、市场经济与法律:社会本质的联系
三、建立市场经济的法律机制
第二节市场经济的法制选择
一、法制选择:含义界定及经济形态的考察
二、市场经济的法制选择:内容及定性分析
三、充分法治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第三节市场经济法律主体论——一份经济关系与法律表达的比较研究
一、市场经济法律主体形态:个体化
二、市场经济法律主体人格:个性化
三、市场经济法律主体行为:个别化
第四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法理的革命
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宏观调节模式的变化:由个别调节到普遍调节
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微观调节模式的变化:从道德调节到契约调节
三、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法理的革命
第八章法律信仰的理论障碍
第一节法律工具主义的表现、成因及特征
一、法律工具主义及其表现
二、法律工具主义的成因
三、法律工具主义的特征
第二节法律工具主义的危害
一、法律工具主义危害概说
二、法律工具主义与法的曲解
三、法律工具主义与法的失落
四、法律工具主义对法治的危害
第三节克服“法律工具主义”的理论对策
一、现代法律以权利为主导的社会结构根据
二、现代法律的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
三、赢得民心,使法律成为大众的信仰对象
后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7 20:14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