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会(泮村灯会)
灯会(泮村灯会)
灯会(泮村灯会),广东省开平市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泮村灯会流传于广东省开平市水口镇的泮村乡,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泮村灯会起源于明代,当时官场腐败,社会黑暗,盗匪横行,民不聊生,泮村邝姓十三世祖祁健斋前往拜见曾在泮村执教的名儒陈白沙(1428—1500),询问消灾避祸的办法。陈白沙指示说,泮村有狮山、虎山、象山、马山、牛山五座黑石兽山,五兽镇村,本可确保平安,但作为五兽之王的狮子昏睡未醒,其余四兽捣乱,才导致当地灾祸频仍。他建议乡中各家挂灯鸣炮、敲锣打鼓以吵醒狮子,让它管住四兽。泮村民众听从指点,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正月十三,家家户户点灯鸣炮,摇旗呐喊,响声震天。据说自此以后,泮村又回复了太平景象。由这一年开始,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泮村民众都要举办舞灯活动,以消灾祈福、辞旧迎新。每年台山、新会、鹤山等邻近县市的群众都会赶来参观助兴。泮村灯会倾注了一代又一代泮村人的智慧和热情,反映了泮村人对国家昌盛、社会安宁、家庭美满的美好愿望。
活动流程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泮村乡彩旗蔽日,炮竹声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泮村灯会有一套相对固定的程序和仪式,其过程包括扎灯、送灯、起灯、舞灯、打灯等。下午,扎好的花灯由送灯队伍护送,从书厦村出发,送至厅泉祖祠供奉,并举行三牲醴酒拜神祭祖仪式。正月十三早晨起灯,起灯地点分别位于泮村、大塘、以及塘唇、龙田和书厦三村之一;起灯之后,三个彩灯以不同方向、不同路线,巡游全乡四十多条村,彩灯每到一村,均交由该村村民舞动,花灯绕村场三周后再转往别村,舞灯过程中,以淌水进村、爬墙入宅和一枝独秀等舞技最为引人注目;巡游所有村庄后,三个彩灯分别到固定的地点进行打灯仪式,打灯即将彩灯扎破,此时,村民们一涌而上,争抢灯纸和灯篾,作为吉祥物带回家中保佑六畜兴旺、出入平安,相传泮村地区有龟、鲤和龙三个精灵,人们借用三个精灵的灵珠为彩灯,故打灯仪式分别选在龟山附近的潭江村、鲤鱼山附近的书厦坊和有沙龙的朝金村进行,以示归还灵珠。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泮村花灯工序复杂,工艺精细考究。泮村灯会倾注了一代又一代泮村人的智慧和热情,反映了泮村人对国家昌盛、社会安宁、家庭美满的美好愿望。对泮村的邝氏族人来说,灯会不仅仅是年味的体现,更承载着他们经年累月的回忆,以及对这片故土的热爱。
传承状况
由于能够制作花灯的艺人只余几位,且大多年事已高,年轻人都不愿承传,泮村灯会的花灯制作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和保护。
传承人物
邝枝仔,男,1926年出生,开平市水口镇泮村塘唇村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会(泮村灯会)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地区:广东省开平市,项目名称:灯会(泮村灯会)。
邝活发,男,1968年出生,开平市水口镇泮村塘唇村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会(泮村灯会)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地区:广东省开平市,项目名称:灯会(泮村灯会)。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开平市文化馆获得“泮村灯会”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政府部门对泮村花灯做了很多保护措施,比如把灯会活动全过程摄制成声像制品,在开平“非遗”展示馆及立园长期展示;根据泮村舞灯素材创作文艺节目搬上舞台;制作花灯参与旅游节等表演;成立研究会,出版专题刊物;对老艺人在精神、物质方面给予补贴和奖励;在泮村小学成立花灯制作培训班,在工艺美术课程中加入花灯制作等内容。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灯会(泮村灯会)项目保护单位开平市文化馆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2019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十三),开平水口泮村举办了灯会。
荣誉表彰
2019年2月19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省文化和旅游厅转发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命名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通知》,开平水口镇(泮村灯会)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参考资料
灯会(泮村灯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泮村灯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15:06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