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楼为石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依山而筑,蔚为壮观,因为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又是梅记茶行的发祥地,所以十里八乡的百姓都称泰山楼为梅记土楼,迄今已有120年历史,仍保存完好。
泰山楼简介
泰山楼是安溪铁观音走向世界的见证,2013年列为福建省级文保单位,入围2019年国务院公布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溪土楼—泰山楼)。
泰山楼主楼二层均为十房间二厅一天井,左护厝四房二厅一天井,右护厝五房二厅一天井。主楼及护厝外墙全部用花岗岩浆砌,内墙体为土木结构。每个房间正面墙均为杉木板。天井全部用石板铺成,一楼地板均为三合土(石灰、沙、黄土),二楼地板均为杉木板。一楼墙体厚度为1.2米,二楼墙体厚度为0.8米。二楼房间与外墙体之间增设一条走廊。外墙体四面各设四个喇叭形(内宽外窄)孔洞,用于观察外面动静及防御性射击,易守难攻。上厅六根圆形杉木柱从一楼直通二楼,长度超过9米。上厅和下厅屋架均为斗拱结构,雕刻各种动物、人物和花草,形象逼真,雕工精细。二楼面向天井那面安装18个窗,34片窗户均为精雕细刻的柳丝条或梅花状结构。门口埕分上下二埕,上埕用石板铺成,下埕为土埕,埕边种花草。门口埕右侧因与地平落差较大,构筑高1.2米石栏杆。
最引人注目的是主楼大门上方,嵌入一方石匾,长1.5米,宽1米,楷书阴刻“泰山楼”三个大字,右侧小楷阴刻“大清光绪甲辰年造”,左侧小楷阴刻“仲春林心存书”。林心存系泉州市举人,是当时泉州有名的大书法家,其书法刚劲雄伟。当时林心存还为泰山楼撰写二副对联,一副阴刻在大门正上方二楼石窗两侧,右边为“泰运云霞呈瑞色”,左边为“山居风月畅幽情”,横批为“幽赏奇观”。另一副对联书写在泰山楼两侧上方墙上,白底黑字,每字60公分见方,左边为“萏峰如笑,永对高楼”,写景,即站在泰山楼门口,可远眺西坪境内最高山峰菡萏山(海拔1265米),右边为“槐荫敷荣,无忘世泽”,育人,即教育后人,缅怀先祖功德,饮水思源。二楼大厅上方悬挂一块“大夫第”匾额,系泰山楼主人王三言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荣受奉政大夫(同知职衔)时,闽浙总督兼福建巡抚许应骙亲授。大厅正中悬挂着王三言及其二位夫人的全身彩色画像三幅,虽历经百年,仍色彩艳丽,人物栩栩如生。上述历史文物,已成为王三言海外后裔回乡认祖的重要物证,所以显得弥足珍贵。
泰山楼主人王三言系安溪茶农,35岁改农习商,一生坚持亦农(茶农)亦商,是安溪茶农发家致富的典范。清末,王三言遣季子王金玉开设茶行于台北市,遣孙王炳炎开设茶行于印尼,成为开拓海外茶叶市场的开路先锋。王三言的后裔旅居海外逾200人,其中旅居台湾逾100人,改革开放以来,年年都有海外王三言的后裔到泰山楼拜祖省亲,因此泰山楼是联系海外乡亲的桥梁,是闽台“五缘”的历史文物。
历史沿革
泰山楼主人王三言,字王永信,谥泰安。生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从小跟随其父亲王源臣种茶做茶。王源臣是制作乌龙茶的行家里手,1840-1845年,年年往武夷山当制茶师傅,虽千里跋涉,然酬金颇丰。王三言师承家传,也是制作乌龙茶的行家。但当时印度红茶兴起,世界茶叶市场乌龙茶受到挤压,销售价格及销售数量直线下降,因而茶农种茶难以养家糊口,王三言就利用农闲季节当挑夫,赚取工钱,以补贴家用。1871年王三言35岁,因当挑夫仍难以维持生计,遂把自己生产的乌龙茶挑运到漳州、潮州销售,风霜雨雪,益增淬励。1873年某日,在漳州南靖山城涉水过河时,突遇山洪暴发,漂流至百余步,幸摔树根缘而起,虽幸免于难,但一身之外无长物。深感陆路奔营之有限,于是转向鹭岛(厦门)。因其茶叶品质优异,质量稳定,得到厦门“源泰茶行”和“同兴茂茶行”的信任,成批交易,掘到第一桶金,1876年在厦门开设梅记茶行,批零兼营,销售业务逐渐扩大。
