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沼泽
泥炭地质学
泥炭沼泽(peat mire)是泥炭地质学,指土壤剖面发育有泥炭层的沼泽。形成途径有水域沼泽泥炭化和陆地沼泽泥炭化。
简介
释文:地表土壤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的地段,其上生长着大量沼泽植物,其下则有泥炭的形成和积累。泥炭沼泽的生成、发展以及泥炭的积累是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总起来说,潮湿的气候,平坦或起伏和缓的地形,排水不畅的水文状况,繁茂的植被,以及稳定而持久的或缓慢下沉的构造条件等诸因素的相互配合,是造成有利于泥炭聚积的自然条件。
根据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现代泥炭沼泽可分为内陆泥炭沼泽、近海泥炭沼泽、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和红树林泥炭沼泽等类型。从植物遗体堆积到形成泥炭层,需要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因此,泥炭沼泽的覆水情况和水介质特点直接影响着沼泽中的植物组合、植物分解程度和泥炭的性质(如灰分沥青含量等)。充分湿润的条件有利于草本泥炭沼泽的发育。
在排水条件好的情况下,木本泥炭沼泽较发育;滞水少氧的情况下,植物死后的分解程度差;反之在活水多氧的条件下,植物死后就容易分解。覆水条件稳定则植物组成变化小;但在覆水条件多变的情况下,则会出现分解程度不同的草本植物遗体和木本植物遗体相互交替的泥炭层
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泥炭沼泽,因地下水和地表水带进的矿物质多,有利于植物大量繁殖,但也容易造成泥炭中灰分较高;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泥炭沼泽,由于矿物质少,所形成的泥炭一般灰分较低。也有人认为矿物质的成分会影响煤质,如氧化钙含量高时,泥炭中的沥青含量较低;而由大气补给的泥炭沼泽一般氧化钙含量较低,沥青含量较高。
形成途径
水域泥炭沼泽化
即由河流(河漫滩、废河道)、湖泊等水域转化而成的泥炭沼泽。
陆地泥炭沼泽化
草甸、森林、冻土区等演变为泥炭沼泽。
藓类泥炭沼泽
以泥炭藓为主的沼泽类型,属典型的贫营养(高位)泥炭沼泽。它是泥炭沼泽发展到高位沼泽阶段时产生的,但也可能直接在矿质土壤上发育。该类沼泽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矿物养分贫乏,因此主要生长藓类植物,常有藓丘形成。
藓类植物持水量大,地表潮湿无积水。藓类植物有尖叶泥炭藓中位泥炭藓等,其他伴生植物很少,乔木几乎消失,偶见枯死的落叶松“站杆”。藓类泥炭有机质含量高,分解度低,呈强酸性反应(pH值35~45),腐植酸含量低。
草本泥炭沼泽
指由多种苔草、芦苇、蒿草、水木贼、睡菜、沼萎陵菜、甜茅等草本植物组成的泥炭沼泽。多分布在湖滨、沟谷、河漫滩以及阶地上的各种洼地中。以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地表常年积水或季节积水,沼泽水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
基本介绍
土壤为泥炭土或泥炭沼泽土。泥炭层一般较厚,最厚可达10米,具有多种草丘微地貌和植物群落。是中国主要沼泽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若尔盖、新疆博斯腾湖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拉萨河谷地、天山、阿尔泰山三江平原
形态特征
从形态特征来看,主要有下列几种:
(1)点状草丘,呈圆形或椭圆形,面积不大,散布在沼泽水分多变化的地段,地表有薄层常年积水,在沼泽边缘最多,是由乌拉苔草灰脉苔草、臌囊苔草等形成的;
