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意洲上,无暑清凉之东,有一座白墙灰瓦围拢起来的小院,远远的望去,在青翠的苍松掩映之中,一幢红色的垂花门,还有门槛旁一对白色石鼓格外的醒目。这就是山庄内的佛教寺院——法林寺。门额上是康熙皇帝御题的“般若相”,进入园内,一眼看到院内正殿的门额上悬挂着是康熙的御笔“法林寺”。
春日的避暑山庄,山含情,水含笑,风光旖旎,波光粼粼的塞湖水澄澈清碧,错落的洲岛像镶嵌在碧波里的美玉,曲曲折折的芝径云堤将游人们的视线吸引到如意洲岛上。岛上粉墙黛瓦、古朴典雅的建筑群既有江南民居的特点,又不失帝王家的大气,与这组建筑群毗邻的法林寺就坐落在如意洲东部幽静的山坳里。该寺庙建于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是清朝在承德建造最早的寺庙,是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16景。寺庙远离喧闹的尘世,给人一种沉寂神秘之感。
法林寺坐北面南,主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门殿为垂花门,上悬康熙皇帝御题“法林寺”匾一面。进门后两架转经筒分置门内两侧,每架上有6个嘛呢轮,计12个。每个嘛呢轮内外都刻写有6字真言和经咒,据说用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每推动一圈,即表示将咒念了一遍,与诵读同功。正殿:主尊为无量寿佛,左右为救度佛母。无量寿佛是自在王佛的弟子法藏,本是一国王。《无量寿经》上讲:当时有一国王,闻王说法,心中欢悦,抛弃国家和王位,出家为沙门,法号“法藏”,在佛前发四十八大愿,经过无量劫难,法藏积累无量功德,后果然成佛,号无量寿佛。 东配殿:供雷神一尊,雷神又称雷公、雷师。古代神话中司雷之神。道教认为雷霆可以为天“代言”,“主天之灾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由
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化生雷声普化天尊,专制九霄三十六天,掌握雷霆之政。 西配殿:供龙王一尊。龙王是传说中司兴云降雨之神。有诸天龙王,四海龙王,五方龙王等。遵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旨意,领施雨安坟之事。法林寺有两个最为突出的特点:一是它为清帝在承德建造最早的寺庙,栉风沐雨历时了三百个春秋;二是它为一座供奉佛道两教神像的庙宇。在清代,每年阴历六月二十日,热河总策率苑丞带各种供品虔诚地来这里祭神,祭神后,诸官开怀畅饮,祈求一年的平安,每月初十日喇嘛还要在此念经。
法林寺既汇聚了辉煌盛世的风光,也经历了乱世的凄风苦雨。从清末无钱修葺,任其倾废,后又经军阀、日寇、国民党的大肆破坏,到解放时寺庙破损的程度已非常严重,殿内精美的佛像和供器也被洗劫一空。到2002年
承德市文物局对其进行落架大修,文物工作者开始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按档案记载,复制佛像、供品等,经过一年多的制作,复制后的佛像在避暑山庄肇建300周年之际恢复陈设,使复原后的法林寺这座具有特色的寺庙又重现了当年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