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活字
印刷学术语
胶泥制成的用于排版印刷的反文单字。据中国北宋科学家沈括(1030~1095)所著《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载,泥活字为庆历年间(1041~1048)平民毕昇所发明。方法是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经火烧硬而成泥活字,并用它们在两块铁板上交替排版和印刷。沈括称此法“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书成功,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比德国J.谷登堡活字印书早约400年。
文献记载
据《周益国文忠公集》卷一百九十八载,南宋绍熙四年(1193)周必大官长沙时,称“近用沈存中法,用胶泥铜版,移换摹印”自著的《玉堂杂记》,赠送友人。据元代姚枢姚燧所著《牧菴集》卷十五载,杨古 (姚枢的学生)在1241~1251年间“为沈氏活板”,印成朱熹的《小学》、《近思录》及吕祖谦的《东莱经史论说》等书。所谓“沈存中法”“沈氏活板”,均指沈括记述的毕昇泥活字版,可证毕昇方法在宋、元两代已被掌握应用。
民间应用
道光十年(1830) 苏州李瑶居杭州时雇工10余人,“仿宋胶泥版印法”,印成《南疆绎史勘本》。道光二十四年(1844)安徽泾县塾师翟金生自造泥字10万余,分大、中、小、次小、最小5号字,印成自著诗集,名《泥版试印初编》,字皆宋体,印刷清楚;后又印成友人黄爵滋的《仙屏书屋初集》和其弟《水东翟氏宗谱》。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05 11:41
目录
概述
文献记载
民间应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