(2)团块状草丘,较点状草丘稍大,形如团块,是由嵩草形成的,也分布在沼泽的边缘,丘间常年积水;
(3)垄网状草丘,位于团块状草丘带的外侧。由于水分条件稍好,呈季节性积水,嵩草大量生长,草丘互相连接,形成纵横交织的垄网状,丘间为彼此不连通的湿洼地,犹如网眼一般;
(4)片状草丘,嵩草草丘彼此连接成片,草丘密度约70~80%,地表稍有起伏。片状草丘有极少的不规则的湿洼地,似沟穴,呈湿润或临时积水状态,它分布在一些沼泽的最边缘,丘上多草甸植物
此外,还有垄状草丘等。在东北地区的沼泽边缘多分布着以苔草为主的点状草丘,当地群众称“塔头”;青藏高原沼泽中多分布着以嵩草为主的各类草丘。
分布地区
草本泥炭沼泽主要分布在若尔盖、新疆博斯腾湖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和西藏拉萨河谷地,阿尔泰山、天山、三江平原则多零星分布。草本泥炭沼泽的类型较多。
若尔盖高原沼泽区以木里苔草和藏嵩构成的沼泽类型占主要地位,发育了团块状和垄网状草丘。团块状草丘高20~40厘米,径长一般为50~70厘米,草丘密度为20~40%;垄网状草丘高30~60厘米,丘垄宽窄不一,丘间湿洼地大小也不等,草丘密度为50%左右,丘间洼地为季节性积水。有2~3米厚的泥炭层。伴生植物有垂头菊驴蹄草水毛茛矮泽芹等。开花季节,绿色的草丛中点缀着黄色花朵,群落外貌特别鲜艳。此外,还有毛果苔草乌拉苔草为优势种的草本泥炭沼泽类型。
在长白山、大小兴安岭沟谷和三江平原阶地上的深洼地,零星分布着乌拉苔草-灰脉苔草为主的草本泥炭沼泽。伴生有毛果苔草、狭叶泽芹、睡菜、驴蹄草、小叶樟等。
芦苇泥炭沼泽
芦苇为禾本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大,一般为1~3米,茎的直径也较大。芦苇的适应性很强,但最适宜在常年积水较浅的河边和湖边生活,可形成植株高、生长茂密、面积大的芦苇沼泽。
生长的芦苇植物茎秆含丰富的纤维素。它是造纸工业的优质原料。芦苇残体堆积于水下,可以形成泥炭层。中国新疆博斯腾湖产出的芦苇泥炭,厚度为1~2米,具工业价值。
红树林泥炭沼泽
生长的植物主要为抗盐性的红树林植物,其中主要有红树科秋茄树、红茄苳木榄、海莲以及紫金牛科桐花树等。沼泽内土壤多为滨海粉砂软泥和淤泥,含盐量较高。土壤性质、含盐量以及潮水淹浸时间长短影响红树林群落的成带性分布。红树死亡后,分解很差,有的可积累成红树林泥炭。中国的红树林沼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沿海,在广西和台湾也有少量分布。
矿质泥炭沼泽
水和营养盐类由地下水、地表径流补给、营养物质比较丰富的泥炭沼泽。
酸性泥炭沼泽
位于水位线以上、水源由雨水和大气降水补给、营养不足的泥炭沼泽。典型植物为泥炭藓
泥炭藓湿地的酸性环境为铁铝氧化物的活化和积累创造了先决条件。泥炭藓独特的酸性酚类代谢产物进一步加强了金属-有机碳的交互作用,并在铁铝含量较高的火成岩型湿地中尤为显著。
贫营养泥炭沼泽
又称高位泥炭沼泽。是泥炭沼泽发育的高级阶段。
通常是在地下水位线以上形成的,水源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水内矿物质含量低,矿化度也较低(很少达到50毫克/升),水呈酸性一强酸性;有的可由风的吹扬带来尘埃或有鸟类粪便,但总的是养分贫乏,主要发育贫营养植物,并以藓类植物占优势。该类沼泽的宏观特征是泥炭积累较厚,沼泽中部呈凸起形状,并有藓丘发育。
中营养泥炭沼泽
又称中位泥炭沼泽。是富营养(低位)泥炭沼泽向贫营养(高位)泥炭沼泽发育的过渡型沼泽,水源以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降水混合补给为主,水的矿化度中等(一般不超过80mg/L),水为微酸性;由于养分相对减少,沼泽内既生长着富营养植物,如苔草、油桦等,又生长着贫营养植物,如狭叶杜香甸杜、苔藓植物等。其特征是由于泥炭层增厚,泥炭沼泽表面变得平坦或略微凸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30 11:27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