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斑尖塘鳢
塘鳢科尖塘鳢属动物
云斑尖塘鳢,是鲈形目塘鳢科尖塘鳢属的淡水鱼类动物。云斑尖塘鳢的体前段呈圆柱状;头较宽略扁平;吻短而钝,口裂大而斜,下颌突出;眼小,不突出;前鼻孔圆,有小鼻瓣,后鼻孔小,长圆形;上、下颌齿多行,细小;舌端宽圆;鳃孔大,侧位;颊部较宽;体被栉鳞;胸鳍大,呈扇形;尾鳍圆形;体色常为黄褐色。因其体形似笋壳,而中国是最早引进于泰国,故又名泰国笋壳鱼。
动物学史
别称来源:云斑尖塘鳢又名泰国笋壳鱼,因其体形似笋壳,而中国又最早引进于泰国,故名。
云斑尖塘鳢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享有“国鱼”之称。
形态特征
云斑尖塘鳢,是鲈形目塘鳢科尖塘鳢属的淡水鱼类动物。背鳍Ⅵ,Ⅰ-9;臀鳍Ⅰ-8;胸鳍16~18;腹鳍Ⅰ-5;尾鳍3+16+5。纵列鳞68~70;横列鳞23~25;背鳍前鳞38~42。
体长为体高4.3~4.4倍,为头长2.8~2.9倍。头长为吻长4.1~5.2倍,为眼径4.8~6.1倍,为眼间隔3.9~4.1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7~1.8倍。
云斑尖塘鳢的体前段呈圆柱状;个体大,体长150~200毫米,大者可达660毫米。体延长,粗壮,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背缘、腹缘浅弧形隆起;尾柄较高。头较宽略扁平,头中大,前部钝尖,平扁,后部高而略平扁,头宽大于头高。头部无感觉管孔。吻短而钝,口裂大而斜,下颌突出,平扁,吻长为眼径的1.4倍。眼小,不突出,位于头的前半部。眼间隔宽平,为眼径的0.9~1.4倍。眼间隔区无感觉管孔。鼻孔每侧2个,分离:前鼻孔圆,有小鼻瓣,后鼻孔小,长圆形,位于眼的前方。口大,前位,斜裂。下颌突出,长于上颌。上颌骨后端向后伸达眼中部下方。上、下颌齿多行,细小,多行,排列呈带状,两颌外行齿均扩大。犁骨和腭骨无齿。舌端宽圆。舌大,游离,前端圆形。鳃孔大,侧位,向前向下伸达前鳃盖骨后缘的下方。前鳃盖骨和鳃盖骨后缘无小棘。鳃盖上方无感觉管孔。前鳃盖骨后缘有3个感觉管孔。颊部较宽,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盖条6根。具假鳃。鳃耙尖长。
体被栉鳞,头部、项部、胸鳍基部和腹部被弱栉鳞。胸鳍大,呈扇形。吻部和头的腹面无鳞。无侧线。
背鳍2个,分离,相距较近;第一背鳍起点在胸鳍基部后上方,第一鳍棘短弱,第二、第三鳍棘最长,后部鳍棘较短,平放时后端不伸达第二背鳍起点;第二背鳍的高等于第一背鳍的高,基部较长,后部鳍条短,平放时不伸达尾鳍基。臀鳍和第二背鳍相对,同形,起点在第二背鳍的第二至第三鳍条下方。胸鳍宽圆,扇形,中侧位,稍长于眼后头长,向后不伸达臀鳍起点。腹鳍小,起点在胸鳍基部下方,内侧鳍条长于外侧鳍条,左、右腹鳍相互靠近,不愈合成吸盘,末端远不达肛门。尾鳍圆形;体色常为黄褐色。
液浸标本的头、体色常为黄褐色,背侧深色,腹部浅色,体侧具云纹状斑块及不规则横带,尾鳍基部具三角形大褐斑。头部在眼后方隐具2~3条纵纹,呈放射状。各鳍为浅褐色,背鳍、臀鳍、腹鳍、尾鳍各有多条黑纹。胸鳍基部的上、下方常各具1个褐斑。
栖息环境
云斑尖塘鳢为暖水性中大型底层鱼类,底栖喜穴居性鱼类,栖息于水质较清或有微流水的江河等水体;生活于热带、亚热带湖沼、野塘、水库、河口咸、淡水区域及淡水河、溪中。亦分布于河川的中、下游及沟渠中,或者河口的止水或缓流区域。在池塘中常藏栖于池底有隐蔽物的黑暗处。适于在淡水中生活,也能在咸淡水中生活。
生活习性
云斑尖塘鳢性温顺,不善跳跃,平时常静静地待在水中,只有当它的食物(如小鱼、小虾)游近它时,才变得凶猛。对低氧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较强的耐氧性。适温为15~35℃,最适水温为25~30℃,水温下降至12~10℃及以下时易于死亡。适宜的pH值为7.0~8.5,但也能在pH值为5的水体中生长。
云斑尖塘鳢为肉食性鱼类。攻击性强,主要摄食其他小型鱼类、虾、蟹等无脊椎动物。在自然条件下,体长1.5~2.0厘米的鱼苗主要以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适口的浮游动物为食;体长达3~5厘米时。除摄食枝角类、桡足类浮游动物外,也能摄食底栖水生昆虫幼虫和适口的环竹动物等;体长达7厘米以后,则以小鱼、小虾、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等为主要食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经驯化也摄食鱼糜、冰鲜鱼块、植物性商品饲料以及全价配合饲料等。
