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纹信天翁
信天翁科信天翁属动物
波纹信天翁是大型海鸟,体型大的波纹信天翁身长可以达到1米以上,双翼展开在2.5米以上。北太平洋的黑背信天翁在太平洋北部到南部的热带地区之间游弋。波纹信天翁总是在南大洋的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南部相连的水域翱翔。
飞行特点
波纹信天翁最能适应海上生活,属于典型的大洋鸟。是鸟类中杰出的滑翔冠军。波纹信天翁的双翼狭长,便于在气流中逆风飘举和顺风滑翔。波纹信天翁滑翔的时候,会利用气流的变化。如果上升气流较弱,它会俯冲向下,加快飞行的速度。如果高度下降,它又会迎风爬升。
每当海面上狂风怒吼,巨浪滔天的时候,波纹信天翁却飞的安逸自在。近海的低空气流由于受到海岸的阻隔,通常比高空的气流缓慢,波纹信天翁会在两层气流间做螺旋形的飘举和滑翔,可以几个小时不用扇动翅膀。有时,它们在低空随着气流的上下,身体左倾右斜,宛如滑翔机,身影矫健。它们在飞翔中只要把腿伸开或者闭合脚蹼,就可以象舵一样自如地改变飞行方向。并且可以不停地连续地飞行几百公里。
外形特征
波纹信天翁以毫不费力的飞翔而著称于世——它们能够跟随船只滑翔数小时而几乎不拍一下翅膀。它们为减少滑翔时肌肉的耗能而体现出来的适应性之一是有一片特殊的肌腱将伸展的翅膀固定位置,其二是翅膀的长度惊人,较之鹱形目其他科的鸟类,波纹信天翁的前臂骨骼与指骨相比显得特别长,翼上附有25~34枚次级飞羽,相比之下,海燕仅有10~12枚。于是,信天翁的翅膀如同是极为高效的机翼,高“展弦比”(翼长与前后宽之比)使它们能够迅速向前滑翔,而下沉的机率很低。这种对快速、长距离飞行的适应性令信天翁得以从它们在海岛上的繁殖基地起飞,翱翔于茫茫的汪洋大海上空。
分布范围
波纹信天翁的分布非常明显,这与南极洲和南美洲、非洲及澳大利亚南端之间的海洋带受风影响有关。南纬45°~70°集中了数目最多的个体和种类,但它们也在南半球的温带水域繁殖,同时少数种类的分布区域进入了北太平洋。加拉帕哥斯群岛和厄瓜多尔外海的拉普拉塔岛上的加岛信天翁在赤道处繁殖,那里的气候受到寒流洪堡洋流的影响。
而短尾信天翁(主要在日本和台湾外海的岛屿上)、西北太平洋的黑脚信天翁和夏威夷群岛的黑背信天翁均在北太平洋繁殖。如今,北大西洋没有波纹信天翁繁殖――尽管在180万年~1万年前的更新世曾有,也尽管人们知道那些误入北大西洋的信天翁中有少数已存活了数十年。造成今天波纹信天翁在北大西洋没有种群的原因很可能是后更新世的扩散现象没有在那里发生。
分类学
脊索动物门——鸟纲——鹱形目——信天翁科——信天翁属
繁殖方式
波纹信天翁寿命相当长,平均可存活30年。但它们繁殖较晚。虽然3~4岁时生理上就具备了繁殖能力,但实际上它们在之后的数年里并不开始繁殖,有些甚至直到15岁才进行繁殖。刚发育成熟后,幼鸟会在繁殖季节临近结束时出现在繁殖地,但时间很短;接下来的几年内它们才会花越来越多的时间上岸来寻求未来的另一半。当一对配偶关系确立下来后,通常就会一直生活在一起,直到一方死亡。“离婚”只发生在数次繁殖失败后,并且代价很大,因为它们接下来几年内都不会繁殖,直至找到新的配偶。事实上,一次离婚会导致它们的生殖成功率永久性地降低10%~20%。
大部分信天翁都群居营巢,有时成千上万对配偶将巢筑在一块,只有Phoebetria属的两个种类主要在悬崖的岩脊上单独营巢。有几个种类的巢为一个堆,由泥土和植物性巢材筑成,非常大,成鸟爬上去都有困难。而热带的信天翁较少筑巢;加岛信天翁则根本不筑巢,它们将卵置于足部四处游荡。雄鸟在繁殖期开始时先来到群居地,然后在雌鸟加入后进行交配。
孵卵任务由双方共同承担,一般为几天轮换一次。整个孵化期约为65天(为较小的种类)至79天。对于刚孵化的雏鸟,亲鸟开始时主要是喂育,后来则主要是看护。在出生20天后,看护期结束,接下来成鸟只是定期回到陆地给雏鸟喂食。波纹信天翁的雏鸟白天常常会在离巢30米的周围踱步,寻找阴凉处,但只要亲鸟带着食物一到,它们立即冲回巢中。成鸟会在岸上逗留足够长的时间来辨认雏鸟,喂给它们未消化的海洋动物肉和消化猎物所产生的富含脂类的油。