王三言经营茶叶有三个特点,一是坚持亦商亦农,在厦门开设茶行的同时,仍在安溪种茶做茶,从不间断。这种以茶叶基地支撑商品质量的做法,迄今仍值得借鉴。王三言在茶叶营销中,发现茶叶条索紧结者售价高,遂千方百计改进制茶工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创造乌龙茶布巾包揉技术,使乌龙茶外形像蚵干(乌龙茶外形原为直条形),形、色、香、味兼备,身价倍增。不久,该技术传遍闽南,后传入台湾。这是王三言掘到的第二桶金,遂于1886年建福星居,1887年建梅嘉居。1888年聘请二位私塾老师,在梅嘉居创办私立学校,免费供族人子弟就读,尧阳乡的文化教育从此上了快车道,得到乡亲的赞许。二是善于在经营中发现商机,出奇制胜。为打造自己的品牌,经精心筹划,把铁观音大箱包装改为小包装,俗称“斗茶”。斗茶分小斗和大斗两种规格,小斗内装16包一两装小茶包,净重600克,大斗内装10包四两装小茶包,净重1500克,茶包封口贴上印刷的王三言黑白头像,以防假冒。未几,梅记之“斗茶”竞订若鹜,南岩铁观音名扬天下。这是王三言掘到的第三桶金,遂于1892年动工兴建泰山楼,因当时内安溪没有车船,交通不便,石料场距离5公里,杉木更是从30公里之外采购,故历时十年才落成。三是大胆开拓海外茶叶市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遣季子王金玉创办泰山茶行于台北市,遣孙王炳炎开设梅记茶行于吧城(印度尼西亚的王梅记茶行、商标老言号)。王炳文(王宗亮)创办的梅记茶行。当时从厦门乘船至台湾需2天,至印尼需13天,旅途之艰辛可想而知,但苦尽甘来,茶行业务蒸蒸日上。王三言也成为安溪乌龙茶开拓海外市场的开路先锋。现安溪乌龙茶畅销世界五大洲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泰山楼主人王三言发达后,扶贫济困,广行善事,其中有一件事意义深远,值得一提。王三言对外公开宣布,凡要往海外谋生的尧阳乡村民,厦门梅记茶行免费提供食宿,并赠送前往香港、台湾及南洋(东南亚)的船票。当时东南亚诸国实行落地签证,即入境后才填表申领护照。因此,清朝末期至民国年间,尧阳乡有大批村民移居海外,其中有许多人艰苦奋斗,事业有成,衣锦还乡。这种独特的扶贫济困方式,值得借鉴。
改革开放后,王三言的后裔陆续在泰山楼周围建房屋12幢,先后搬出泰山楼。现泰山楼内只住一户,负责接待旅游参观者,泰山楼已成为探访安溪铁观音源流的必访圣地
价值评定
泰山楼建筑别具一格
福建土楼全国闻名,梅记土楼别具一格。福建土楼大多为生土或三合土夯实,而泰山楼用花岗岩构筑,所以非常牢固。福建土楼大多为内环廊式建筑,而泰山楼采用外环廊式建筑,并增设射击孔洞,更便于防守。清末民初,安溪匪患不断,逢匪患发生,族人便以泰山楼为避难所。泰山楼屋架斗拱结构,木雕之精细,就那个年代而言,亦不多见。泰山楼对联甚多,且多为上乘佳作,如大门对联为“泰运亨嘉沐先人德泽,山川秀丽瞻后起书香”,寓意深刻。
泰山楼是安溪铁观音走向世界的见证
安溪铁观音主产区在内安溪,清末民初,梅记茶行是内安溪最大的茶行,当时内安溪所产铁观音,有一半以上是通过梅记茶行销往东南亚。可以说,在世界茶叶市场剧烈竞争中,安溪铁观音仍占有一席之地,梅记茶行功不可没。泰山楼是研究安溪铁观音对外贸易的重要物证。
泰山楼是联系海外乡亲的桥梁
1948年,300多位从海外回来参加尧阳王氏族谱重修完成庆典的乡亲(俗称“谢谱”),在泰山楼举行联谊活动,教育下代,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回乡认祖,方为贤裔。两大箱数十卷王氏族谱也存放在泰山楼,直到
文化大革命才移交给村委会。
当今王三言的后裔旅居香港、台湾及东南亚的人数已超过200人,时常回乡到泰山楼拜祖省亲,同时带来一大批亲朋好友,使更多海外人士认识安溪,认识安溪铁观音。
泰山楼是激励后人科技创新的基地
王三言改革
乌龙茶制作工艺,首创布巾包揉技术,不仅为乌龙茶腾飞插上翅膀,而且激励后人科技创新。王三言的后裔在茶叶界多有创新,王联丹在1945年新加坡荣获茶王赛金奖,为我国第一个在海外获茶王奖者。王振忠,采用铁观音传统制作工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出铁观音茶饼,为铁观音增加新的花色品种,王振灿在香港创办梅美茶行。
王曼源在香港创办荣源茶叶有限公司,并和世界各国爱茶人士共创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并任创会会长,该协会为弘扬世界,中国茶文化,促进茶文化学术交流,发展茶产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王曼龙创办“上海南香茶业公司”的“王士让”牌铁观音荣获中国上海世博会特许生产商及零售商,并成为民营企业联合馆唯一指定礼品茶。王大伟创办的“中闽弘泰茶叶合作社” 2009年入驻淘宝商城,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民营企业联合馆 “闪耀世博 寻找坐标”成功参展,2011全球十佳网商评选组会评为年度农村网商(特别奖)和百佳网商2012年获得全球十佳网商,仍保持淘宝网“铁观音”茶叶类目第一品牌地位。