分布范围
原产地: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加里曼丹)、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沙捞越、沙巴、马来西亚半岛)、菲律宾、泰国、越南。
存在和起源不确定:中国(香港、台湾)珠江三角洲地区均有分布、新加坡。
引种:中国台湾在1975年将该鱼作为养殖对象,由柬埔寨引入。1987年中国广东省开始引种。1988年从泰国引进一批亲鱼,当年进行人工繁殖试验,获得成功。1999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又从越南引进该鱼。
繁殖方式
云斑尖塘鳢属多次分批产卵型鱼类,2龄时达性成熟,25℃以上开始产卵,成熟亲本最小个体体长15厘米以上,体重75克左右,性成熟的雄性个体一般较大且色泽较黑,外生殖器突出,末端尖细,尾端红肿,轻压腹部就有精液流出;雌性个体体色较挠,外生殖器末端钝形并且红肿,腹部膨大,卵巢轮廓非常明显。繁殖季节一般为每年的5~7月,在中国江浙沪一带的生殖季节为6-10月,每次产卵间隔30~40天,一年产卵2~4次,每次产卵1万~2万粒,相对怀卵量为70~220粒/克。产卵适宜水温为27~32℃,雌鱼多在其居住的洞穴、瓦片或杂草中僻静处产卵产卵前,雄鱼选择合适的巢穴,诱引雌鱼进入巢穴产卵,然后诱赶雌鱼进入穴中产卵,产卵结束后,雄鱼就会驱赶雌鱼,独自守卫在鱼巢中直至仔鱼孵出离巢为止。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云斑尖塘鳢是一种较为优质的淡水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中国大中城市受到人们的欢迎,也在东南亚各国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深受消费者青睐。
营养价值
云斑尖塘鳢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脂肪酸中EPA与DHA含量较高,微量元素比值合理,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云斑尖塘鳢肌肉(鲜样)中粗蛋白含量为(17.83±0.09)%,粗脂肪含量为(0.25±0.02)%,水分含量为(78.12±0.11)%。粗灰分含量为(1.07±0.01)%。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74.02±2.68)%(干样百分比),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是(29.34±1.17)%,占氨基酸总景的39.63%,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1.66,其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为(26.12+0.84)%(干样百分比),脂肪酸中EPA与DHA含量较高,分别为2.24%、4.74%,微量元素比值合理,表明云斑尖塘鳢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经济价值
云斑尖塘鳢可供食用,具有一定经济价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较为优质的淡水鱼类,不仅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大中城市受到人们的欢迎。而且在东南哑各国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因此。发展其养殖具有较为广阔的前景。
参考资料
云斑尖塘鳢.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9 18:04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