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泰山东岳庙会)
山东省泰安市传统民俗
庙会(泰山东岳庙会),山东省泰安市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东岳庙又名东岳行宫、东岳行祠、泰山庙、天齐庙等,是指供奉东岳大帝――泰山神的祠祀建筑。东岳大帝信仰,最早源起于泰山崇拜,后经不断传播,发展成影响全中国的信仰,隋唐以后,凡是信仰所及的地区,几乎都建有东岳庙,各地围绕这些东岳庙定期举办的祭祀活动称为“东岳庙会”。
泰山东岳庙会形成于北宋时期,宋真宗的泰山封禅和对东岳泰山的封王封帝,对庙会成为定制起到重要作用。唐宋时期,帝王的封禅泰山对泰山崇拜更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宋真宗的封禅更是大造舆论,天下普见吉兆,无形中在民间起到了宣扬泰山的作用。宋真宗封禅后,封泰山帝号,各地大建东岳庙,泰山岱庙地位日隆,成为各地东岳庙的祖庙。同时,两宋时期,东岳诞辰渐渐固定为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并为各地民众所遵循。这些都是泰山东岳庙会的兴起和发展的基本保证。金元时期,道教继续在泰山发展,全真派的弟子在泰山多有活动。元代,每逢东岳大帝诞辰,“天下之人不远千数百里,各有香帛牲牢来献”。小说《水浒传》中对于泰山东岳庙会的描写,也应该就是元明之际的情景。元代短篇小说和元杂剧中对泰山东岳庙会的描写,更是直接以当时的现实活动为背景。明清时期泰山民间信仰的基础已经相当深厚,碧霞元君信仰自明初兴起以来,迅速发展,深入人心,泰山东岳庙会在原有东岳大帝的基础上,又加入碧霞元君这一后来居上的泰山女神,形成了兴盛的壮观场景。会的会期也从单一的东岳大帝诞辰,进而发展为碧霞元君、王母娘娘、玉皇大帝、财神、眼光奶奶等多神灵共主的局面。
自宋代开始,将东岳大帝降诞之辰农历三月二十八定为祭祀日,由此形成东岳庙庙会的固定会期。新中国成立后,泰山庙会一度被不定期的物资交流会所取代。“文革”期间,连物资交流会也被取消,1986年,在岱岳观旧址一带恢复了泰山庙会。
主要活动
主要内容
活动主要内容有启会仪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传统手工艺展示、统戏曲演出、民间传统游艺竞技、茶博会、特色旅游纪念品展销、祈福活动等,每一届庙会设置有20项左右特色活动,每一届庙会活动不尽相同。
庙会一般除岱庙主会场外,另有会展中心等两个分会场。主会场以泰山传统手工艺展示、民俗演出等地方特色文化项目为主;分会场以名优产品展销会、汽车文化节、民俗文化商品交易会等商贸活动为主。主会场与分会场活动遥相呼应,充分体现庙会的时代特点,力求传统创新有机结合。
民俗文化
皮影戏、民间乐舞、吹糖人、传红柬、打抬、合婚、射箭、打瓦、挑扁担、掀碌碡、驮人游戏等。
特色小吃
庙会上的特色小吃主要有:泰山煎饼、范镇火烧、绿豆丸子、清油盘丝饼、红心萝卜、豆腐脑、甜沫、新泰黏糊鸡、新泰毛肚丸子、东平粥、东平糟鱼、宁阳彩粽、宁阳狗肉、演马牛肉、莱芜羊汤、冰糖葫芦等、泰山女儿茶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泰山东岳庙会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自民间,特色鲜明,规模盛大,内容丰富,会制规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生命观、价值观、道德观、哲学观及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状况。泰山东岳庙会是中国乃至世界庙会文化的典范,在发展过程中,其影响辐射全国,成为各地东岳庙会的源头。
泰山东岳庙会作为一种活态文明,始终鲜活地存在于靠族群口头、文字传承的历史记忆中,是泰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较为稳定的文化基因。庙会的存在还抢救、保护了许多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说唱艺术等,保存了不少古语古风古民俗,成为古今沿袭沟通的舞台。
传承状况
泰山东岳庙会中的一些优秀民间文化样式已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保护。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泰安市旅游协会获得“庙会(泰山东岳庙会)”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庙会(泰山东岳庙会)项目保护单位泰安市旅游行业和精品旅游促进会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2011年,泰山东岳庙会精心策划台湾东岳庙朝圣、中韩文化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2012年,泰山东岳庙会策划推出海峡两岸民俗文化交流周活动。
2013年,泰山东岳庙会推出“中韩民俗文化周”交流活动。
2014年,以泰山东岳庙会为载体,国台办正式授予泰山为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参考资料
泰山东岳庙会的由来.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庙会(泰山东岳庙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15:25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