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温·加里格斯·波林(Edwin Garrigues Boring,1886年10月23日—1968年7月1日)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
心理学史家、克拉克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1924~1949年兼任哈佛大学心理实验室主任,从事感知觉研究。他对“月亮错觉”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提出了新的解释。192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9年获美国心理学基金委员会金质奖章。他是《美国心理学杂志》的编辑和创建者之一。曾任《现代心理学杂志》主编。1968年卒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
他的主要著作有:《实验心理学史》(第一版1929年,修订版1950年)、《实验心理学史中的感觉和直觉》(1942)、《心理学——实用教科书》(1948)、《历史、科学和心理学》(1948)。其中《实验心理学史》自1953年以来一直是美国大专院校心理学史的标准课本。
他在哈佛大学从事感知觉的实验研究,有关皮肤感受性、视觉大小常性、月亮错觉等研究,被视为经典性的。但他所发表的论著,绝大部分是理论性的。他作为心理学史专家而闻名于世。他的《实验心理学史》于1929年首次出版,1950年再版,为美国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史著作。该书主旨在于把有创造性的科学家和时代精神汇合在一起,说明二者的相互作用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他的另一本著作是《实验心理学史中的感觉和知觉》。该书所搜集的资料非常丰富,但影响却不如前书。
所谓“视觉歧义”,是因版面语言表达意义模糊,使得两个(或几个)本不相干、毫无联系的新闻事件(或其他版面元素)令读者视觉产生联系,误读成一个新闻报道(或一个事件)。这种“技术性故障”有时对版面伤害或许不大,如某都市报2003年10月14日头版头条导读“列宁遗体穿新衣”,标题下方的主图是一警察和戴着白口罩的数人(其中一人穿白大褂)在查验一具躺在床上的半裸尸体。猛一看,读者会误以为“列宁遗体穿新衣”就是这幅图片的标题。实则不然,下方的文字是:“击毙逃匪——10月13日,在菲律宾南部桑托斯将军城,国家警察总监埃夫瓦内检验印尼籍‘伊斯兰团’成员、爆炸专家科兹的遗体。”对这种一般意义的“误读”、“误听”,读者明白后或许莞尔一笑。而有些时候,某种场合,版面语言不准确、不合适,造成特殊意义上的“视觉歧义”,就会产生不良影响,引起读者不满、上级不满,甚至成为“政治差错”。
纽约阿普尔顿-世纪-克罗夫茨公司1929年出版,1950年修订第2版。商务印书馆1935年出版高觉敷的中译本;1981年又出版高觉
敷译的第2版。本书初版共6篇24章,1950年修订版有较大修改,扩充到9篇27章。据作者说,新版有一半是新的著作,另一半用了旧版2/3的材料。本书全面地阐述了近代心理学在科学和哲学思潮影响下在西方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着重叙述了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和它在德、奥、英、美等国各个心理学派的建立和发展。本书的特点是作者知识渊博,既强调了
实验心理学产生的时代和思想背景,又详述了各个学派代表人物之间的沿袭关系,对一些著名心理学家生平和观点的叙述尤为深刻生动。作者认为“时代精神”和“伟大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并认为二者不是互相排斥,而是每一种历史过程的正面和反面。本书还有一大特点,即每章有详尽的附注,列出每一章中各节和主要心理学家的著作以便读者作进一步研究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