育雏期间,有些种类的亲鸟双方轮流到遥远的捕食区域去觅食,短则1~3天,长则5天以上。而波纹信天翁更是令人敬佩,雄鸟往往会比雌鸟飞到更远的南方去寻找食物,因此也就要面对更寒冷的海水和暴风雨更多的恶劣天气。雄鸟无一例外地具有比雌鸟更高的翼负载(体重与翼面积之比)。
波纹信天翁长齐飞羽需要120~278天不等。故最长的留巢期也出现在后者身上,包括孵化期在内长达356天,也就意味着波纹信天翁只能隔年繁殖,因为每次繁殖后都必然有一个换羽期。事实上,已知至少有9个种类为两年繁殖一次,包括全部的“大信天翁”种类、灰背信天翁、乌信天翁和灰头信天翁。
人们曾一度以为在不繁殖的那一年,信天翁在海上飞行或多或少都是漫无目的。然而,附于波纹信天翁身上的现代传感器显示情况并非如此,而似乎是个体会朝海上的某个特定区域飞去,并在那里度过大部分时光。一年只产卵一个,孵卵是分工合作的,雌的专门负责孵卵,雄的专门在巢外负责警卫,孵卵需75~82天。
捕食习性
从跟随船只的习性就不难知道,波纹信天翁是出了名的食腐动物,喜食从船上扔下的废弃物。它们的饮食范围很广,但经过对它们胃内成份的详细分析,发现鱼、乌贼、甲壳类构成了信天翁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它们主要在海面上猎捕这些食物,但偶尔也会像鲣鸟一样钻入水中,深度达6米,甚至最深可达12米。
信天翁有时会在夜间觅食,因为那时很多海洋有机物都浮到水面上来。有关信天翁白天和夜间觅食的比例问题,人们通过劝服它们吞下一个传感器的办法便可以获得详细信息。传感器位于胃中,当信天翁吞入一条从寒冷的南大洋水域中捕获的鱼时,体内温度会立刻降低,传感器便将此记录下来。摄入的食物成分比例因种类而异,而这对信天翁的繁殖生物学有很大的影响。
保护措施
波纹信天翁的繁殖群居地由于在孤立的海岛上,没有天敌,因而长期以来一直保护良好。但自从被水手船员发现后,便蒙受了巨大损失:蛋被攫取,成鸟被害。而随着羽毛被用于人类服装和寝具的制造后,它们更是遭到了大肆掠劫。波纹信天翁便因人类征集它们的羽毛而几近灭绝:数十万只鸟被捕杀,种类的繁殖行为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和20世纪50年代早期一度完全停止。这一种类得以生存下来是因为那些未成鸟当时不在繁殖群居地,而在海上游荡,相对比较安全,后来它们按既定航线回来,从而“拯救”了整个种类。
自1954年恢复繁殖以来,日本南鸟岛上的短尾信天翁数量出现了缓慢的回升,现在其中一个主要繁殖群的规模达到了约200对。黑背信天翁则由于太平洋中北部岛屿中途岛成为美国的空军基地而受到了严重威胁。这一鸟类在军事基地和机场跑道周围营巢,结果很多与天线和飞机相撞而死。
而波纹信天翁在海上面临着更多暗中的危险。除了漏油和化学污染物带来的危害,更迫在眉睫的威胁来自人类的捕鱼活动。尽管如今刺网已禁止在公海使用,但所谓的“延绳法”则被广泛用于捕捞海底的鱼类如智利鲈鱼以及中层水域的鱼类如金枪鱼。仅一条捕捞金枪鱼的延绳就长达100公里。延绳布好后,铒钩从渔船的船首会散开去。而对于这种诱惑,波纹信天翁恰恰是难以抗拒。它们吞下了诱饵,结果被钩住了,随后被延绳拖入水中,最终数小时后被捕鱼者连同其他猎物一起拉上来。每年有多达44000只信天翁就这样遇害,从而导致了南部洋区部分种类数量的减少。
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这种威胁,如在夜间布绳。同时,国际组织正在积极说服有关国家和渔船队采取对波纹信天翁无害的捕鱼办法。然而,随着全世界的捕捞船队进一步开发南部海域,一种新的威胁摆在了面前,即人类有可能与波纹信天翁及别的动物直接争夺磷虾、乌贼和其他海洋生物资源,那么势必将影响它们的生存。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02 22:43
目录
概述
飞行特点
外形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